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血管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2-05-27 05:56马丽
中国保健营养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皮素血氧阿司匹林

马丽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中心卫生院广北分院,山东 东营 25734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降低。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中采取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血管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90例为对象,按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将其分为两组,各组45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5例,采取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中2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采取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100mg/d阿司匹林治疗。

观察组采取400mg/d阿司匹林治疗。

两组患者持续治疗一个月,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借助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予以x2值检验,通过P值判定数据差异大小,P值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无。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血糖指标。治疗满意度评估标准:经问卷调查方式评估,内容包括治疗质量、治疗舒适度、护患沟通效果等,分值在0~10分间,0~4分、5~7分、8~10分分别表示不满意、较满意、满意,数据由医护人员记录。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干预效果 详情如下:

表1 两组临床干预效果比较

2.2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满意度 详情如下:

表2 两组临床满意度比较

2.3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 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的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脂代谢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s)

组次 例数 FPG(mmol/L) 2hPG(mmol/L) Hb ALc观 察 组 45 (12.76±2.55) (16.82±2.35) (8.51±2.06)对 照 组 45 (12.77±2.52) (16.85±2.22) (8.53±2.08)

2.4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脂代谢相关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脂代谢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下。

2.5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2.6 两组血清肌酐及血浆内皮素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肌酐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血清肌酐水平、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明显(P<0.05)。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及血浆内皮素变化情况(±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及血浆内皮素变化情况(±s)

分组 例数 血清肌酐(μmol/L) 血浆内皮素(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 察 组 45 949.7±89.2 223.0±54.3 135.0±25.6 40.1±10.2对 照 组 45 942.4±88.2 430.5±58.6 136.0±35.2 52.3±10.4

2.7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结果差异不大,治疗后呼吸频率均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均有升高,且观察组下降以及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明显(P<0.05),详见下表。

表7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s)

表7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s)

分组 呼吸频率(次/min)治疗后观 察 组 (n=45) 55.42±4.82 45.30±6.82 90.86±2.81 97.61±2.27对 照 组 (n=45) 55.78±2.26 52.14±4.30 90.25±3.02 93.35±2.71血氧饱和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2.8 治疗后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 临床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43.63±9.72)、SDS评分(41.19±5.61);对照组患者SAS评分(56.22±11.14)、SDS评分(46.34±6.78),在SAS评分与SDS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9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8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指标

2.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

表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n=37,±s,分)

表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n=37,±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组 别 治疗时间 社会功能 角色的功能 情绪的功能 躯体的功能 认知的功能对照组 治疗前 42.80±1.64 35.32±1.14 36.25±1.16 36.33±1.42 44.16±1.21治 疗 后 56.94±1.92 47.01±1.32 42.02±1.03 53.31±1.52 51.14±1.26观察组 治疗前 42.79±1.38 35.42±1.08 36.17±1.20 36.28±1.13 44.09±1.08治 疗 后 70.53±2.19b 62.32±1.93b 60.48±1.53b 69.92±2.01b 68.49±2.16b

3 讨 论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在疾病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病情来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加强饮食干预指导,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与此同时,还应组织健康宣教活动,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疾病病程较长,患者极易出现负面情绪,据此治疗人员应加强心理治疗干预,学会倾听患者诉求,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与此同时治疗人员还应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对策告知患者,通过这一手段可树立患者自信心,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认知水平。为了充分发挥优质治疗干预效果,还应加强对治疗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其专业治疗水平,构建科学、可行的治疗工作计划。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延伸护理力度,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展开调查,加强对患者预后信息的掌握,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如若一旦出现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应加强临床治疗干预,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对患者日常饮食合理指导,科学调整饮食结构,确保患者营养水平的全面提升。另外,开展治疗服务时,不仅要展现娴熟的治疗操作技术,还可通过拍肩、语言鼓励等形式向患者传递关爱及尊重,对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健康宣教,听取并采纳患者的合理建议,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两组临床干预效果比较,观察组中20例显效、2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中15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66%,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结果差异不大,治疗后呼吸频率均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均有升高,且观察组下降以及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明显(P<0.05)。

综上,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中采取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脂代谢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内皮素血氧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内皮素-1对牙周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和肽素与大内皮素-1及N末端脑钠肽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