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提升导向下的旧城更新策略研究
——以泰安市岱北片区为例

2022-05-28 08:33王浩文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旧城城市更新片区

文/王浩文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硕士研究生

焦玉亮 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师

郑 敏 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师

赵 虎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教 授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快速发展,但长期粗放式建设,导致城市问题接踵而来。“十三五”期间,我国确立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和“共享”理念体现了我国城市建设向质量型、生态型和品质化方向发展的要求[1]。2015 年中央城市会议将城市建设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宜居性,自此城市品质建设工作拉开序幕。在当前城市转型发展的时期,如何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提升城市品质,成为规划领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基于此,文章选取泰安作为研究城市,以岱北片区城市更新为例,探索旧城更新的新思路。

1 品质提升导向下的旧城更新概况

1.1 我国旧城更新的发展历程

根据我国城乡发展历程和国家相关建设政策的变化,可将城市更新分为4 个发展阶段[2],不同阶段的更新内容和更新目标各不相同(表1)。

表 1 旧城更新发展历程表(表格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绘制)

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存量规划时代,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文化延续、品质提升是新时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导向,城市更新应更加注重土地集约利用、利益共享、多方协作、智能化、文化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旧城更新工作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1.2 城市品质的内涵解构

城市品质研究源于西方国家对生活质量的关注,我国对城市品质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不同学者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宋晔(2007)主要关注城市品质的文化精神内涵,认为城市品质寄于市民之中,是一种城市发展过程中培育出的人文精神[3];胡迎春等(2009)对城市品质内涵和具体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城市品质包含内在质量和外在表现形式两方面内容,内在质量涵盖自然、经济、文化等要素,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城市形象、品牌与历史文脉[4];吴丹(2012)也认为城市品质包含城市内在人文精神和外在建筑质量[5];罗文章等(2016)认为评价城市品质应该多方面审视,将城市品质的内在要素划分为生活、文化、产业、生态、建设、管理六方面[6]。

总体而言,我国对城市品质内涵的解析尚没有统一标准。研究城市品质,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需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变化,城市品质建设的侧重点也应不断调整。本文以人的需求变化为出发点,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将城市品质分为基础型、改善型和特色型三大类(图1),其中基础型城市品质以保障居民基础生活、生产需求为目标,包括居住水平、经济水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改善型城市品质主要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修复城市生态景观系统为目标,包括生态景观环境的优化修补、环境卫生的整治、居住空间的完善等内容;特色型城市品质以挖掘城市特色、展现城市形象为目标,包括城市风貌修复、文脉传承、历史遗产保护等内容。

图1 城市品质内涵解构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3 品质提升导向下的旧城更新要求

对城市品质的追求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旧城更新作为城市转型和自我发展的调节机制,在未来更新建设中既要解决民之所需,优化城市功能,又要激发城市活力,凸显城市特色。因此,在存量规划的背景下,我国城市更新应重点关注改善型城市品质和形象型城市品质的提升建设,关注与人有关的城市要素,从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历史风貌、城市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功能品质的提升。

2 泰安市岱北片区发展概况与特征

2.1 片区基本概况

岱北片区位于泰安市泰山区,地处主城区中心,西至奈河,东至虎山东路,北至环山路,南至东岳大街,片区内以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商业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公园绿地为主(图2),面积2.64 平方公里。片区中心距离泰安站直线距离8 千米,距离泰山景区1.5 千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图3)。

图2 岱北片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岱北片区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片区发展基础

2.2.1 区域环境基础优越

岱北片区背靠泰山,南到岱庙,位于泰安的城市历史文化轴线上。片区内有金山公园、山农大植物园两处公园绿地;有奈河、梳洗河两条自然水系河流穿过;还有红门路、金山路两条特色街道贯通南北,形成独特的山水生态城市风貌特色。

2.2.2 历史文化基础深厚

泰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泰山作为泰安的代名词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安的红色文化、泰山文化、封禅文化和宗教文化一直感染和影响着这片土地,成为泰安文化的重要的组成。

2.2.3 城市建设基础扎实

岱北片区作为老城区的核心地段,其城市建设代表泰安市城市的整体形象。通过多年的创城活动,片区内奈河、岱庙广场、红河路等都已经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形成了较好的城市风貌。

2.3 片区发展困境

2.3.1 公共服务设施欠缺

片区内公共设施覆盖范围不全(图4)。其中教育设施明显不足,仅有2 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均位于片区周边,无法覆盖整个片区。同时文化设施较少,除了岱庙等基础大型景区,片区内缺乏基础便民文化设施,不利于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

图4 片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2 文化传承意识薄弱

岱北片区地处泰山脚下,岱庙位于其中,泰山文化、岱庙文化气息浓厚,但在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和建筑小区内文化氛围淡薄,无泰山、岱庙等相关文化的宣传展示,城市文化特色无法有效展示。

2.3.3 老旧小区问题复杂

岱北片区作为老城区,其老旧小区数量众多,且绝大多数小区存在卫生脏乱、建筑间距局促、小区设施老旧、停车空间不足、公共绿地缺失等居住空间品质问题。

2.3.4 城市管理体制不畅

相比于新城区,整个片区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均明显滞后,城市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畴内,在社区管理、街道治理、环境营造、交通改善等方面,未能形成有效城市管理机制。

3 品质提升导向下的旧城更新实施策略

根据城市品质提升的要求,泰安市岱北片区从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历史风貌和城市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旧城更新改造(图5)。

图5 品质提升导向下旧城更新策略逻辑框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1 以人为本,提升人居环境

3.1.1 聚焦民意,填补设施欠缺

根据岱北片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采取多元化方式不断补充完善,增强旧城的归属感和活力。通过岱庙北广场建设、奈河公园更新项目以及新建小学、幼儿园和党群服务中心,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解决市民服务设施不足等突出问题,打造方便舒适的宜居生活圈。

3.1.2 旧貌新颜,改造老旧小区

采用全面提升的更新方式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从楼栋设施、建筑修缮、服务设施、公共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提升建设。在更新过程中,首先检验建筑质量,拆除违章建筑,整合小区地块,明确小区边界;其次,优化小区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和停车设施,完善居民的出行和公共空间;最后对老旧小区进行路面硬化,完善路灯、监控、无障碍设施,化粪池清淤以及楼道采光玻璃更换等改造内容。通过全方位的改造优化,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3.2 整治修复,优化生态环境

3.2.1 织补串联,完善蓝绿空间

利用独特的自然山水条件,发挥泰山和岱庙的资源优势,构建“靠山携水、前庙后园”的特色鲜明的片区生态格局。首先对片区主要河流进行水质提升,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河道景观;其次将片区公园、游园、专用绿地、街头绿地等进行植栽、补栽,增加绿化密度;最后,利用奈河水系生态廊道与红门路、金山路市政生态廊道将泰山优势生态资源与城内绿地连成一体,营造良性循环的蓝绿系统,减少城市内涝。

3.2.2 落实规划,打造海绵城市

根据泰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和要求,对片区现状的居住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河流水系等按照相关指标进行全面改造。以擂鼓石大街回迁安置社区为例(图6),社区建设贯彻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因地制宜采用透水铺地、雨水花园和植被浅沟等方式,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开发对于场地环境的冲击。

图6 擂鼓石大街回迁社区海绵设施布置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 延续传承,重塑旧城风貌

3.3.1 法规管控,统筹城市风貌

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控制,对片区进行整体设计,协调古城整体空间结构,保护历史风貌。对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在其高度、体量、外观、色彩等方面提出合理要求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以及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同时城市设计在控规的基础上,就城市建筑物的多角度全方位协调城市空间格局,以彰显城市独特面貌和时代特征。

3.3.2 文化点缀,激活公共空间

对片区内商业业态结合旅游景区特色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活力街巷;沿擂鼓石大街及主要街道两侧结合空闲用地打造街角公共空间;沿道路交叉口形成公共空间,并进行艺术化处理;公共空间结合历史文化元素设计,通过增加铺装、景墙、长廊、雕塑小品等,充分体现泰山文化。

3.3.3 新旧联动,延续古城记忆

在旧城更新的过程中要注重文物、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古朴厚重的旧城历史风貌。岱北片区将空间划分为古城核心区和古城协调区两部分。核心区是留住古城记忆的核心区域,应尊重古城历史原真性,突出中式古典建筑风格及传统文化元素,体现“青砖灰瓦”的建筑特点;协调区做好由“古”到“新”的有序过渡,靠近核心区的建筑应以中式古典建筑风格为主,向外可逐步过渡为新中式建筑风格、现代建筑风格。

3.4 多方协作,推进项目实施

3.4.1 统筹协调,完善组织模式

建立“行政统筹+技术支撑”的组织模式。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多家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市品质提升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荐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城市品质提升”技术平台,衔接上位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协同项目实施、汇总项目进度,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3.4.2 全面保障,健全实施机制

片区制定“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实施长效机制,包括日常监督检查、专业机构评估、公众广泛参与、部门工作考核、奖惩激励办法等。如建筑拆除的管理和评估机制、生态修复的补偿机制和公共空间激励机制等,切实保障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对城市生态的破坏以及乱拆乱建行为。通过制定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库台账管理、项目库调整等机制文件,全面保障城市品质提升的顺利实施。

结语

我国经历了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之后,城市建设由粗放式扩张进入存量规划阶段,城市更新作为存量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内涵,是目前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明确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的内涵和要求,以泰安市岱北片区的旧城更新为例,结合其发展基础和困境,从环境品质、生活品质、人文品质等方面进行探究。以人为本提升人居环境是旧城品质更新的重点,通过填补设施欠缺、改造老旧小区,打造宜人舒适的城市栖息地;整治修复生态环境是旧城品质提升的关键,通过完善蓝绿空间、落实海绵城市标准,构建健康安全的生态绿城;延续传承旧城风貌是旧城品质更新的精髓,通过法规管控、公共空间点缀、分区协调,重现旧城独特魅力;多方协作,推进项目实施是旧城品质更新的保障,通过完善组织模式,健全实施机制等形式,确保旧城品质更新的顺利进行。未来,泰安可以以此片区作为示例,逐步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旧城城市更新片区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旧城改造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秋日忆绍兴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high school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