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阅读例谈

2022-05-30 10:48董宝礼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乔羽大河祖国

董宝礼

任务阐释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除选编了三篇以杰出的劳动者为主要人物的人物通讯外,还选了一篇新闻评论和两首古代诗歌。虽然同一个单元所选课文的文体不同,但学习的任务是比较有序的,紧紧围绕“劳动光荣”这一中心话题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任务链;任务的能力指向以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为重点,借助对与文本相关话题的讨论、文本所表现的社会价值的梳理,并将语言建构、思维发展、文化传承、表达交流等其他层面的要求融入其中,体现了很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

下面,我们就通过阅读《大河奔涌 经典永传》这篇作品,来将抽象的学习任务转化为具体的、与实际的语言运用相联系的学习任务。

作品选读

大河奔涌 经典永传

王 瑨  任飞帆

2022年6月20日3时31分,著名词作家、中国歌剧舞剧院原院长乔羽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6月26日,众多文艺界人士、歌迷与生前好友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为乔羽送行。

《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大风车》……乔羽笔下的词作,有赤诚的爱国心,有质朴的童心,有纯美的诗心。人生标尺上,他为艺术划定的刻度是“一辈子”“为中国”。他用几十年创作出1000多首作品,陪伴了许多人的成长。

用文字记录真情,用歌词定格回忆。他远去的足音,留下许多回响。

“为我深爱着的祖国写歌”

“一条大河荡起双桨都说祖国风光好,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百姓思念夕阳红。”音乐评论家金兆钧用乔羽的作品怀念他,用他挚爱的艺术致敬艺术。

乔羽曾说:“艺术家应该是有两个翅膀的大鹏鸟,一个翅膀是坚定不移的爱国心,一个翅膀是光辉灿烂的作品。”他热爱这片土地,进而热爱着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艺术。

红色,是他生命和创作的底色。1946年,乔羽进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深造。新中国成立那天,乔羽站在金水桥上,仰望国旗,热泪盈眶。

他将伟大的、亲切的祖国写进朴素、美好、隽永的词。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沙蒙请乔羽为电影《上甘岭》写主题歌。祖国的土地一帧帧地浮现在他脑海,他说,歌词中的“一条大河”就是每个人心中家门口的那条河流,它跟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有关系,“从此,我把祖国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与歌词的创作紧密联系起来了。”

《祖国晨曲》《雄伟的天安门》《人说山西好风光》《爱我中华》《祝福中华》……回眸乔羽一生的创作,恰如江河激荡,作品诉说着浓浓的爱国心、赤子情。

为人民而作、为祖国而歌,是他一生的追求,“我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国的方式,为我深爱着的祖国写歌。”

歌唱家李谷一说:“乔羽的爱国精神,朴实无华、善良幽默的人品性格,伟大的艺术才能和作品将永远留存在人世间,留存在人们心中。”

“没有真切体会,是写不出好歌词的”

“没有真切体会,是写不出好歌词的。”这是乔羽创作的准则,也是他的作品被传唱至今的秘诀。

乔羽总结的创作经验是“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由于简短,歌词最容易写;由于简短,歌词也最不容易写好,不足百字却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需要用很多心血并且具备很深的功力才能实现,包括对世界独特的观察能力、对生活形象雕琢和塑造的本领,以及对音乐律动和节奏的感觉、悟性等。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一首《思念》登台1988年春晚后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很多观众认为《思念》的歌词很时尚,但只要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仅仅语言是现代的,歌曲的整体结构上运用了《诗经》的古典文学形式。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形容,乔羽的歌词很难写得普通,因为他起笔就有范儿,对作曲者来说,是人生感情深处的探索和历练。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导演严恭找到他,希望能写出“花朵在春天里开放,我们的祖国已迈出春天步伐的美妙开始”。乔羽在北海公园泛舟时,看着一群孩子悠然划桨、推浪前行时获得灵感,最终写出这首经典作品。他愿和創作者共勉,“把这片小小的歌词园地耕得更深一些、种得更细一些”。

“歌词并不是锦衣美食、高堂华屋”

乔羽的歌词写得好,人缘更好。无论他住在哪儿,都能和当地居民交上朋友。

“和百姓交朋友,交的就是人间真情。”乔羽认为,只有了解百姓,才能创作出百姓真正喜欢的作品。“歌词并不是锦衣美食、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所以,在他的歌词里,我们望得见“地肥水美五谷香”“听惯了艄公的号子”,发现了“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乔羽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十分关心,尽其所能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在他的帮助下,许多优秀的中青年创作者崭露头角。

歌曲《人世间》《孤勇者》的词作者唐恬说:“希望以先生为山、为路,一生敬仰与追赶。为人间烟火写歌,为人民的生活写歌。”

“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乔羽常以此自勉。不少歌迷见到他会直呼“偶像”,对此他一笑了之;一些人称他为词坛泰斗,他总是摇摇头、摆摆手;谈及自己的创作成就,他总是谦逊、和蔼。名利从不会成为乔羽生活中的包袱,他只愿快快乐乐生活,主张“还是朴朴素素好”。

网络平台上,网友一人一句,用乔羽创作的歌词送别这位词坛大家。网友怀念的,是乔羽的气度与风范,是经典的旋律、艺术的高度,也是音乐与时代的共振。

“青山在,人未老。”他的乐章,从未画上休止符。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6月27日,有删节)

阅读体验

赵媛媛:我们有多少人,是在“乔爷爷”所创作的优秀作品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他的作品,表现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对他深爱着的祖国的赞美与歌唱。他的不朽之作《我的祖国》曾令多少人在欣赏或歌唱时泪流满面,激情满怀;他的《一条大河》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对敌友的理性认识。他的精神品格、家国情怀将与他的作品一道永远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一往无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温雪岗:读完全文,我最欣赏其中的这两句话:“一条大河荡起双桨都说祖国风光好,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百姓思念夕阳红。”这是对乔羽先生经典作品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他炽热的家国情怀的赞美与歌颂,更是对他“为我深爱着的祖国写歌”这句承诺的最好诠释。乔羽先生从小就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与熏陶,他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着一个中华儿女爱国爱民的血液,所以他所有的作品都鲜明地打上了爱国情怀的深深烙印。他是用赤诚和良知在创作,故而,他和他的作品才如此受人们的追捧与喜爱。

王庆林:乔羽先生是我最敬佩的词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影响着我,教育着我,鼓励着我。读完《大河奔涌 经典永传》这篇文章,我再一次被乔羽先生深深地感动了。这篇文章全文分三个部分,赞美和歌颂了乔羽先生“一辈子”“为中国”的创作理想。纵观全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通过具体事例和乔羽先生的作品,介绍了他在歌词创作方面的巨大成就和他高尚的人格、不朽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学习的。

教师点评

《大河奔涌 经典永传》这篇文章引发了读者广泛的共鸣。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了无数热爱并景仰乔羽先生的读者的心声。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达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赵媛媛同学主要从乔羽先生经典作品的价值意义的角度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他的家国情怀予以剖析与赞赏;温雪岗同学则主要从缅怀乔羽先生的一副挽联入手,分析这幅挽联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理解深刻;王庆林同学则从文章的结构和笔法入手,概括介绍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也表达了对乔羽先生的敬仰与缅怀之情。无论从哪个角度,大家都在分析的过程中表达了对乔羽先生的敬仰与怀念,理解到位,体验真实,感情真挚。

猜你喜欢
乔羽大河祖国
乔羽作品的智慧之光
山东省济宁市乔羽小学五(1)知行中队
Song of the Motherland
大河奔腾
乔羽和佟琦:爱情的小船荡了一甲子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大河奔流
大河中的摇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