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石刻文物拓印管理,全方位提升保护意识

2022-05-30 10:48渔歌
藏书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拓本拓片拓印

渔歌

2022年初,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石刻文物拓印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对拓印石刻文物的管理。《通知》一出,迅速引发大量关注。笔者认真比对我国不同时期关于石刻文物拓印的规定,发现《通知》在保护石刻文物方面,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严”。下面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与看法。

《通知》的发布,归根结底为了更好地保护石刻文物。拓印石刻文物就是为了制作拓本,那先从拓本说起。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资金涌入收藏领域,石刻拓本作为一个重要门类,价格一路飙升。古代拓本在拍卖场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尤以2018年11月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安思远藏善本碑帖十一種”拍出1.9亿元天价为高潮。存量有限的旧拓本走俏,势必裹挟着新拓本价格攀升,这些新拓大多来自非法拓印石刻文物。另外,抛开经济因素,出于研究、教学等目的拓印石刻文物而造成破坏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这其中以2019年上海某大学师生非法拓印南朝梁武帝陵墓石刻最为典型。当然,由于非法拓印的石刻文物知名度较小而未被关注的情形,在各地亦时有发生。出于不同动机的非法拓印,导致石刻文物的破坏程度加深、速度加快,此时发布《通知》,无疑是及时、有效的。

从国家文物局此次下发《通知》从内容上来看,侧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石刻文物管理者层面上,严控石刻文物拓印、严格限制文博单位销售文物拓片、严禁以礼品形式馈赠文物拓片;在一般层面上,严厉打击违法盗拓行为。与2011年颁布的《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相对照,不难看出,《通知》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最大变化是全部下架文博单位销售的文物原石拓片,并且严禁馈赠,这就最大限度堵住了可能的漏洞。集中在文博机构存放的石刻文物较为方便管理、保护,但摩崖石刻等不可移动的石刻文物只能分散于各处,违法盗拓多出于此,这也是需要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的所在。实际上,2011年《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和《通知》结合起来实施,织就一张绵密有力的石刻文物保护大网。

如此“严格”的《通知》,引发关注,无非是对于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热议。

于石刻文物而言,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制作拓片,就会由于外力捶打、墨汁渗透腐蚀而产生或轻或重的不良影响。所以《通知》要求严格审批管理,即使“用于文物信息档案、陈列展览需要拓印的,要按规定严格管理,石刻文物保存状况和自身特点不宜拓印的,不得批准拓印”,结合《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从事文物复制、拓印的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等要求,高水平拓工与严格控制椎拓数量结合,就能做到展览、研究与文物保护兼顾,是最理想的状态。

于收藏者而言,旧拓还是其关注的主体,由于不涉及保护石刻文物的相关政策,短时间内影响不会过大。流入市场的新拓,随着原石的禁拓封存,断绝了存量增扩的渠道,价格势必有所上涨,但经过时间淘洗,也会融入旧拓之列,只有捶拓时间的标识,没有新旧之别了。当然,虽然《通知》很“严”,利益面前也难免有人铤而走险违法盗拓,但在法律严格禁止的前提下,这类见不得光的拓本也不易流通。

于研究者而言,研究石刻文物,直接椎制拓本作为研究资料是最理想的方式。古代诸多学者赖此或补史证史、或撰成金石学著作,便是有力注脚。但随着照相、影印等各种高清复制技术的广泛使用,在石刻信息的复制传播过程中,直接捶拓成了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非必要手段。公藏机构及时把新出石刻拓本图片录入专门数据库,再加上地域齐全的高质量石刻图录,完全可以替代石刻文物拓本实物,满足研究者的学术需求。

于普通民众而言,《通知》同时也是对于《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的强调和宣传,必定会使普通民众提升石刻文物保护意识,自觉爱护石刻文物,及时发现违法盗拓线索,尤其会在无形中强化对于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保护。

总之,国家文物局出台严格管理石刻拓印的《通知》,在加强保护珍贵石刻文物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起正常的艺术展览、学术研究,规范石刻拓本收藏市场,增强全民石刻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拓本拓片拓印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让“拓印”走进美术课堂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贾养材墓志》拓本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