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初探

2022-06-15 09:01李小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规划思政旅游

李小飞

(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旅游规划”是一门系统研究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科学,是集经济、心理、市场营销、市场调查、旅游地理、财会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又有很强的指导实践价值。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 《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目标

《旅游规划》课程是旅游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透过学习,学生可掌握旅游规划基本知识,熟悉旅游资源调查及评估的方法,了解旅游业发展规律,理解区域旅游规划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意识,拥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升人际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的旅游规划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为将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旅游规划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

2.1 新时代发展需要

国家办学的意义就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接班人,课程思政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学生心中深埋红色种子。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坚定信仰,才能在变局中开出新局,担起时代重任。

2.2 旅游规划行业发展需要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秩序不断优化。根据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报告》,从内部贡献来看,旅游业对GDP的总体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4]旅游地规划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旅游者的体验。对于景区的合理规划,既有利于不同功能有机组合,还有助于对旅游吸引物的保护,有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甚至可以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

2.3 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处于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用心浇灌。为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达到德育与智育并重的目的,在传授旅游规划技能的同时,还应结合《旅游规划》课程特点,合理选取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要素、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的恰当嵌入,引导学生实现专业知识的内化和思想品德的提升。[5]

3 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挖掘

3.1 从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中挖掘思政元素

旅游规划是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市场供求状况,结合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趋势,科学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科学规划的重要性,在2014年2月考察北京时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6]在旅游规划课程伊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的重要论述,对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不断进取的科学探究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旅游规划有多种类型,可分为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概念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和旅游区详细规划。编制不同类型规划具有相应的特性,但共同之处在于所蕴含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规划过程中,既要关注经济效益,又要关注环境效益,关注社会效益。

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必然是优势与缺点结合。所以,在规划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以扬弃的思想发现问题,以专业手段解决问题,正是对于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旅游规划基础理论包含的思政元素见表1)。

表1:基础理论部分思政元素挖掘

3.2 从旅游规划的调查分析方法中挖掘思政元素

对于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涉及前期在自然模块对于旅游资源本身的调查,在人文模块对于所在旅游市场的调查,以及后期在调研分析基础上确立的发展战略与定位(其中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见表2)。在理论学习时,无论是书本还是案例,都可能给学生造成先入为主的影响,致使调查分析失真。通过学习实践调研分析,克服主观因素影响,客观反映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的真实情况,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与定位,则培养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表2:调查分析方法部分思政元素挖掘

3.3 从旅游规划的设计技术中挖掘思政元素

规划设计是旅游规划课程的核心模块,包含旅游空间布局规划、旅游产品与线路设计、旅游形象与营销策划、保障体系规划等内容,具体思政元素见表3。

表3:设计技术部分思政元素挖掘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目的是实现区域性旅游空间结构合理化,需要将旅游六要素合理的在区域空间进行分布。合理的分布即应注重整体上的功能全面,又要注重在局部上满足旅游者需求。教授本章课程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辩证关系的过程。

预备规划区域中的旅游资源往往是丰富多样的,在规划中凸出什么是规划者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述“半条棉被”等红色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促进学生在规划实践中,关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旅游资源,将其放在规划突出位置,发挥其教育意义。

新媒体新技术对于旅游形象的建立与营销策划的开展起到了巨大影响,扩大了宣传范围。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也是防控的关键一年,对于乡村旅游景区如何在特殊时期下重新定位,事关乡村振兴大局。教师将乡村振兴的伟大意义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使命感。同时,通过网络营销虚假宣传案例的引入,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旅游规划保障体系包括设施与服务规划、生态与环保规划、人力与组织规划、投资与效益规划等内容。正是多个方面的有力保障,才促成了旅游规划最终落地生根、景区的长久发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及“一锤子接着一锤子的敲”的钉钉子精神。旅游规划从蓝图到现实,在横向上,有赖于以上多个方面的保障,在纵向上,有赖于管理者未雨绸缪的底线意识。从该角度切入,可以有效起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重效果。

3.4 从旅游规划的模拟实践中挖掘思政元素

旅游规划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协作性强、创新性强四项特点[7],通过模拟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规划水平(模拟实践部分思政元素见表4)。在资源调查实践中,通过规定集合时间,组织活动开展,检查调查任务等方式,强化学生的纪律规则意识与严谨治学精神。在规划模拟项目中,重点向学生展示规划成果的目录、大纲及图件,让学生明白旅游规划的内容不是单一部门、单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团队的协作,需要与其他规划的协调。此外,也要通过对优秀旅游规划的展示,使学生理解成功的规划多是独具匠心之作,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

表4:模拟实践部分思政元素挖掘

4 结语

对于旅游规划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旅游规划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是三全育人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时代,将“党史学习”“特殊时期下景区的突破之路”等具有时代感的思政元素加入课程教学中,定期更新课件。二是结合实践,加入集体调研、分组讨论、分组阐述等环节,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结合特点,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应借鉴翻转课堂[8]的思想,将注入思政元素的背景知识通过互联网共享,让课程思政在更广阔的天地绽放。

猜你喜欢
规划思政旅游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