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培育与健康养殖技术

2022-07-04 07:38张立新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技术要点

张立新

摘要:现代牛养殖产业发展管理过程中,犊牛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对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有很大帮助。但犊牛出生后,由于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差,若没有做好针对性的养殖管理工作,一旦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就会导致犊牛生长发育不良,消化功能逐渐减弱,甚至会引发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犊牛阶段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消化道疾病传播速度相对较快,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大批量的牛群发病,造成的死亡率较高。该文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做好犊牛培育工作,保证犊牛身体各项机能完善,尤其是增强犊牛的消化机能和免疫机能,有效防范各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

关键词:犊牛培育;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21.008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modern cattle breeding industry,calv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production,which can greatly help to enlarge the scal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attle breeding.But after the calf is born,because the body resistance ability is relatively poor,if does not do the targeted breeding management work,once receiv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stimulation,will cause the calf to grow stunted,the digestive function gradually weakens,it could even lead to the spread of a var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The calf stage is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prevalence of various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and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especially the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spread relatively quickly,which will result in a large number of cattl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resulting in a higher mortality rat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ans to do a good job in calf breeding,to ensure that all the functions of calves are perfect,especially to enhance the digestive and immune functions of calves,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

Keywords:calf breeding,healthy breeding,technical points

0  引言

不管是集約化、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养殖户,牛养殖成活率的高低是衡量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牛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的关键行业。犊牛出生后,由于机体的消化功能、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外界环境中存在诸多致病因素,一旦温度、湿度调控不当或者营养供给不足,就会对犊牛的健康生长构成严重的危害。另外在传统养殖模式下,经常会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使病原的耐受性显著增强,犊牛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效果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所以在犊牛培育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健康养殖技术和养殖理念,注重做好新生犊牛的护理工作,加强犊牛阶段的饲养管理,加强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防范,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疫病防控理念,确保犊牛顺利的度过各种应激刺激高峰期,健康生长,为实现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1  犊牛生理特点

和成年牛群相比,犊牛生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一定的差异性,这个阶段的牛群各个脏器器官并没有完全的发育完善,体温的调节机能相对较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尤其是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圈舍的温度、湿度调控不当,就会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威胁。刚出生的犊牛瘤胃容积相对较小,并随着犊牛生长瘤胃逐渐扩大[1]。但要注意在前期阶段瘤胃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差,不能正常的分泌消化酶,胃液分泌不足,胃肠道一直处于非酸性环境,对植物性饲料的消化利用能力相对较差,只能随着犊牛的生长发育,确保瘤胃生长发育完善,瘤胃容积逐渐扩大后才能投喂食物类的饲料。另外犊牛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是很完善,对外界的免疫能力条件相对较差,免疫系统并没有完全发育,没有构建完善的免疫机制,当受到外界因素侵入后,将很容易造成不良反应,导致各类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增加养殖场的死亡率。在犊牛养殖管理期间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及呼吸道疾病,某些寄生虫传播流行也会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构成严重的危害。此外,犊牛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尤其是进入断奶后,会快速进入到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所以需要结合总结的生长特点做好针对性的培育工作,保证环境良好,饲料营养价值全面,满足犊牛生长发育所需,保证饲料营养供给充足。

2  犊牛培育与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2.1  做好接产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犊牛正常出生、健康生长,在母牛进入生产末期后,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人工接产工作。一方面应该做好产房准备。养殖场在规划建造过程中,应该结合繁殖母牛的养殖数量和生产方向,规范化的圈舍,产房要保证人工接产、人工助产的程序化和规范化,所有接产工作都能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有序进行[2]。产房在构建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地势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清洁特征,干燥光照比较充足,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特征,保暖性能良好,避免贼风侵袭,并且要保证产房饮水渠道供给比较顺畅,确保母牛生产后顺利的采食饲料。另外在妊娠母牛进入生产阶段前,还应该做好产房的有效清理工作,按照清水冲洗、严格消毒、再清洗、熏蒸消毒的原则,进行全面的消毒清理,清除产房中的各种污染物并维修各种管理设施。并准备好人工助产涉及到的各种器械设备,将各种器械设备放在统一的地方,避免因为临时缺少造成人工接产不便。在人工助产过程中,一般要准备好5%~7%碘酊溶液、消毒液、石蜡、助产室、助产器、长臂手套,照明设备,并做好日常监察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另外要想提升犊牛出生的存活率及培育健康的犊牛,要保证接产工作人员在适时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妥善有效的人工助产,保证胎儿顺利从母牛的产道中出生。当繁殖母牛出现临产症状后,应该密切观察母牛的分娩情况,一般情况下不要人工过于干预,让母牛自行分娩,如果母牛长时间不能生产胎儿,出现严重难产现象,应该及时明确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保证用力大小适宜,不粗暴对待繁殖母牛,并且在人工助产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操作过程的无菌接触。犊牛出生后,在距离脐部10~15 cm处进行断脐处理,选择使用消毒的剪刀将脐带剪断,并将脐带中的血液挤干净,然后涂抹上5%碘酊溶液进行消毒处理[3],并立即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毛巾将犊牛鼻腔口腔中的粘液清理干净,保证犊牛呼吸顺畅,然后让繁殖母牛自行舔干净犊牛身上的粘液。

2.2  做好初乳阶段管理

犊牛出生后,从初乳中吸收抗体的多少决定了后续的身体抵抗能力,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所以犊牛出生后一定要严格落实产后饮食管理制度,加强对新生犊牛针对性管理,保证犊牛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犊牛出生后,应该尽量采食乳汁,使犊牛获得充足的免疫球蛋白。另外在哺乳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认识初乳当中的免疫球蛋白吸收能力会随着犊牛出生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出生24 h后肠道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下降到0%,因此越早为犊牛提供高质量的初乳,血清当中的抗体水平越高,免疫能力也越好。第1次投喂初乳的量应该达到犊牛体重的40%,一般投喂量控制在4 kg左右,对于吃乳不顺畅的可以采用胃管进行灌服。另外要尽量保证在繁殖母牛产后一小时之内引导犊牛站立,及时采食初乳。为了保证乳汁的质量,可以选择使用初乳遮光儀,对乳汁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要保证数值在20以上,对于数值不达标或者乳汁品质发生明显变性,乳汁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多,母牛存在严重乳房炎的,应该将其寄养于其他哺乳母牛,保证犊牛获得充足的乳汁[4]。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做好巴氏杀菌奶的制备工作,巴氏杀菌奶就是将初乳经过巴氏杀菌杀菌储存后进行冷冻储存的一种标准化生产工作,它能保证乳汁品质。巴氏杀菌奶使用方便快捷,又能降低犊牛的养殖成本,与未经巴氏杀菌的初乳相比,巴氏杀菌奶既能杀灭乳汁当中的大量病原体,还能提高初乳的吸收率,加速犊牛生长发育。

2.3  常乳阶段饲养管理

当犊牛出生3 d之后,会逐渐由初乳向常乳阶段过渡。在这个阶段母牛的乳汁质量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犊牛的生长需求,并且这个阶段的犊牛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在补充常乳的基础上,还应该补充适量的哺乳阶段的草料,让犊牛能更好的适应饲料采食环节,锻炼瘤胃形成良好的胃肠道消化环境。常乳阶段使用的乳汁一般选择巴氏杀菌乳,这类乳汁清洁健康不容易造成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犊牛进入常乳阶段后,随着个体的生长,所以乳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一般占到体重的16%~18%,要保证牛乳清洁健康,不干净的牛乳会增加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造成腹泻疾病的发生。犊牛出生3~10 d每天投喂乳汁6~8 L,11~45 d每天投喂乳汁10~12 L,46~55 d每天投喂常乳8~10 L,56~60 d每天投喂常乳4~5 L。在出生55 d前,要按照每天同位两次乳汁的频率进行饲喂,55 d后逐渐降低乳汁的投喂量,投喂1次/d,并逐渐增加哺乳阶段饲料的添加量。在投喂乳汁时,尤其是冬春季节哺乳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乳汁的温度,一般调控到38~40 ℃,做到定时定量的投喂。另外,要保证圈舍中有充足的饮用水供给,冬春季节应该对水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保证温度能达到20~24 ℃[5]。哺乳阶段饲料应该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逐渐添加,让犊牛自由采食。

2.4  断奶阶段饲养管理

断奶是犊牛应激刺激的高峰阶段,这个时期如果没有加强营养管理和环境调控,势必会造成各类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发生流行率显著升高。所以要求养殖户掌握科学的断奶养殖管理技术,做到科学断奶、合理断奶,保证犊牛能顺利的度过应激高峰期。一般犊牛在养殖2~3个月后,根据其每天的饲料采食情况确定最佳的断奶时期,确保在断奶前3 d犊牛的采食量能达到1.5~2.0 kg,当达到这个标准后,逐渐降低乳汁的供给量,直到停止供给乳汁。断奶当天的犊牛应该在原有的圈舍当中继续养殖10 d左右,并在夜间将犊牛转入到断奶牛舍中,并在转群过程中做好有效的分群处理。在分群处理过程中,应该尽量坚持个体大小一致,性别一致的原则要保证整个群体大小一致,生长比较整齐,这样能方便养殖管理,保证饲料产生更加均匀,一般情况下每个断奶牛群控制5~10头。在犊牛断奶处理过程中除了断奶转群和混群养殖对牛群会产生较大的刺激外,日粮的转换、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面临较大的刺激,如果多种刺激相互叠加,会导致犊牛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降低生长能力,甚至会造成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刚断奶或者转群的牛群,饲养人员应该密切关注牛的采食情况,精神状态,并且要保证圈舍干净、整洁、安静,为牛群提供优质的草料和开食饲料。当断奶犊牛生长到3~6月龄能逐渐地适应外界的断奶环境,这个时期瘤胃正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犊牛从皱胃和小肠消化逐渐转变成以瘤胃消化植物性饲料为主。所以在这个时期应该逐渐增加饲料的投喂量,并保证干物质有机质、蛋白质、脂肪、钙磷等营养物质符合犊牛的生长发育所需。以体重200 kg日增重900 g的犊牛为例,3~6月龄干物质,采食量控制在每天5.2 kg,瘤胃降解蛋白控制在522 g/d,瘤胃非降解蛋白每天控制在260 g,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5%,尤其是在饲料搭配过程中日粮当中总的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20%。

3  结束语

在犊牛培育和日常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将健康安全的养殖理念融入到养殖的各个环节中。一方面要求养殖管理人员充分掌握犊牛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育特征、环境要求营养需求,做到科学调控好养殖环境,科学搭配饲料,营造一个有利于犊牛生长发育的营养条件和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应该密切监测犊牛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出现疑似发病情况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对疾病的有效诊断,并严格落实疫病防控方案,确保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通过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能切实提高犊牛的培育质量,不断挖掘牛群的生产性能,进而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为更好的推动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松玲,蔡家兵,王全焕.哺乳期犊牛饲养管理[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4):130.

[2] 周海.犊牛饲养管理与腹泻病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75-76.

[3] 公保东智.哺乳期牦牛犊牛饲养管理存在问题[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6):17-18.

猜你喜欢
技术要点
桥梁变截面箱梁挂篮悬浇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建筑节能改造中内保温构造技术设计与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幕墙工程监理的关键点与技术要点分析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