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适度规模养殖中疫病防治措施

2022-07-04 13:11施昌杰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养殖场疫病

施昌杰

摘要:畜牧养殖业不断向前推广背景下,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在养殖领域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应用,畜牧养殖行业也得到了发展。牛养殖业作为畜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具有投入高、经济效益较高的特征,是很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基层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很多规模化养殖场依然存在疫病防控不到位、流行病學调查不彻底的情况,导致牛群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尤其是某些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会对一个地区的牛养殖业构成毁灭性的打击。该文探讨当前牛适度规模养殖场中疫病流行特点,分析有效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牛;养殖场;疫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21.04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modern bree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effectiv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breeding, and the industry has also been developed.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imal husbandry, cattle breeding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vestment and high economic benefit,and it is an important grasp of many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large-scale farms in grass-roots area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and many large-scale farms still have the situation of incomplet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incomplet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is makes cattle vulnerable to a var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 as they grow,especially if a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c can be devastating to an area,s cattle industry. In this paper,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 disease in moderate-scale cattle farm were discussed,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were analyzed.

Keywords:cattle,farm,disease,control measures

0  引言

近几年牛适度规模养殖在农村地区得以有效发展,更好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提升,农民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随着牛养殖数量的持续增加,各种疫病传播流行已经成为威胁牛养殖产业,尤其是规模化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当前规模养殖场疫病的发生流行情况来看,常见疾病包括普通疾病、产科疾病、寄生虫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其中普通疾病和产科疾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以寄生虫疾病为代表的传染病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尤其是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适度规模牛养殖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牛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会面临多种病原的入侵,并且随着药物不科学使用及其他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多病原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病原的流行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常出现混合感染、并发感染,疾病的种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发病原因日益复杂,疾病诊断难度逐渐增大。为了确保适度规模牛养殖安全需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当前养殖场疫病的流行特点,并指导养殖户加强对牛群的针对性管理,了解本地区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动态,确保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1  牛适度规模养殖场疫病流行特点

当前肉牛养殖业发展壮大背景下各类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并表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多,防控压力逐渐增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养殖场疫病发生情况的有效总结,发现牛适度规模养殖场疫病流行特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

1.1  普通疾病呈现逐渐增多态势

牛养殖期间的普通疾病主要包括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从近几年养殖现状来看,各种牛普通疾病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虽然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养殖户重视程度不高,发生流行后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诊断,明确具体的发病原因,经常会造成牛群出现严重的生长发育不良态势。在牛普通疾病中主要包括感冒、中毒、肺炎、胃肠炎和营养代谢性疾病[1]。导致普通疾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冬春季节不能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养殖密度相对较大,不能及时做好圈舍的粪便清理,饲料长时间不更换饲料,营养价值相对较差,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蛋白质添加不合理,牛群不能从饲料当中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生长发育不良,表现出严重的营养代谢障碍。当普通疾病发生流行后,牛群的消化能力、呼吸道功能都会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如果这个阶段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针对性的护理,很多传染性疾病就会趁虚而入,严重威胁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2  寄生虫疾病危害逐渐加大

适度规模养殖模式相较于传统饲养养殖模式,养殖牛的数量更多,养殖规模更大,养殖密度更高,这一背景之下如果不能做好养殖场的卫生调控工作,圈舍当中的粪便长时间没有清理,粪便污染周边生态环境,粪便频繁的和牛群接触,就会造成体表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的传播流行。从适度规模牛养殖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牛群的养殖密度越大,寄生虫疾病的发生流行率越高,寄生虫疾病已经成为制约牛养殖业的常发病和高发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得知常见的牛寄生虫病达到了11种[2],包括吸虫病、线虫病、绦虫病、球虫病等。在很多适度规模养殖场中并没有制定完善的驱虫制度,很多养殖户不能严格执行每年春秋两季的寄生虫驱虫处理程序,驱虫药物选择不当,驱虫药物不能发挥效果,对常见寄生虫的防治效果较差。再加上很多养殖户长时间使用同一种驱虫的药物或者不同商品名称,同一种药物成分的驱虫类药物,寄生虫对药物的抵抗能力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驱虫药物的防控效果逐渐变差。不管是体内寄生虫还是体表寄生虫,由于发病过程相对较为缓慢,发病周期相对较长,等到牛群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已经表现出严重发病,此时牛群生长速度逐渐放缓,饲料利用率显著下降[3]。并且寄生虫病发生流行后,会严重威胁牛群的健康生长,导致牛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经常引发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的现象,使临床症状更加复杂,死亡率进一步升高,严重威胁牛群健康生长。

1.3  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流行态势

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相对较快,短时间内能造成大批量的牛群发病,从当前规模化牛养殖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引种不当外来疫病的传入风险显著增强,常见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逐渐复杂化,疾病的诊断难度不断增大。尽管当地没有发生过牛口蹄疫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但由于周边地区存在潜在传播风险,再加上引种渠道日益增多,外来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传染风险也会增强。而对于像布鲁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二类动物疫病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会引发繁殖母牛出现严重的繁殖障碍,如果不能做出有效的防范,势必会对当地的牛养殖业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危害[4]。

2  牛适度规模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2.1  加快构建完善卫生防疫体系

适度规模养殖场在规划建造过程中一定要加快构建完善的卫生防疫体系,将养殖场的生产区域、生活区域有效隔离,养殖场的场区门口应该设置消毒池消毒室,消毒室中应该配置完善的消毒设备,包括紫外线消毒灯,洗手用的消毒液地面要配上消毒踏板,消毒池中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要求防疫管理部门使用规范性的消毒液,并且要保障消毒浓度达标,严格落实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模式,在场区放置防疫标志。另外要保证养殖场内部的卫生清洁,环境恶劣,很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很容易将传染性疾病传播到整个养殖场。饲养管理人员应该每天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打扫,及时清除发霉变质的垫料,发霉变质的饲料和粪便,将粪便和清理出来的污染物堆积发酵循环利用。结合季节的不同,冬春季节加强圈舍的防寒保暖,夏秋季节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及时消除环境中的吸血昆虫,老鼠在牛舍中不能积水,防止细菌滋生。另外要严格做好每年春秋两季的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接种制度及寄生虫驱虫制度,保证牛群抗体水平达标,不受寄生虫的感染[5]。

2.2  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

适度规模牛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严格落实场地消毒制度,日常坚持以清扫为主、消毒为辅,当进入发病高峰期后,应该增加消毒频率,对地面进行全面清扫,冲洗之后再使用消毒水进行全面消毒,最后做到彻底清理。牛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消毒主要包括预防性消毒、疫病期间消毒、紧急消毒。预防性消毒要结合实际养殖情况科学安排,一般每10 d消毒一次。当发生周边发生疫情后,应该使用敏感的消毒剂进行针对性的消毒处理,增加消毒频率。遇到紧急情况后,应该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清扫,将饲料槽饮水槽彻底刷洗干净,将垃圾粪便和剩下的饲料打扫干净后再喷洒消毒液。

2.3  搞好动物疫病防控

要求各村加大《动物防防疫法》的宣传力度、抓好口蹄疫和牛出败病种的免疫工作,口蹄疫等强制免疫病种免疫率达100%。对实施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給予免费防疫,对从县外引进的种牛实行免费上栏补免,由村级动物防疫合作社统一实施。抓好牛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从生产源头提高肉牛的生产健康安全水平,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4  注重做好消毒管理

适度规模的牛养殖场,由于养殖数量相对较多,养殖规模较大,一旦暴发流行传染性疾病,将会对整个养殖场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在规模养殖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疫病防控措施就是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在牛养殖管理期间,虽然一些普通性的传染性疾病不足以对牛群造成致命性威胁,但是可能会因为传染而造成牛群的生产性能显著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结合养殖场的养殖现状,做到科学选择消毒剂、合理使用消毒剂,如广谱消杀的消毒剂主要用于杀灭和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消毒药物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做到规范用药,保证消毒剂的浓度达标。根据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制定最佳的消毒频率,当进入发病高峰期后,应该增加消毒频率,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当前在规模化牛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最常用的消毒药物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氢氧化钠溶液。该种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环境和养殖用具当中的病毒和细菌。在进行芽孢类病原微生物清理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该适当增加。一般简单的环境消毒或者室内喷雾消毒,可以选择使用0.5%~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雾消毒。第二种是生石灰,主要用于地面和墙壁的涂刷消毒,在使用之前选择使用清水将其配制成10%~15%浓度。第三种是来苏尔溶液,主要用于手部器械设备的消毒,使用浓度一般控制在1%,如果需要对运输车辆或者养殖圈舍进行消毒,浓度一般调控到4%~5%。注意:来苏尔溶液不能有效杀灭环境中散落的芽孢。

2.5  常见疾病临床治疗

当前在养殖管理过程中,消化道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两类危害较为严重的综合性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多种多样。针对上述两种疾病应该做到有效鉴别、有效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对于消化道疾病应该从控制饮食、加强营养补充、抗菌消炎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于初期阶段的患病牛,尤其是非传染性因素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可以让患病牛停止采食一段时间,加速肠道内容物的有效排除,必要时可以让患病牛口服下泻类的药物,促进肠道毒素的排除,保障肠道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可以快速恢复。对于病毒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应该立即停止投喂乳汁,并选择葡萄糖进行静脉注射,强化补液,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对细菌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应该进行有效的病原分离鉴定,筛选出敏感抗生素,确保用药的针对性,避免出现多重耐药。

3  结束语

适度规模养殖产业是提高农户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和有效尝试。通过引导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的牛养殖业,能实现对牛群的集中养殖管理,充分发挥牛群的生产性能,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但随着外来疫病的传入增加,疫病的诊断难度逐渐加大。要想使适度规模牛疫病防控目标真正落实,饲养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期间就需要保证养殖的科学性,并不断加强饲养管理细节的优化和调整,提升专业能力,确保在牛疫病发生的第一时间发现患病牛,及时控制疫情,尽可能使疫病对养殖业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和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养殖管理方案做出有效的调整,做好患病牛和病死牛的无害化处理,以此切断病原的传播渠道,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远平.疫病防治在牛适度规模养殖的应用[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21):83-84.

[2] 李增强.牛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8):240.

[3] 贺云.疫病防治在牛适度规模养殖的分析[J].江西农业,2016(S1):54.

[4] 尹元俠.牛适度规模养殖发生疫病的防治探讨[J].中兽医学杂志,2015(11):75-76.

[5] 吴小林.疫病防治在牛适度规模养殖中的运用研究[J].饲料与畜牧:新饲料,2017(16):42-44.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养殖场疫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
猪主要疫病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