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2-07-09 05:53王金炎蔡鸿妃张亚辉张凤娃
全科护理 2022年19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专科期刊

王金炎,蔡鸿妃,张 雪,张亚辉,张凤娃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是由护士提供的,反映护理结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量化测量工具[1-3]。质量指标是管理者的抓手,质量问题的确定、改善目标的产生、改进过程的监测、举措效果的评估,都离不开质量指标[4]。它的应用摆脱了护理评价仅靠管理者主观判断的弊端,对评价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5-6]。自2016年国家卫生计划和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出版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4]以来,国内掀起了研究和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热潮。同时,伴随着“国家护理数据库”的开发应用及功能不断完善,中国护理质量管理朝着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本研究对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文献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国内该领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后续研究及敏感指标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以“护理”“敏感指标”“护理质量”“质量指标”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进行全面检索,检索范围为自建库至2021年7月14日。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与主题“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有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排除标准:重复文献、科技成果、报刊,无法获取全文以及简单提及护理敏感指标并未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

1.3 文献分析方法 利用Excel建立资料提取表进行计量学分析,内容包括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期刊名称、基金、被引频次、关键词和研究领域。

2 结果

2.1 文献类型与年份分布情况 本研究共检索获得文献5 205篇,使用Endnote去重后共3 308篇;经阅读题目、摘要和全文后排除2 649篇,最终纳入659篇文献,其中期刊论文616篇(93.5%),会议论文25篇(3.8%),硕士论文18篇(2.7%)。我国关于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研究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89年[7],1989年—2015年共发表26篇文献,仅占3.9%,2016年—2020年发表文献数量明显增长,文献年份分布情况详见图1。

图1 我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研究年份分布情况

2.2 期刊分布情况 616篇期刊论文分布于162种期刊,7种为核心期刊,共50篇,占比7.6%(50/659),被引次数总计1 402次,平均被引28.0次。其余的609篇文献分布于155种期刊,其中载文量排在前7位的期刊总计发表文献159篇,被引次数总计300次,平均被引1.9次。刊载文献详情见表1、表2。

表1 核心期刊刊载文献情况

表2 载文量排名前7位期刊刊载文献情况

2.3 基金分布情况 基金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省市、各单位机构等资助科研经费而发表的论文。本研究纳入的659篇文献中基金支持论文109篇(16.5%),其中省级52篇(7.9%),市级26篇(3.9%),国家级14篇(2.1%),区级4篇(0.6%),其他13篇(2.0%);无基金支持论文550篇(83.5%)。详见表3。

表3 我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研究基金支持情况(n=659) 单位:篇

2.4 关键词和研究领域 关键词是一篇文献的缩影,可反映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8]。对659篇文献关键词进行归类整合后提取出300个关键词,表4列出了前20个高频关键词。统计发现,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已广泛应用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产科等44个科室,排名前10位的应用领域见表5。

表4 我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研究高频关键词分布情况

表5 我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排名前10位的研究领域

3 讨论

3.1 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科学质量管理已成为业内共识 利用好“敏感指标”这个质量的核心杠杆直面问题,逐渐形成基于数据驱动的科学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业内共识。早在1998年美国护士协会(ANA)就创立了美国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NDNQI)并率先提出护理敏感指标的概念,随着护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采集、应用方面已相对成熟。近几年,我国护理管理者也认识到了质量指标的重要性并在此方面取得很大突破。首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于2016年出版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4],随后于2018年出版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基本数据集实施指南》(2018版)[9],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次从国家层面发布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0]。其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于2016年6月创建了我国的“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China National Database of Nursing Quality,CNDNQ)”,并于2019年对平台进行全面升级,截至2020年底,平台已有1 956所医院参与数据填报。再次,国家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不断完善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培训、督导等多种途径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专业管理能力。这些不仅为广大护理管理者利用护理敏感指标进行科学护理质量控制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同时也为如何形成质量控制的规范化体系提供了导向。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和支持,使护理敏感指标发文量自2016年开始明显增多。李成媛等[11]的研究仅对2017年6月前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且研究内容有待补充。为了深入探究护理敏感指标的研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借鉴依据,有必要对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文献重新进行统计分析。

3.2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相关文献的发表现状

3.2.1 发文期刊及被引频次分析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作为我国高水平的期刊数据库,其刊登的论文数量对于评价一个领域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2]。从纳入文献可看出,两者收录的护理敏感指标相关文献数量不多,占比仅7.6%。本研究结果显示:虽表2为发文量前7位的期刊,但平均引用频次仅1.9次,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该论文对该领域的学术价值,因此说明其刊载文献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其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而表1核心期刊发文量虽只有50篇,但其总被引频次达1 402次,平均被引28.0次,说明核心期刊对于文献质量要求较高,其刊载的文献也较能获得同行的认可。因此,护理敏感指标的文献质量亟待提升。

3.2.2 发文基金分析 基金资助情况是衡量一个团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13]。2016年以后,每年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充分说明了不同层次科研管理机构对护理敏感指标研究的重视和支持,也表明了护士对护理敏感指标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基金论文仅有109篇,占16.5%,无基金资助论文达83.5%。分析导致此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①科研投入时间少。处在一线的护理人员工作负荷大,王丽敏等[14]的研究表示,护士完成日常护理工作需付出很大努力,导致护士没有精力进行科研。②护士科研能力薄弱。目前医院内护理人员大多是专科学历,缺乏科研思维,较难获得基金支持。因此,要提高基金中标率,既要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又要提高护士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3.2.3 关键词和研究领域分析 对表4表5分析发现,在指标的构建方面,部分研究者以循证理论为基础,采用专家函询法进行指标的筛选[15-17],说明指标的构建较为科学。优质护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满意度反映了护理学科在质量上的追求;应用效果、不良事件体现出对结局指标的重视。在指标的应用方面,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手术室、ICU、产科等科室,针对专科疾病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研究还比较少。

3.3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

3.3.1 国内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与国外存在差距 从纳入文献研究领域可看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逐渐受到临床多学科关注,尤其是手术室等重要科室,这与章琛越等[18]基于CiteSpace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共现关键词分析结果一致。ICU、产科同样是国内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研究热点,而国外在急诊[19]和疗养院老年护理[20]领域的研究较多。通过对高频关键词分析发现,脑卒中问题日益受到医护人员关注。于文琦等[21]于2017年构建脑卒中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这是国内最早的脑卒中专科敏感指标研究,但存在咨询专家区域较单一,缺少实际应用研究等局限。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尚未确定统一的脑卒中护理敏感质量指标[22]。而一些欧洲和北美国家已构建重症脑卒中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并建立了脑卒中护理质量数据库[23-24]。可见与国外专科护理敏感指标研究相比,国内缺乏针对各专科特异性和专科内涵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5]。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结合专科疾病的特点,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专科指标体系的构建[26]。

3.3.2 质量控制体系需加强,平台利用现短板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而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士的服务水平,还取决于护理管理方法的优劣。科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对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27]。张元红等[28]研究显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质量控制小组的成立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而我国护理敏感指标起步较晚,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还处于摸索阶段,要达到规范化敏感指标监控体系还需进一步探索。我国于2016年形成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但目前各医院对平台的利用率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信息化建设不完善;护士对敏感指标的概念及如何应用未掌握。《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9]明确提出,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因此要打破信息孤岛,达到各科室数据的采集、分析、反馈、管理、资源共享“一站式处理”,将分散、孤立、静止的信息转变为整体、联系、动态的信息,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时间。打通质量控制的信息反馈渠道,逐步释放质量控制信息的价值。医院应定期开展护理敏感指标应用培训和线上信息共享会议,促使护理人员观念上的转变,使护理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4 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对规范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满意度有较好的效果,但文献质量整体较低,平台利用存在短板。未来应不断提高护士质量控制的技能,充分利用护理信息化的发展,逐渐养成基于数据分析和应用的习惯,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专科期刊
更正启事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期刊审稿进度表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汽车润滑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意义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