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变化及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

2022-07-11 08:38靖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纤维化原发性良性

靖洁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60万,而我国患病率约为全球的55%[1]。该肿瘤恶性程度高,肿瘤细胞播散转移快,患者术后容易复发[2]。因此深入了解该病发病机制,加强防范意识,使肝癌在早期得以诊治,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可溶性甘露糖受体(Soluble mannose receptor,sMR)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3],胆碱酯酶是经肝脏合成并分泌的非特异性酶[4],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5],这3种物质与肝癌的发生及发展存在一定关系。研究显示[6],目前肝纤维化在人群中比较常见,由病毒、酒精、毒物等因素所致,是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关键因素。另有研究显示[7],合并肝纤维化是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前肝纤维化指数>5.4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为此,本研究检测了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水平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希望为临床诊治原发性肝癌提供新的方向。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恶性组,80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组,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恶性组中男78例,女49例;年龄60~81岁,平均(67.43±3.77)岁;TNM分期:Ⅰ~Ⅱ期76例,Ⅲ~Ⅳ期51例;淋巴结转移:未转移87例,转移40例;肝纤维化指数[8]:≤5.4 74例,>5.4 53例。良性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60~82岁,平均(68.28±3.60)岁;类型:肝血管瘤33例,肝细胞腺瘤27例,肝囊肿20例。对照组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60~83岁,平均(68.79±3.16)岁。纳入标准:原发性肝癌经病理学检查确诊[9];无其他部位肿瘤疾病;病历资料完整;年龄≥60岁;心、脑、肾等器官无功能异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院前进行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者;合并肝脏血管畸形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精神性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者;合并肾脏疾病者;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WDRY2018-Q007)。

1.2 方法

1.2.1 血清标本采集 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收集外周静脉血5ml,使用德国SIGMA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3-18KS(北京博劢行仪器有限公司)将外周血以3 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冰箱保存待测。

1.2.2 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10],CMax Plus光吸收型单功能酶标仪(上海美谷分子仪器有限公司)、sMR试剂盒(上海联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胆碱酯酶试剂盒(上海群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GF试剂盒(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

1.2.3 肝纤维化四项测定 用放射免疫法[11]、FJ-2008P型全自动放射免疫分析仪(上海实维实验仪器技术有限公司)、肝纤维化系列试剂盒(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定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及Ⅲ型前胶原肽水平。

1.2.4 评价项目 比较3组血清sMR、胆碱酯酶、NGF、肝纤维化四项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特点(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纤维化指数)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分析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变化与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比较 恶性组sMR、N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且良性组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比较(±s)

表1 3组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良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sMR(ng/ml) 胆碱酯酶(U/L)NGF(pg/ml)对照组 80 119.29±18.02 7480.60±638.09 11.12±6.32良性组 80 181.15±42.20* 5200.12±452.27* 22.39±10.03*恶性组 127 288.80±58.70*#2711.19±219.96*#34.27±17.42*#F 357.730 2975.990 77.130 P<0.001 <0.001 <0.001

2.2 3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恶性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和对照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病理特点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MR、胆碱酯酶与NGF水平比较 TNM分期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肝纤维化指数>5.4患者血清sMR、NGF水平显著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肝纤维化指数≤5.4患者,而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显著低于Ⅰ~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肝纤维化指数≤5.4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相关性分析 血清sMR、NGF水平与患者肝纤维化四项及肝纤维化指数呈正相关(P<0.05),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肝纤维化四项及肝纤维化指数呈负相关(P<0.05)。见表4。

表2 3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μg/L)

表2 3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μ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良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Ⅲ型前胶原肽 Ⅳ型胶原对照组 80 56.53±8.11 90.25±10.52 95.28±11.90 54.24±8.07良性组 80 57.12±9.03 91.09±11.68 96.01±10.67 55.13±7.27恶性组 127 519.96±70.00*# 126.30±15.41*# 145.57±19.26*# 133.31±17.18*#F 3428.220 258.230 374.510 1336.420 P<0.001 <0.001 <0.001 <0.001

表3 不同病理特点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比较(±s)

表3 不同病理特点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比较(±s)

病理特点 n sMR(ng/ml) t P 胆碱酯酶(U/L) t P NGF(pg/ml) t P TNM分期 -8.196 <0.001 49.972 <0.001 -3.313 0.001Ⅰ~Ⅱ期 76 250.12±47.74 3662.18±336.63 28.80±13.32Ⅲ~Ⅳ期 51 336.31±64.11 1527.72±130.39 40.16±21.92淋巴结转移 5.782 <0.001 53.940 <0.001 -3.114 0.002无87 257.62±50.00 3880.07±340.12 27.45±13.68有40 317.41±62.29 1634.41±127.06 39.22±22.03肝纤维化指数 -7.654 <0.001 50.256 <0.001 -2.383 0.017≤5.4 74 242.18±46.34 3777.26±323.31 30.29±12.79>5.4 53 325.56±68.93 1702.21±124.46 38.80±23.64

表4 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3 讨论

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为先天免疫系统中关键的内吞受体与模式识别受体,属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CTL)超家族成员,有多个胞外结构域,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和巨噬细胞膜表面,在诱导细胞因子合成、病原体识别、递呈抗原及机体内环境稳定维持、清除胶原蛋白中起重要作用,可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和胰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并与肝纤维化形成关系密切。MR与配体之间相互作用能够引起细胞内信号级联放大,抑制或促进一氧化氮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sMR保留了MR的特性,表达于外周血中[12]。研究显示[13],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不同病理分期循环血中sMR表达水平异常,且sMR能够预测患者中重度肝纤维化的发生。报道提示[14],sMR在肝癌中水平异常,与肝癌发病及进展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sMR在老年原发性肝癌中呈高表达,并与TNM分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证明sMR与肝癌发生、病情发展及肿瘤恶性程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5]。作者推测sMR可能通过与L-选择素或者其他肿瘤相关抗原相互作用而介导肿瘤进展。

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同工酶形式分布于体内,由拟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组成,其中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机体脑脊液、红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灰质内,而拟胆碱酯酶主要分布于机体淋巴液、肝脏及外周血中。血清胆碱酯酶通常是指拟胆碱酯酶,当机体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者受损时,血清胆碱酯酶含量会下降,其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细胞合成蛋白功能[16]。肝脏病变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会下降,并且不会受到血浆蛋白或输血的干扰,对各类肝脏疾病及肝病严重程度有不同程度的评估价值[17]。研究发现[18],血清胆碱酯酶与肝脏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即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可随肝功能分级的增高而降低。本研究中,恶性组胆碱酯酶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且随着TNM分期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血清胆碱酯酶含量呈下调趋势,说明肝癌患者可能因为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者受损而引起血清胆碱酯酶含量降低。

NG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能够促突起生长,对神经细胞发育、分化、再生、生长及功能特性表达予以调控。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该因子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相关,能够参与肿瘤细胞凋亡、转移及肿瘤血管新生,如肺癌、食管癌、胆管癌、胰腺癌、胃腺癌等[19]。有报道[20]外源性NGF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促进作用,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相关,如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组血清NG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提示肝癌患者血清中NGF为高表达,此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1]。进一步分析发现,NGF水平随着患者TNM分期的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而显著升高,提示NGF可能参与肝癌进展。可能原因为NGF通过上调肝癌患者癌细胞内肝素酶合成分泌而促使肿瘤细胞增殖、转移。

肝纤维化是由各致病因子诱发的肝结缔组织增生异常致使肝细胞反复坏死或反复损伤的过程,也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及ECM降解减少在肝脏内异常沉淀的结果。肝纤维化为各类肝病的常见病理改变,可反映肝脏病变程度。研究发现[22],肝纤维化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肝纤维化是影响肝癌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与肝癌复发风险相关。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分别为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及Ⅲ型前胶原肽,均属于ECM蛋白或者其降解产物,这四项指标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肝纤维化进程。医学资料显示[23],肝纤维化四项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呈高含量状态,患者通过抗肿瘤治疗干预后,四项指标水平显著下降。本研究显示,恶性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提示肝癌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倾向,考虑与此类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大、肿瘤包膜破坏、ECM分解代谢活跃有关。此外,与肝纤维化指数≤5.4患者比较,肝纤维化指数>5.4患者的血清sMR、NGF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显著降低,说明血清sMR、NGF水平与患者肝纤维化四项及肝纤维化指数呈正相关,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肝纤维化四项及肝纤维化指数呈负相关,提示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测定有助于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综上所述,血清sMR、胆碱酯酶、NGF水平变化与老年原发性肝癌发病、进展及肝纤维化关联密切,在其临床诊治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仅限于临床患者,缺乏基因干扰、分子生物学等基础方面的实验,对各指标与肝癌的关系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纤维化原发性良性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The arrow that saved my life救命之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