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新馆搬迁中资源调配工作研究——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08-01 02:33
传媒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馆调配校区

张 玲

一、引言

“双一流”背景下,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条件的不断提升,许多高校图书馆拥有了新图书馆。新图书馆的建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馆藏资源激增与馆舍空间紧张的矛盾[1],但同时也给图书馆的资源调配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馆藏资源调配历来是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做好资源调配工作,不仅为图书馆布局结构提供质量保障,同时也进一步利于读者利用馆藏。不同馆的资源调配工作的范畴与职责不尽相同。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其资源调配工作隶属于资源建设部,主要是对传统纸本文献进行日常的典藏处理[2];北京大学图书馆,将馆藏资源调配工作纳入文献资源服务中心,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各类普通文献并以高标准揭示馆藏[3];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2019年成立独立的资源调配中心,除馆藏文献的基础典藏工作外,重点负责馆藏文献资源的布局规划和藏书异动,特别是馆藏文献的动态调整与馆藏揭示工作。多年来,本馆建立了以政治法律为重点文献资源自身特色的藏书体系,截至2020年底,两校区馆藏纸本资源已达262万余册,急剧增加的馆藏图书使得有限的馆舍空间难以负荷,馆藏利用率逐渐降低。随着2021年海淀校区新馆的建成,在新馆搬迁过程中,面对庞大的馆藏资源,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做好馆藏资源的调配至关重要。

本文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对新馆搬迁过程中资源调配工作涉及的数据调研、指导原则、方案确定、实施路径以及调配工作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馆藏布局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二、新馆搬迁前的数据调研

新馆搬迁前的数据调研工作直接影响着搬迁调拨的质量[4]。前期的数据调研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现有馆藏资源的调研;馆藏利用现状的调研;读者群体需求的调研;新馆实地情况的调研。

(一)现有馆藏资源的调研

新馆搬迁前,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清查,是搬迁工作的基础。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对馆藏纸本文献资源进行摸底统计。本馆纸本文献分布于两校区、三馆舍,分别为昌平校区法渊阁、昌平校区文渊阁、海淀校区科研楼。截至2020年底,馆藏文献共达262万册。

从物理馆藏地来看,昌平校区法渊阁藏书109.7万册;昌平文渊阁藏书24.6万册;海淀校区科研楼藏书127.7万册。从纸本文献类型来看,馆藏图书共242.4万册;合订刊与报纸10.9万册;特藏文献7.8万册;学位论文0.9万册。从图书分类法来看,人大法图书共62.8万册,其中昌平校区34.7万册,海淀校区28.1万册;中图法图书共179.6万册,其中昌平校区92.4万册,包括中文图书73.2万册、西文图书8.5万册、港台图书5.5万册;海淀校区87.2万册,包括中文图书88.7万册、西文图书1.6万册、港台图书0.8万册、中欧图书0.8万册。从图书流通情况来看,在馆图书260.6万册,外借图书1.4万册。

从不同维度统计馆藏现有资源,能够为馆藏调拨时进行资源整合提供数据支持。根据统计数据制定调配方案,以及进行调配后的数据评估,因此,统计工作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统计单位重点以“册”为准,精确到各地各类图书的具体册数。

(二)资源利用现状的调研

馆藏资源利用现状是揭示读者借阅需求的客观依据。新馆搬迁中,如何以读者为中心,使新馆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是资源调配工作的理想目标。据调研,许多高校图书馆采用三线动态典藏模式对馆藏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而这一模式应用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充分的馆藏利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5]。以中国政法大学新图书馆三线动态调配模式为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第一,馆藏文献利用率。首先,以学科细分的角度,对各校区馆藏文献的种利用率和册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准确掌握同一校区不同学科图书的种、册利用差异。以海淀校区中文图书为例,如图1所示,种利用率=近5年图书种借阅量2/馆藏可借图书种数×100%;册利用率=近5年图书册借阅量3/馆藏可借图书册数×100%。种利用率平均值为34.6%,高于平均值的有9类;册利用率平均值为26.05%,高于平均值的有10类,种利用率低于20%的仅有三类,分别是:S、V、Z类;册利用率高于25%的有三类,分别是:A、B、D类,其中D类册利用率最高为44.60%。

图1 海淀校区中文图书利用情况统计

其次,综合不同校区总体情况,可以分析同一学科,在不同校区的馆藏利用情况,这有利用于跨校区的资源调配[6]。以本馆两校区中文图书册利用情况为例,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不同校区读者类型不同,对同一学科的需求程度也不同。以D类图书利用情况为例,海淀校区的研究生读者高于昌平校区的本科生读者。因此,对于D类图书两校区的复本调配问题值得深思。

图2 两校区中文图书册利用情况统计

第二,馆藏文献符合程度。馆藏文献符合程度是馆藏文献入藏比与馆藏文献借阅比的差值。其中文献入藏比=某类文献入藏量/馆藏文献总量×100%,文献借阅比=某类文献借阅量/借阅总量×100%。当两者差值的绝对值越趋于“0”,则表明该类馆藏文献符合程度越高。由图3可知,海淀校区需要增加D类图书复本,需要减少F、G、K类图书复本或品种。

图3 海淀校区中文图书文献符合程度统计

第三,相对均册借次。相对均册借次=册借次4/文献借阅量(册),数值越大,则外借图书与读者需求匹配程度越高。由图4可知,文献利用最为集中的图书类别是D类,远远高于其他类别。其他类别图书相对均册借次差异不大。

图4 海淀校区中文图书文献相对均借次统计

第四,外借馆藏比。外借馆藏比是外借比与馆藏比的比值,外借比=该类图书外借量/所有图书外借量×100%;馆藏比=该类图书入藏量/所有图书入藏量×100%。当外借馆藏比大于或小于1时,则表明需要对该类图书进行馆藏结构调整。由图5可知,P、S、U类图书需要增加品种或复本。其他类别适当剔旧。

图5 海淀校区中文图书外借馆藏比统计

(三)读者群体需求的调研

新馆搬迁时,需要考虑的另一重点问题是新馆主要服务的读者群体[7]。许多高校图书馆新馆建在新校区,新校区的读者群,有的按照学科专业划分,例如理工校区、人文校区等;有的按照学历层次划分,例如本科生院、研究生院。不同的读者群体也直接决定着资源调配的方案。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新馆建在海淀校区,主要面向本校研究生,且由于老馆部分馆舍需要腾空,因此,新馆搬迁的主要馆藏资源要优先从海淀校区调拨,同时重点调研研究生的借阅需求,并具体到各学院。

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统计近五年本科生与研究生各类图书借阅差异,如图6所示,相比而言,D、F类图书研究生需求高于本科生需求,且差异较大,新馆搬迁时适当增加调拨量;C、H、I、J、K、O、T类图书本科生需求高于研究生需求,新馆搬迁时适当减少调拨量;剩余类别图书对于本科生与研究生的需求差异不大。

图6 近五年本科生与研究生各类图书借阅差异情况

(四)新馆实地情况的调研

为做好新馆搬迁的调拨工作,对新馆实地情况的考察必不可少。新馆藏书空间布局主要包括两部分:开架区和闭架区。各区域各楼层可容纳的书架数量、藏书数量、藏书类型,都需要结合新馆的实际情况而定。此外,新馆采用三线典藏制,还需要考虑各线书库对未来图书空间的预留以及各线书库的距离,为未来资源动态调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新馆藏书空间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规划。

三、资源调配原则与方案

(一)资源调配原则

根据前期数据调研结果,制定新馆资源调配的总体原则。新馆资源调配应以读者为中心,坚持藏用集合,以用为主,使得每一本书都能有其最适合的位置,使馆藏资源满足“藏、借、阅、咨、研”一体化的管理模式[8]。新馆纸本文献资源通过调配原馆藏和新增馆藏组成,应根据馆藏利用情况、读者群体需求、新馆实际容量等,对原有馆藏入新馆的布局进行统筹规划[9],同时做好未来新增馆藏的空间预留。在借阅服务上,新馆藏书结构要使得读者与资源的流动路线科学合理,便于为读者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10]。

(二)资源调配内容

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新馆搬迁涉及的资源类型主要包括:第一,图书。包括海淀校区经前期综合确定好的图书和昌平校区的补充图书。第二,报刊。包括海淀校区的现刊资源与民国报纸等。第三,特藏文献。包括四库全书、中华再造善本以及各类图书、论文等特藏文献。

(三)资源调配方案

以读者需求为根本,根据新馆建设情况,最大限度为新馆面向的读者群体提供文献资源服务[11]。根据新馆空间布局的规划以及管理模式的要求,确定新建的藏书区域数量、藏书区域所置书架数量,需调配资源类型与调配数量。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按新馆空间功能区域划分,新馆资源调配方案如下:

(1)中外文借阅区:主要分布于新馆三、四层,主要收藏近三年新入藏的各类中外文图书以及近五年借阅率较高的图书一种一册,共约18.4万册;

(2)港台与期刊阅览区:主要分布于新馆六层,包括馆藏港台图书6.6万册,现刊600册;

(3)重点文献样本区:主要分布于新馆五层,主要收藏馆藏全部中文法律样本图书,包括人大法和中图法,共约8.3万册;

(4)套书与工具书专区:主要分布于新馆六层,主要收藏馆藏非法律中文套书与工具书,共约1.3万册;

(5)精品展示区:分布于新馆二至六层固定专区,主要对部分教师著作、马列哲学类、经典法律类、精品外文图书进行展示,共约7000册;

(6)特藏文献区:主要分布于新馆地下一层,主要收藏古籍善本包括晚清、民国时期的法学、文学著作、四库全书、民国报纸、1949-1979年特藏样本文献等,共约6.8万册。

(7)闭架藏书区:主要分布于新馆地下一层,主要收藏馆藏人大法图书样本,馆藏所有外文图书复本,馆藏重点中文图书复本和重点图书外各类中文图书样本,共约50.2万册。

四、资源调配的实施

在新馆搬迁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按照前期制定的工作计划,逐步完成整个搬迁的工作目标。

(一)强化人员意识,科学分工安排

搬迁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非常重要,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搬迁工作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较硬的业务能力。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按照前期的调研结果和调拨计划,利用图书管理系统整理和导出调拨书单,调拨书单是搬迁实施的依据,因此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数据准备且完整的书单,让搬迁工作人员有单可查。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对搬迁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的业务培训,包括馆藏地区域的指引、挑书、打捆、标记等。对于搬迁工作人员而言,要求时刻具备安全忧患意识,图书馆是防盗防火防水的重点部门,在整个图书搬迁过程中,第三方搬迁人员直接接触图书,要有图书爱护意识,自我约束能力,以身作则,确保图书等文献的安全与完整。此外,搬迁人员也应具备一定的图书馆搬迁经验,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搬迁效率,也能够提升搬迁质量。

高校图书馆搬迁实施的时间也十分重要。图书馆应尽量选择在寒暑假期间来完成图书馆搬迁工作,避开读者用馆高峰,减少对读者用馆的影响。例如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2021年新馆搬迁两期工程,均选择在2021年暑假与寒假进行,不会对图书馆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二)实体资源迁移与数据资源调拨

新馆搬迁资源调配的实施,既包括实体资源的物理迁移,也包括系统内数据资源的调拨与整合。

实体资源物理迁移指资源下架、打捆、装车、运输、卸车、拆包、上架7个主要步骤,完成资源从老馆到新馆的物理转移[12]。其中每一步骤都需要规定好具体负责人、实施期限与进度安排,确保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在装运卸过程中,图书要按照打包标记对号入座,使图书不易丢失。

数据资源调拨是指将实际发生物理转移的实体资源所对应的数据资源进行系统调拨,使系统数据与资源的物理架位信息保持一致[13]。这一过程需要对大量的图书数据进行调拨处理,大部分根据挑选图书的扫描数据进行分批次调拨,而扫描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对于调拨不成功的数据,需要单独留档,集中统一处理。

(三)资源的清点、定位与整理

当完成实体资源与数据资源的调拨后,整个调拨实施过程并不算真正的结束。对于新馆的资源进行清点、定位与整理,也是关键步骤,这直接影响着新馆运行的效能。首先需要对新馆资源进行排架、顺架处理,当发现错架图书时及时调整;其次利用RFID技术对新馆资源进行定位,便于读者借阅,当发现图书无法定位时对图书进行“放倒”处理,待全部定位完成后,将“放倒”图书收回,待重新编目、分配后,重新定位上架;当新馆全部资源就位后,对全馆资源进行清点,确保在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搬迁中资源调配的重点与难点

(一)以读者为中心,做好数据调研

前期的数据调研是资源调配过程中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一方面,新馆藏书布局的调整方案与图书调配原则是建立在数据调研的基础之上的。例如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新馆采用三线典藏模式,需要根据图书利用情况进行调拨,这就需要在前期对馆藏利用情况、读者借阅需求深入地挖掘和分析。另一方面,新馆的调整最根本的目标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这就需要明确读者的需求,“对症下药”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基于读者借阅行为进行数据调研尤为重要。而数据调研分析的指标却难以确定,如读者借阅册次分析、读者需求程度分析、学科符合程度分析、借阅时间段的选择、有效读者人数等,对其定义不同,统计结果也不同[14]。例如有效读者人数的确定,根据注册时间而定,注册时间的不同选择,直接使统计结果有所差别。因此,在数据调研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地挖掘、统计和分析,不断完善分析指标,使统计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二)加强沟通交流,保持信息对称

在新馆搬迁资源调配过程中,实体文献资源的调配与数据资源的调配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既“独立”又“统一”[15]。“独立”体现在实施过程中,实体资源的调配与数据资源的调配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统一”体现在两者相互制约,任何一方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新馆搬迁的质量。例如,数据资源调拨至该书库内,但实体图书却错架不在该书库,这将使得读者在借阅时找不到该书。因此,在调配过程中,需要数据调拨人员与图书搬迁负责人保持沟通与交流,按照图书标记、要求进行调配,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持图书信息上下对称,高质量完成新馆搬迁的资源调配。

(三)重视数据比对,确保数据准确

在新馆搬迁过程中,通常图书清点工作与图书调拨工作不能同时进行。为了保证搬迁的进度,调拨工作一般早于清点工作。这里的清点工作指调拨完成后的馆藏清点。因此,此时的调拨数据只是阶段性的调拨成果,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将馆藏清点后的清点数据与调拨数据进行数据比对,查漏补缺,完善调拨数据。而比对过程是一项庞大的数据处理过程,需要多重的排序、拆分和整合,这就需要相关负责人具备高水平的数据处理技能。

六、结语

高校图书馆资源调配工作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在新馆搬迁过程中,资源调配工作的价值与定位明显突出。资源调配工作需要根据数据调研结果,制定调配规则和方案,从而进行实施。当然不仅只在搬迁中有所用途,在图书馆未来的馆藏结构配置、馆藏布局规划、馆藏体系构建过程中,资源的统计、分析、调配都至关重要。基于读者行为大数据分析的馆藏结构动态调整是高校图书馆资源调配工作的进一步重点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新馆调配校区
养猪饲料巧调配
深圳科技馆新馆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大气调配师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以人为本、科学谋划,以创新引导首博新馆建设
张馨予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