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需求满足研究

2022-08-03 02:56刘志丽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残疾人用人单位问卷

孙 岩,李 妍,刘志丽

(北京联合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北京 100075)

0 引言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获得劳动报酬、改善生活状况、参与社会活动及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就业公平对残疾人自身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做出了诸多努力,从加强制度建设到出台配套性政策措施,从提供康复性支持到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残疾人就业方式等,使我国残疾人就业得到法律和制度保障。但是从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来看,残疾人就业问题依然是目前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学术界和实践部门仍然有一个共识,即残疾人就业难[1]。听障大学生是我国残疾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听障大学生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目前其主要就业方式为学校推荐和学生网上求职[2-4]。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了解计算机专业听障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就业现状的关系,找出应对性策略,本研究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三年级、毕业年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就业需求满足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卷时间为2019年5~6月,发放纸质问卷36份给大学三年级学生,收回问卷36份,有效问卷36份。发放纸质问卷19份给大学四年级学生,收回19份,有效问卷19份。以网络问卷方式给2014年以来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67份(占5年来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比例约为70%),收回问卷67份,有效问卷67份。以网络方式给用人单位发放问卷24份,收回问卷24份,有效问卷24份。

2 职业能力与就业需求问卷统计

收回问卷后,对问卷的阶梯性打分项目做标准化处理,“好”5分、“良好”4分、“中等”3分“较差”2分、“差”1分。通过使用折半系数法对各问卷进行信度分析,信度分析结果均大于0.93,说明研究数据适合提取信息,信度质量高。

2.1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所需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含3方面要素: 一是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二是步入职场所表现出的职业素质;三是开始职业生涯之后的生涯管理能力[5]。残疾人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残疾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动作能力、智力能力和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其开发体系包括预防康复系统、教育培训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6]。

国内高校对残疾人的教育,目前依赖于教育培训系统,教育培训的重点体现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吴高波等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包括3部分:基本就业能力、核心就业能力和持续就业能力[7]。钟一彪认为国内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和团队精神[8]。笔者认为,就业能力更强调从未就业到已就业这一状态变化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而职业能力更倾向于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应具备的能力。

本研究对听障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分为大学三年级自评、毕业年级自评、毕业生自评和用人单位评价4个层次,部分借鉴童山东和钟一彪等的研究成果[5,7-10]。本研究将每个层次分为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沟通能力和发展能力4个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能力评价情况Table 1 Occupat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在职业能力方面,问卷统计结果呈现出以下特点。

1) 职业能力评价分数结果显示,沟通能力<发展能力<专业素质<思想素质。在思想素质方面,总体平均分从低到高分别为:团队意识<心理素质<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在专业素质方面: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基本理论;在沟通能力方面:英语能力<汉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发展能力方面:业务拓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抗压能力<自学能力。得分最低的5个子项由低到高分别为:英语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汉语表达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给毕业生的评价最低的5项分别为:英语能力<汉语表达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2) 从大学三年级到毕业年级,自评得分明显变高,说明学生的就业思路和职业发展方向逐渐清晰。毕业年级学生在参加问卷调查时,大部分学生已在实习岗位锻炼,部分没有开始实习的学生也已经有了较明确的实习意向,因此,与大学三年级学生相比,毕业年级的学生显得更自信。

3) 评价分数整体为毕业年级>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三年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得分较高,评价平均分(3.93)略低于毕业年级学生的自评平均分(4.04),略高于毕业生的自评平均分(3.77), 但数值接近,说明用人单位对学生整体呈现正向、较高的评价,毕业年级的学生和毕业生对自己职业能力的评价大致符合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但由于用人单位属于高校的“客户”(合作伙伴),用人单位的评价反映了潜在的客户满意度。其评分较低的项目,如英语能力、汉语表达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值得高校重点关注。

2.2 就业需求

鉴于目前听障大学生考研的比例较低,本研究只关注选择就业的学生。有研究认为,学生就业选择考察的变量有:行业选择、工作地选择和收入预期等[7]。如何满足学生的就业选择需求,是高校就业相关部门和人员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高校还需要满足学生的就业支持需求。结合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计算机专业听障大学生的特点,本研究将就业选择需求划分为:学生的就业地区需求、就业收入需求、就业单位类型需求和就业岗位需求。就业支持需求是达到就业选择需求的必要手段。

2.2.1就业地区需求

36.11%的大学三年级学生选择在北京市就业,44.44%的学生选择到京外一线城市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三年级学生无意在北京市就业,如表2所示。毕业年级学生理想的就业地区集中在北京市(占73.68%)和京外一线城市(占21.05%)。在毕业生就业地点中北京市是一个重要选择,主要因为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就业相对容易,因而大部分学生希望留在北京工作。已毕业学生的在京就业比例有微弱上升(61.19%>59.70%),说明部分学生毕业离京后又重返北京就业,存在毕业后净“回流”现象。

表2 就业地区需求Table 2 Regional Demand for Employment

总体来说,从就业地区统计可看出:

1) 京外的就业需求被压制。大学三年级36.11%学生的就业意向为在京就业,毕业年级的学生了解形势后,有73.68%选择了在京就业。在京工作的同学中,约有40%学生的最初意愿为京外就业,大多数学生京外就业的需求被压制。

2) 二线及二线以下城市的听障大学生就业大环境有待改善。本来想回家乡就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在邻近毕业时改变了就业地区意向,推测原因为,二线以下城市可能存在就业政策执行不到位、就业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2.2.2就业收入需求

通过统计问卷数据发现:

1) 毕业年级学生期望的月收入比较高。68.42%毕业年级的同学希望月薪在6 000元以上,如表3所示,体现了同学们的良好愿望。分析可知,部分同学由于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要求该档次薪资的基本条件。但应届本科毕业生应该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合理规划薪资水平,尤其是专业技能不突出的学生或准备到京外二线以下城市就业的学生,需要根据当地薪资和消费水平适当调整初始月薪的心理预期。

表3 就业收入需求Table 3 Income Demand

2) 毕业较早的毕业生收入低于预期水平。从问卷统计情况及后续的调研结果分析,毕业4、5年的毕业生整体工资低于3年内毕业学生的工资水平。听障毕业生就业几年后,薪资基本稳定,他们可能不会提出涨薪的要求,不了解行业薪资水平,不会主动寻求待遇更高的工作机会,获得的培训机会较少,疏于学习和提升,这些原因都导致其工资待遇停滞不前。此外,随着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对就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和校企合作的深入,学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导致毕业3年内的学生收入较前几年的毕业生略高,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2.2.3就业单位类型需求

通过统计问卷数据发现:

1)国内私企是提供听障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主力。目前43.28%的毕业生在国内私企就业。近年来,随着国家残疾人就业政策的陆续出台,国内私企残障融合的理念有了较明显的进步,是接纳残疾人就业的主力单位,如表4所示。

表4 就业单位类型需求Table 4 Type Demand of Employment Unit

2)选择在外企就业是听障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方向。国外发达国家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早,融合就业的支持理念比较先进,在国内经营的知名外企就业环境较好,毕业年级听障大学生有50%的同学希望到外企就业。

2.2.4就业岗位需求

61.11%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和57.89%的毕业年级学生认为自己能胜任的岗位是与专业相关度较大的程序员、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视频相关工作或网管、硬件相关等工作,部分同学选择与专业有相关性的文员或助理岗位,如表5所示。由于往届大部分在国企、外企工作的毕业生从事文员或助理工作,毕业年级学生超过40%愿意做文员或助理工作,而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文员或助理工作的热衷度还不高。

表5 就业岗位需求Table 5 Job Demand

就业岗位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1) 计算机专业的听障大学生具有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强烈意愿。据统计,每年有90%以上的学生从事与计算机专业相关(全部或部分工作内容使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

2) 每年从事技术性岗位的听障大学生约占50%。技术性岗位主要指程序员、软件测试、图形图像处理、网管等对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

3) 毕业后从事技术性岗位的听障大学生有转到文员或助理岗位的趋势。据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从事文员或助理工作的毕业生逐年增加,而从事程序员、软件测试工作的毕业生逐年减少。

关于受欢迎的就业岗位特征调查结果(本题最多可选择2项):61.11%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最看重“工资待遇”,58.33%的学生更看重“提升空间”,如表6所示。73.68%的毕业年级学生最看重“工资待遇”,36.84%选择了“人文和物理环境”,31.58%选择了“提升空间”。61.19%的毕业生选择了 “提升空间”,58.21%选择了“工资待遇”,26.87%选择了“专业对口度”。

表6 受欢迎的就业岗位特征Table 6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r Employment Positions

受欢迎的就业岗位呈以下特征:

1)工资待遇好、提升空间大。听障大学生从小到大克服重重困难考入大学,经过正规的本科培养,大部分学生的初衷是能够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工资待遇和个人提升空间备受学生关注。

2)企业的人文和物理环境好。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残障平等理念、信息无障碍意识的单位往往对听障大学生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3)与工资待遇和提升空间相比,专业对口度和距离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不足,说明如果是学生喜欢的工作,专业对口度以及家和单位的距离则不是必要条件。

2.2.5就业支持需求

大三年级学生和毕业年级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的就业支持顺序基本一致,由高到低分别为联系就业岗位、提供面试辅导、润色简历、创业辅导与实践、就业讲座,如表7所示。回答问卷时,大三年级同学尚未开始求职,所以,每一个选项选择的人数均较多,主要原因可能为信心不足,甚至具有恐慌心理,需要及时辅导。而毕业年级的学生经历过多次求职,更明确需要何种支持。

表7 就业支持需求Table 7 Employment Support Needs

1)联系就业岗位是最主要的就业支持需求。为了缓解听障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高校要鼓励学生自己多调研、多求职、多尝试;另一方面,高校必须主动“走出去”,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2],联系就业岗位。

2)对简历和面试辅导的需求大。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第一步[4],很多人力资源(HR)人员看简历平均不足20秒,随意编写的简历很难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由于手语与汉语书面语相比,存在语序不一致和词汇量小等问题,因此听障大学生的简历中常常存在语言方面的问题。简历是学生优势和特点的呈现,很多同学不善于总结和展现自己的突出优势。此外,面试时的着装、谈吐、礼仪和临场反应等方面也需要专业指导。

3)创业辅导需求比较大。特殊教育学院比较重视听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持续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3 改革建议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学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需求满足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在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已针对部分环节开展了初步改革实践并取得较好效果。2018年特殊教育学院信息技术系听障大学生的就业签约率为50%,2019年为63.2%,2020年为72.2%,就业签约率稳步提升。

3.1 职业能力培养

3.1.1思想素质方面

在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评分中,团队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分数较低,可通过多向学生提供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多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加强个别化培养,安排企业精英讲座,引入企业导师,增强朋辈或榜样引领等方式进行。

3.1.2专业素质方面

在学生自评得分中,专业基本理论高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得分,但用人单位的评分恰好相反,说明学生和用人单位对这个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国内高校目前普遍比较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能忽视对专业基本理论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能力培养效果,如通过慕课和SPOC课程等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开发适合听障大学生学习的教材,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或承担课程。

3.1.3沟通能力方面

职业能力评价分数结果显示,沟通能力<发展能力<专业素质<思想素质,而在沟通能力范畴内,英语沟通能力的评分远低于汉语沟通能力。由于听力损失的原因,听障大学生的英语能力一般不如普通大学生。高校可通过组织社团等方式提升听障大学生的英语能力,例如,组织单词打卡、阅读打卡、业余辅导班(引入校内外导师或外教)、四级模拟考试、英语竞赛、学习方法分享等活动。汉语沟通能力可通过增加相关讲座、选修课和引入企业导师等方式得到一定提升。

3.1.4发展能力方面

在发展能力方面,业务拓展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得分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听障大学生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处在被动接受“师长”安排的角色。建议高校通过听障大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上课、共同参加活动,把他们跟普通学生安排在同一宿舍,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外活动、多参加竞赛、轮流担任班干部、多参加领导力培训等方式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

3.2 就业需求满足

3.2.1在校生的就业需求满足

1)引导学生的合理就业预期。高校需要开展各地区、各行业、各岗位毕业生工资待遇的总体情况调研,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引导学生根据各地行业的基本情况、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性格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避免出现就业预期过高的情况。

2)做好简历、面试和创业辅导。就业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友好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员是简历辅导的主力,简历务必经过多轮指导,突出优势,增强简历的美观性、实用性和适用性。面试技巧讲座和模拟面试是面试辅导的重点(例如与有经验的企业合作开展模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面试)。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条件的高校可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引入社会力量和资本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

3)高校做好就业渠道拓展工作。高校要倡导“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可通过参加招聘会、参加行业会议、加强与残联的联系、深入校企合作等方式拓展本地和外地就业资源,稳步扩充和维护企业资源库,尽力帮助学生寻找在工资待遇、提升空间、人文物理环境、专业对口度、距离、劳动保障和培训机会等方面符合学生预期的单位。由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了解信息技术(IT)行业的知识和发展趋势,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特点和优势,因此,专业教师不仅在联系就业岗位和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有优势,在匹配岗位方面也能够提供帮助。近几年,特殊教育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冲到就业推荐第一线,稳步提升了就业推荐的效果,最近几年应届毕业生有50%~73%的当年签约就业率来自专业教师的推荐。

3.2.2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满足

1)毕业生毕业半年内,高校要继续对其提供就业支持,毕业两年内尽量持续提供就业支持。通过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数据,本研究认为有必要为毕业生提供一段时间的就业支持。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已经逐步开展就业后的支持工作,因为这也是提高就业质量、深化校企合作的需求,具体工作集中在岗位适应、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毕业后的就业再推荐等。

2)为毕业两年以上的学生提供适当的职后引导。可通过组建校友群等方式,帮助校友适当了解当下的就业行情、就业机会、培训机会和深造机会,组织校友互帮互助,进一步稳定就业。

3.2.3用人单位

1)就业环节支持。高校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环节支持,具体包括岗位匹配,初步建立双方联系(如微信群),收集学生简历,组织学生面试和协助答疑解惑等工作。

2)就业后支持。高校可以了解单位满意度,并在无障碍环境中组织新员工培训,组织残健融合活动,在就业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4 结论

1)听障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薄弱点主要在“软技能”范畴。具体包括团队意识、业务拓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英语能力,高校要重视并通过合理安排课上课下的内容,组织活动和培训,加强企业参与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软技能”。

2)听障大学生的就业支持需求大。高校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支持,帮助学生做好心理、简历和面试等方面的准备,科学引导就业选择预期,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另一方面,高校还要主动“走出去”,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残联的合作,强化校企合作,尽力为学生提供与其能力更匹配的就业机会,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也提升就业质量,专业课教师等就业相关人员要发挥积极作用。

3)听障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有就业后支持的需求。听障大学生就业后,可能存在残障融合和岗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高校要尽可能在学生毕业后持续对其提供一段时间(如两年)的支持。用人单位可能在录用听障者前有顾虑,录用后有困扰,高校要发挥其应有作用,主动为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招聘流程支持和实岗就业支持。

4)高校的宣传工作有待提升。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计算机专业近三年的就业签约率较高,听障大学生就业似乎并“不难”。但这样的就业数据可能是学生投了数百甚至上千份简历,经过无数次碰壁,就业相关部门和教师无数个日夜鼎力支持的结果。在就业过程中,时时伴随师生的挫败感和强大的心理压力非普通高校所能及。为了给学生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高校要利用各种机会“发声”,内容至少包括以下5点:①语音转文字软件已经可以帮助听障大学生比较顺畅地与非听障者沟通; 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听障大学生可以胜任岗位职责相对复杂的专业工作;③雇佣残疾人是企事业单位应履行的社会责任;④呼吁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听障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⑤呼吁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招聘残疾人表现突出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表彰,并加大宣传力度。

猜你喜欢
残疾人用人单位问卷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我骄傲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