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8-27 13:12王丁荣
智库时代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资源配置师资

王丁荣

(武汉工程大学 法商学院)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推行扩招计划,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截止到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总在学规模高达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高达57.8%。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快,态势之猛,与此同时,高校的资源配置是否能满足师生需求,高等教育教育资源投入是否得以有效利用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目前学术界已有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或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过低的问题[1-4],提升各类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调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仍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资源配置是将有限的资源进行系统且合理分配的过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即将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均衡分配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资源的配置方面。国内学者对教育资源及其配置效率进行分析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研究重点是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一时期的研究大多是分析和肯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论证教育与收入分配结构、实际收入水平、经济增长率等方面的关系。如林贞耀(1983)肯定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等教育经济效率的测量方法及相关因子,并提出了实现高教经济高效率模式的主要途径[5]。二是20世纪90年代,研究重点从高等教育的内部效率转向高等教育内外效率兼顾的方面。这一时期的研究论证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规模效益问题的存在,分析了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如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体制的弊端、教育决策的失误等。如苗苏菲(1996)提出高等教育实行收取学费制不违背公平原则,但贫困学生读书难的问题,这是因为改革没有相应的高等教育助学机制导致的[6]。三是21世纪初至今,学者们开始采用实证方法研究教育效率,着眼点逐渐落到高等教育效率的微观领域。该阶段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项指标评价,而是对选取的样本进行多项指标评价。

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现状分析

目前针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众多,多数研究都认为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但由于学者们选取的评价指标、研究方法以及截面数据的时间不完全一致,得出的具体省份的效率评价结果存在诸多不同。从区域来看,学者们基本都得出了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效率居于首位的结论,其次是包括山西、河南等省份在内的中部地区,最后是包括贵州、云南等省份在内的西部地区,该地区受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978年,著名的运筹学家A Charnes,WW Cooper,E Rhodes结合数学规划模型提出了第一个DEA模型——CCR模型。CCR模型可计算决策单元的综合技术效率,设某个DMU在教育投入产出中的输入向量为x=(xI,x2,…,xm)r,输出向量为y=(y1,y2,…,ys)r。我们可以用(x,y)来表示该DMU的投入产出状态。

现有n个DMU,(1≤j≤n),DMUj对应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

CCR模型可以表示为线性规划形式,即

其中x表示投入,y表示产出,S-表示投入冗余,S+表示产出不足,θ表示综合技术效率。

综合技术效率是对各地区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价。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综合技术效率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体现。本文将高等学校教职工总数、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生均图书总册数、高校生均事业费支出作为投入指标,将发表科技论文数、出版科技著作数、专利授权数作为产出指标,计算我国 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综合技术效率,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9)》《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9)》等。计算结果由表1所示,由分析结果可知,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效率值为1,占全国的58%,表明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高,在高等教育投入资源的配置、利用和规模聚集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对有效的水平。其他13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则表现为综合技术效率无效,占比42%,表明这些地区仍存在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或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过低的情况,提升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着力点。

表1 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三、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规模总体上存在不足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两大方面。首先体现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202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908.15亿元,占GDP比例为4.22%,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重还是明显偏低,我国202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比例仅相当于德国、日本、西班牙2016年左右的水平。其次体现在高校师资配置不足,据统计,2020年我国的本科院校生师比达到17.51,是近五年首次突破17.5,这也说明了扩招背景下高校师资数量紧缺的严峻形势。

(二)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不均衡两大方面。首先是高等教育财力投入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通高校经费投入存在显著差异,北京、西藏的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投入远远超过其他地区,2020年,西藏自治区的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高达9亿,增长率达55.87%,居全国第一。而甘肃、贵州、广西、重庆等西部地区不仅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偏低,且近两年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其次是高校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据相关年鉴统计,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黑龙江、西藏的生师比皆低于17.0,处于师资力量相对充足的状态,而辽宁、吉林、安徽、山东、广西等地区的生师比已超19.0,表明这些地区的师资数量已经相对紧缺,其中云南的生师比已经高达22.70,亟需引入更多的高校师资力量以平衡该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从地理位置上看,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伴随着投入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地区的经费配置能力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使得教育投资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的状态,规模效益递减是指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产出的增加量远远小于投入的增加量,由表1可知,湖北、江西、陕西这三个省份均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西部地区由于受其地理位置较偏及其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等现实因素的影响,高等资源的配置量相对处于弱势,导致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也有一定差距。

(三)高等教育资源管理效率低状况仍存在

事实上,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投入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实际上已经处于资源相对饱和的状态,这类地区资源效率不高的原因已经不在于资源投入的不足,而在于资源分配及使用效率较低、资源利用机制不合理等,很多高校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面子工程”,滥用乱用教育经费,甚至有一些学校领导以职位之便敛财,这种情况的存在极大程度损害了学校师生的利益,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毒瘤”。

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策略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主要受高等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资源投入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认为教育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财力投入,因为教育发展从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如李航等(2018)对地区高等教育效率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验证了经费投入水平与高等教育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关系,但对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取决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影响的叠加[7]。针对人力资源投入对高等教育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认为部分高校的师生比过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明确重点指标的优化路径,合理调整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总量

首先要增加对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及师资力量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指标的冗余量或者不足量,从而从数量上明晰其具体优化路径。其次要保证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尤其要注重中西部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并通过各种鼓励资助政策吸引优秀的人才涌入高校,保证中西部地区的师资力量。另外,应注重学校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在职进修实践的机会,使其专业素养及专业知识储备不断提升。

(二)实现国内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供给方式多元化

首先,地方政府要始终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以确保教育资源配置过程的公正性和高效性。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培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指导不同院校学科间进行公平竞争,通过淘汰制度,提升国内院校整体办学能力。最后是不断创新拓宽社会公益捐赠渠道,包括海外校友子女捐赠、企业机构捐赠、民间社会人士合作捐赠等,地方及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应与师生群体紧密联系,经费的最终支取需由财务管理部门最终审核,经费的使用过程受师生代表委员会监督。

(三)在高等学校内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体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首先,高校要完善师资力量配置结构,同时建立适当的奖罚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筛选淘汰在其位不谋其职的教师。其次,高校应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使用评估体系和高校财务制度,合理分配利用学校教育经费,使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从根本上得以提升。最后,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包括线上共享和线下共享两种形式。线下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应促进各高校之间的协同发展,比如地理位置临近的高校之间交换师资、开发学生互修课程、共享实验室和运动场地;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高校可以交换优秀教师、进行学生互访。线上教育资源共享即发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是教育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的具体体现,其本质是课程范式的改变,不仅促进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更促进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

五、小结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存在问题并非都是由于财政经费不足导致的,分配方式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经费管理的有效性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规模总体上存在不足、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高等教育资源管理效率低效状况仍存在等问题,可从合理调整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总量、实现国内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供给方式多元化、在高等学校内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等措施着手,有针对性、方向性改善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资源配置师资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