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及现状研究*

2022-08-27 13:12胡宝胤
智库时代 2022年31期
关键词:网课精力疫情

胡宝胤

(齐鲁理工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教育部出台相关的文件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1]

为保障学生学业不受疫情影响,中国慕课等各大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在线学习、教师的授课应用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并被广泛应用且评价效果良好。除此之外,笔者所在的齐鲁理工学院根据本校本专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情况及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超星平台自主建课的方式,为在校学生建立更合适、更标准的高质量网络在线课程。

基于此背景,大学生网络线上学习的有效性及现状研究成为相关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学习时间、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等不同的维度进行划分,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对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关的分析与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方法及测量工具开发

在研究对象方面,笔者就所在的山东省以及浙江省选取了4所高校进行在线问卷发放和回收工作。研究对象主要从学生年龄、性别、专业等维度进行分析。

在研究方法方面,通过前期对大学生线上学习行为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并初步了解部分学校疫情期间的学习现状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地“大学生居家线上学习行为”调查问卷,予以发放回收,同时选取齐鲁理工学院的部分老师进行线上教学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的量化研究和内容层面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佐证学生线上学习的有效性。

在数据测量方面,本研究利用问卷星进行网上在线问卷发放回收,同时搭建SPSS22.0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访谈,为各大高校线上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网课学习行为现状主要从外在环境因素、学校线上课程安排、学生学习现状和非结构式建议获取四个维度进行的调查。外在环境因素主要从网课网络设备条件、线上授课平台、网课学习和推行难度共三方面,学校课程安排考查周网课门数、周课时量(节)和周学习时长三方面,学生学习状况喜好程度、学习精力投入度、网课效果影响因素三方面,此外还对整个疫情期间的整体学习需求进行了非结构性建议获取工作。

(一)外部环境因素

大学生网课学习现状外在环境因素主要从网课具备条件、授课软件平台、网课学习和推行难度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网课具备条件。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较多受家庭网络环境和设备条件等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具备网课学习条件的有409人(97.1%),其中男生有139人、女生有270人,不具备条件的有12人(2.9%)。此12位不具备条件的同学主要是“家庭信号较弱”“家中除手机没有其他的线上上课设备”等,故建议学校在制定和实施线上授课时应多考虑更需特殊照顾因外在条件受限的少数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和内心需要。

第二,线上授课平台。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在家网络学习离不开软件平台的使用,问题“在家网络学习你都使用哪些软件上课”是对网络授课软件平台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网课应用最多的软件平台为超星学习通,占比为85.75%(361人),其次为钉钉,占比为50.12%(211人),再次为智慧树,占比为46.08%(194人)。通过该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线上授课平台多样化,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了学生的课本知识资源,但同时要注意避免出现软件平台数量过度应用加重学生学业压力的现象。

表1 线上授课平台统计表

第三,网课学习和进行难度。问题“网课初期推行过程中和学习过程中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是对网课学习和推行难度进行的调查。由图1可以看出,“居家网络学习缺乏氛围、学不进去”是大学生疫情防控期间网课学习和推行困难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此外,绝大多数学生在网课推行和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各种困难,而此类诸多问题也可作为未来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改善网络教学环境的重要契机,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活动的巨大前进动力。

图1 网课推行和学习困难统计图

(二)学校课程安排

关于学校网课安排情况主要从一周网课数量、一周网课课时量(节)和一周网课学习时长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周网课门数。问题“你一周需要学习几门课”是对周网课门数进行的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横向层面,男生一周需学习8门及以上的占比最高,为60.3%(92人),1-4门的占比最低,为3.5%(5人);女生同样也是在8门以上的占比最高,为70.4%(193人),1-3门的占比最低,为4.0%(11人)。纵向层面,除“8门及以上”男生略低于女生外其余周网课门数均高于女生。差异层面,通过卡方检验可知,x2为1.357,p值为0.465(p>0.05),说明样本男生和女生在每周网课学习门数方面无显著差异,这与实际学校状况相,即一周上多少门课程是由学校安排的。

表2 周学习网课门数表

第二,一周网课课时量(节)。问题“你一周有多少节网课”是对网课周课时量(节)进行的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横向层面,男生一周需上12节以上网课的占比最高,即平均每天需至少上2节课,比重为49.0%(83人),1-6节的占比最低,为10.1%(13人);女生同样亦在12节以上的占比最高,为54.7%(152人),1-3门的占比最低,为12.6%(35人)。纵向层面,男生在周课时量在1-6节时低于女生,在7-12节和12节以上两种情况中高于女生。

表3 每周网课课时量(节)统计表

(三)学生学习状况

学生学习状况主要包括喜好程度、学习精力投入度、网课效果影响因素三方面。

第一,网课喜好程度。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网课学习,你发现自己更喜欢网络课程方式学习还是传统教室授课?”是对网课喜好状况进行的调查。在居家网课学习初期,学生对于应用手机或电脑在家学习能保持较高的新颖性和兴趣爱好,网络学习各种便利,但当时间久了后各种弊端相继出现,诸如研究者通过网络访谈学生时反映在家缺乏学习氛围、在家学不会、上课进度太快,访谈教师反映教学难以顺利进行、效率非常低、纪律没法管、边打游戏边上课等诸多问题。因此更喜欢居家网络上课还是更喜欢传统学校教室上课成为本研究的一个调查点。通过调查发现,倾向于居家网络学习的有117人,占比27.79%,其中男生有33人、女生有84人;倾向于传统教室学习的有304人,占比72.21%,其中男生有110人、女生有194人。概言之,大学生更倾向于喜好传统教室课程学习,且占比率为网课学习的约2.6倍(两比重相除),毕竟传统教室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习效率、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第二,学习精力投入度。问题“网络授课期间,你觉得自身的学习精力为多少”是对大学生网课学习精力投入度进行的调查,具体如表4所示。横向层面,男生网课学习精力投入度在“40%-60%”范围比重最大,为33.6%(48人),其次为“20%-40%”(35人),最低为“80%-100%(11人)”;女生网课学习精力投入度占比最高的为“40%-60%”(107人),其次为“60%-80%”(85人),占比最低为“80%-100%”(23人)。纵向层面,女生网课学习精力投入在中高度水平(40%-60%、60%-80%、80%-100%共三段)方面优于男生,男生在学习精力投入低度水平(小于40%的两段)方面占比较大。差异层面,通过对两类群体的网课学习精力投入度进行卡方检验处理可知,x2为11.870,自由度df为4,显著性p值为0.018(p<0.05),说明男女生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女生网课学习精力投入度相对优于男生。

表4 学习精力投入度分析表

第三,网课效果影响因素。问题“你觉得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网课学习效果”是对网课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有114名男生认为“感兴趣的课程”是影响网课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比重最高,为27.08%,其次是“老师授课风格”。有234名女生认为“老师授课风格”是影响网课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比重最高,为55.58%,其次为“个人感兴趣”。男生和女生状况恰好相反,且两群体在“授课平台”选项上认可度均是最低。

表5 网课效果影响因素统计表

(四)非结构式建议获取

通过对问卷进行非结构性建议询问,对问题“针对在家网课学习,你还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希望共享大家”回收后,学生反馈的建议经概括提炼后,主要分三类:第一,线上要改变线下传统授课模式,可以列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简单的知识点,将不懂不会的问题列举出来,老师再一一讲解;第二,学习效率低、学不进去、学习自制力差,学不通、学不懂,这也是众多学生反映较普遍的问题;第三,网课软件平台较多,繁琐且复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相比较而言,大学生认为在网络学习难度方面面临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居家线上学习氛围相比较学校线下学习氛围差,该数据分析结论恰好与学生提出的非结构式建议的第二点不谋而合,这也反映出大学生网课学习中缺乏自主计划和自制力。

(二)研究建议

第一,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讲,应根据学习科目制定具体且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可以听过每天签到打卡的方式要求自己按时完成每节课或者每个学习单元学习任务,提升自主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亦增强网络自主学习的效率。

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通在线平台的“选人”“分组”“讨论”“随堂测验”等活动选项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通过PPT呈现。多元化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不仅形成清晰的思路还能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线上课堂。

第三,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引入MOOC等教学模式;共享学习资源,选择有代表性的授课内容,录制短小精悍、趣味性强的学习资料;共享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课件、参考资料、课程考核等,力求教学内容更加科学。

猜你喜欢
网课精力疫情
战疫情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营造良好的网课环境须齐抓共管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