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儿童精神花园的一缕阳光

2022-09-26 01:45
江苏教育 2022年61期
关键词:书法师生精神

冒 辉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儿童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省沭阳县南湖小学(以下简称“南湖小学”)在立足书法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书法教育在促进儿童精神成长中的路径进行大胆探索,开展了以“书法教育:小学生精神成长培育路径的校本研究”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基于儿童精神成长视角的书法教育路径研究

南湖小学从儿童精神成长的视角,推动书法教育校本研究实践,探讨书法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一)文化环境的熏陶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对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南湖小学长期致力于以书法为特色的墨雅文化建设。如今,在南湖小学的校园里,墨韵与优雅共存,“墨雅文化五景”令师生陶醉,令每一个来此参观的人啧啧称赞。《书法报》和《中国教育报》都曾对学校的墨雅书法文化做过报道。

“墨雅”文化一景:书法长廊。学校在教学楼南北两侧长廊设有书法知识、师生书法作品、书法名家的简介和作品展示等,让穿行其间的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书法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意蕴。

“墨雅”文化二景:羲之广场。学校在东坡楼南侧建有以书圣王羲之为主题的书法文化广场,其中“羲之浮雕墙”集中展现了《兰亭序》的意蕴之美,“曲水流觞”景观再现兰亭遗韵。廊前广场方正开阔,可供师生室外书写现场展示,硕大的红色四体“书”字镌刻在广场四角。廊内水写石台桌上,常有学生在此提笔挥毫,别有一番情致。

“墨雅”文化三景:挥毫天地。由江苏省书法院李啸院长题写的“挥毫天地”主题景点分为东、中、西三园,园中将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融入其中。“书香”园、“渊远”亭、“校志”碑廊、国学“雅苑”各具风情。步入园中,犹如走进了一个弥漫墨香的书法艺术之园,书法元素与自然之景相融成趣。

“墨雅”文化四景:书法展厅。学校在东坡楼三楼设有一个书法展厅,书法名家和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定期陈列其间,琳琅满目,供师生随时欣赏学习。

“墨雅”文化五景:翰墨教室。学校在清韵楼设有六个专用书法教室,文房四宝俱备,装修布置古色古香,墨韵悠长。教室外走廊两侧,分别张贴历代书法名家名作和学校师生的获奖作品,学生每周来此上课,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二)名师团队的引领

教师的书法专业素养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书法学习水平和精神成长。近年来,南湖小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五维立体”书法专业教师培养模式。

维度一:勤练“三字”。学校每年为所有教师精选经典字帖,教师定期练习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专人定期指导批改,每月总结反馈。

维度二:书家讲堂。学校聘请市、县书协主席为艺术顾问,定期邀请书法名家来校讲学。学校先后成为省名校联盟会员单位、省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单位、市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单位、市县书法家协会培训基地。

维度三:竞赛比武。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公开展出。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书法大赛与展览。目前学校教师获市级以上大奖和入展达200余人次,多人次书法作品在西安、南京、无锡等地展出。

维度四:分级培训。针对教师不同的书法基础,学校组织相应书法老师结对指导,并分级对他们的书法教育理念、专业素养、书写技能等进行培训,因材施教,定期考核,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师书法水平和教学水平。

维度五:专业提升。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书法协会和艺术团体,并经常组织专职书法教师赴北京、西安、杭州、南京等地参观展览和学习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学校现有中书协会员1名,省书协会员4名,市书协会员35名,专业书法名师人数在苏北地区遥遥领先。

(三)自编教材的渗透

课堂教学必须要以专业的学习材料为载体,我校自2013年起就自编了一套《墨润童心》系列教材。教材共6本,分别是一、二年级适用的硬笔书写指导2册,三~六年级适用的软笔书写指导共4册。编写体例上,教材除了从笔画、部首、结构、章法和作品欣赏五个层面精心设计外,还穿插了书法知识介绍、书法名家故事和师生书法作品欣赏。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书写技能、技法的精准指导,也是审美意识和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涵育,同时也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培育和养成。学校每年对书法自编教材进行修改完善,全体学生在使用教材开展书法学习的同时,也锤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良好习惯,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成长。

(四)书法教学的润泽

书法教育,贵在实践。为此,学校实施“五个一”的书法教学常规管理,常态化开展书法教学,丰富书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学校每天的真实书法学习和活动中获得书写能力和精神成长的双提升。

1.每天一练。学校每天安排20分钟的书法短课,主要由语文教师指导语文教材配套的《习字册》,指导学生提升书写技能的同时,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认真的态度、端正的双姿,以求字正、身正、人正。

2.每周一课。学校自2013年起,在课表中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一、二年级学习硬笔,三至六年级学习软笔,分别由学校专兼职书法教师使用自编教材《墨润童心》进行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学校总结形成了“复习—示范—临摹—评价—拓展”五步书法教学法。在书法课堂里,教师不仅教给学生书写的技能和方法,更注重教育学生养成细心观察、静心临摹、安心听讲、专心练习的好习惯。

同时,在每节书法课中,教师都相机渗透中华汉字之“意美如诗”“形美如画”“声美如乐”的教育,使学生在书写每个汉字的同时,自然领悟到汉字文化、书法文化在历史文化及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有效促进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健康成长。

3.每月一测。书法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就无法实现书法教育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因此学校创造性地将书法(书写)考核纳入语文学科教学检测评估,一、二年级占10分,其他年级占5分。这样,所有的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也自然树立“书法”意识,有效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书法。

4.每学期一赛。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现场书法比赛,评选出学校“小小书法家”,颁发证书和奖品,并编辑出版获奖作品集,举办获奖作品展。实践证明,许多曾经默默无闻的学生因自己的书法作品在学校的比赛中获奖而找到了童年的自信和快乐。有的学生甚至因一次书法比赛的获奖或入展而转变了自己的性格,从曾经的沉默寡言到自信开朗,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每学年一届书法节。在每年的书法节活动中,学校常态开展“十个一”常规、十个“墨香家庭”、百名书法名师等评比活动,以及千人书法大赛、亲子书法比赛、感恩书签制作比赛、书法家故事讲述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展示学校师生书法才华,激发其书法热情,涵养学生的精神品质。特别是每年的书法家故事讲述活动,学生通过讲述和聆听“二王”、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生动故事,感受古代书法家们“书品即人品”的书学思想。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言行、精神与气节,如滴滴春雨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灵,润泽着他们的精神成长。

二、书法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作用归因

(一)书法教育对儿童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等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2020年5月和2021年5月,学校随机抽取六个年级实验班共计150名学生进行前测、后测,并组织对部分“五好之星”优秀学生与书法学习的关联度进行观察统计,对比前测、后测,形成关联度统计表。观测结果显示,学生接受书法教育的时间越长,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就越高。从六个年级实验班级前后测“五好之星”学生与书法水平的关联度数据比较来看,书法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等精神层面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详见表1-1、表1-2。

表1-1 关于优秀学生与书法水平关联度的统计表(前测)

表1-2 关于优秀学生与书法水平关联度的统计表(后测)

(二)书法教育在促进儿童精神成长方面发挥独特喜人作用

2020年6月和2021年6月,学校分别对正常参与书法学习的1136名学生进行跟踪监测。研究数据充分表明,学校的书法教育在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方面发挥着喜人的独特作用,详见表2-1、表2-2。

表2-1 学生精神品质对比统计表(前测)

表2-2 学生精神品质对比统计表(后测)

(三)建立学生书法学习与精神成长个人档案

在书法教育的熏陶和引领下,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注意力、观察力等意志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我们精心为每个学生设计一本《书法成长记录本》,记录下每一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个学期的书法作品、教师评语、书法获奖、入展、考级等资料。记录学生的书法成长和精神成长历程,给每个学生留下宝贵的童年记忆。

“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书法教育,犹如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进学生的精神花园,给他们以温暖、健康和纯净的营养,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也让学校书法教育特色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市级以上书法大赛中获奖近2000人次,学校先后被评为省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书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书法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

猜你喜欢
书法师生精神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拿出精神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