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鱼帖》《张好好诗卷》《草书千字文》

2022-09-26 01:45
江苏教育 2022年61期
关键词:通篇怀素千字文

【作品概况】《食鱼帖》亦称《食鱼肉帖》,怀素草书手卷,白麻纸本,存世墨迹为摹本。纵29厘米,横51.5厘米,8行,56字。《食鱼帖》与《苦笋帖》《自叙帖》《论书帖》同为怀素墨迹的四件传世作品。

【观典赏析】《食鱼帖》是怀素传世名作书迹之一。为其晚年创作,渐从激越飞扬趋于稳健安雅,这与《自叙帖》洋洋洒洒的激情和《苦笋帖》通篇流动的气韵相比,艺术特点一目了然,运笔结体尤多内蕴。李唐王朝盛世,是主体精神相对有释放空间的时代。怀素不为佛界的清规戒律所束,在长安写下此帖,直陈自己整日喝酒吃肉,虽为常流所笑,但仍我行我素。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如文征明称“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宋吴喆跋说:“素公草书超妙自得,笔老而意新,在当时以为独步。虽流散人间甚盛,然自唐迄今二百余年,士大夫家藏,罕有完者,而此帖首尾皆具,尤可珍也。”毛泽东的草书即源于怀素,他曾将《食鱼帖》印本作为礼物送给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将《食鱼帖》与《自叙帖》对比赏析,二帖都从长沙说起,但由于心情不同,因而风格差异也十分明显。

【作品概况】《张好好诗卷》为唐杜牧行书,大和八年(834)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8行322字。乾隆年间入藏内府。1924年,溥仪皇帝被赶出宫之时,将此卷携出宫外,后流散民间。1950年,著名大收藏家张伯驹以重金购得,内心狂喜,每晚睡觉都置于枕边,如此数日,爱不释手。1956年,张伯驹将此卷捐赠政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观典赏析】唐代真迹传世甚少,特别是名诗家手迹能流传至今,实在是一个奇迹。杜牧书法造诣很深,《张好好诗》是杜牧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因而更为珍贵。大和三年(829),杜牧和湖州名妓张好好相识互慕,但因杜牧官位低微,张无可奈何难成姻缘。5年后的大和八年(834),杜牧在洛阳又遇到18岁的张好好,感旧伤怀,故题此诗赠之。后来杜牧长安抑郁而死,好好闻之悲痛欲绝,瞒着家人到长安祭拜,自尽于杜牧坟前。此作由于是诗稿,情绪饱满,文笔清秀。书法飘逸,用笔劲健,书风古朴流美。通篇洒落有致,字间不相连属,却节奏变化自然流畅,气韵深厚,引人入胜。清顾复在《平生壮观》中评价此作:“牧之此诗,纸墨颇佳,书成欲舞。”《宣和书谱》评论:“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明董其昌说:“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

【作品概况】《草书千字文》为高闲草书,真迹。纸本,纵30.8厘米,横331.1厘米,已残,仅存“莽”字以下52行、243字,是《草书千字文》的后面部分,前面缺的部分由元鲜于枢补。书体属草书中的今草范畴。上海博物馆藏。

【观典赏析】高闲为书史上能与“张颠狂素”并列的又一位以草书冠一时之名的书家。高闲一反张旭、怀素使用长锋的传统,而是用书写楷书所用的狼毫和羊毫合制的兼毫斗笔,软中有硬,这本身就是工具上一个创举。短锋粗笔书写出的字,丰腴饱满,朝气蓬勃,以其物质性创造出具有神、气、骨、力、血、肉的活生生的书法艺术形象。《草书千字文》疏密虚实得当,协调统一。布局纵略分明,横则不限,浑然一体。通篇循规草法,挥洒自如,气象生动。其结尾处,尤为开阖恢弘,豪爽顿生,给人一种笔墨淋漓酣畅、无比轻松飘逸的感觉。以飘逸之韵,真书之功底,书写出厚实而不滞、随意而不浮的草书,正是高闲追求之所在,稳重若泰山,飘逸似神仙的意蕴,是书法艺术中的崇高境界,故在中国草书史上能与张旭、怀素并列。韩愈曾作序送之,盛称其书法之美妙。宋董逌在《广川书跋》中说:“闲之书不多存于世,其学出张颠,在唐得名甚显。”宋陈思在《书小史》中说:“高闲善草书,师怀素,深穷体势。”

猜你喜欢
通篇怀素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
其实
包裹整个
怀素芭蕉练字
书僧怀素的籍贯
联谜考徒弟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怀素芭蕉练字
倾心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