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转型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视角

2022-10-14 04:09李珍副教授博士张菀麟刘丽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商业会计 2022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财务会计人才

李珍(副教授/博士) 张菀麟 刘丽(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企业和组织的业务边界被打破,经营风险和竞争压力增加;企业竞争的核心优势从资本、技术向人力资本转变,高端人才供不应求。在此背景下,会计也面临着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大量传统的重复性基础核算工作被财务共享和机器学习软件所替代;风险管理、财务战略管理、财务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等职能变得日益突出,会计逐步从经营管理中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向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者转变。因此,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为能力主体的会计人员构成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也将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周守亮,2019)。

会计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是会计职能转变的基础。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还以传统会计业务为蓝本,导致国内会计人才供求严重失衡。从人才数量上看,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多,但高端人才数量少;从人才结构上看,从事基础会计核算的人员占财会从业人员的80%以上,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基础会计岗位人才需求将大幅下降,给基层财会人员的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危机。楼继伟(2014)提出我国需要在三至五年时间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师为我国经济转型服务。财政部于2014年10月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 号),该意见指出,应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2016年6月,财政部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为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转型的根本就是明确新时代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适应会计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会计专业的培养质量,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没有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培养系统。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还是以传统会计理论为主,专业培养方向单一;学生技术手段培养环节缺失,尤其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严重不足;课程体系落后且与时代发展不符。因此,探析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构建新时期会计专业培养体系,对满足市场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实现会计专业的升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转型背景及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特征

1.数字经济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自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国民经济的增长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过去依靠要素推动和资源的大量投入来维持7%以上高速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5.8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6.2%。2019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26%,数字经济已经广泛地深入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预计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促进全球贸易量每年增长1.8%—2%,全球服务贸易占比由2016年的21%提高到25%。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数字化进程提速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稳步前进,国内工业互联网公共平台已经超过70家,服务工业企业超过了40多万家,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和车间越来越多。数字化经济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为会计职能从事后反映和监督向事前预测和规划以及事中控制和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2.创新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物质资料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投入要素,以信息、知识为特征的无形资产的投入,已经成为当代企业进行投资的重要形式,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创新经济时代,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决定经济增长效率的最关键因素是具备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不单是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智力成果的提升和有效运用,是传统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智力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因此,知识经济造就了新产业,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新业态和新产业的出现为会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实践情境,同时,企业边界、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也给传统的会计计量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会计转型背景下,我国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服务理念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新领域的要求。随着市场化程度加深、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更加突出,基础会计核算服务开始向单位经济预测、决策、控制等高端服务转变。财务机器人代替了大部分基础会计核算工作,财务工作从公司治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等多个层面促使会计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全面实现向决策有用型、决策支持型转变。知识结构的单一,现代金融知识的匮乏,阻碍了财务人员参与企业决策。

2.缺乏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高端会计人才。“大智移云区物”等新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也对会计行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和组织的边界被打破,会计已不再是孤立的管理部门,目前,信息化会计还没能很好地与企业的业务流程有机结合起来。会计流程只有有机地与业务部门或者业务环节结合起来,每一项业务活动在发生的同时才能实时反映到会计系统当中,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才能变强,会计信息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针对性、准确性才能变高,会计参与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才能变大。信息化技术为会计转型提供了技术环境,这同时要求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实现转型升级,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3.缺乏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端会计人才。会计实务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有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实践者,要有具备原创科学理论的研究者,两者相辅相成。面对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我们缺乏具有足够开拓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先进财务会计管理实践的运用与推广、会计理论和方法原创的研究,对会计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研究、对国外先进理念的研究等有待创新,这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端会计人才,以适应新时代会计的转型和发展。

(三)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仍存在注重财务会计人才培养而轻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无法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大部分综合类大学均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其培养重点依然是财务会计方向,管理会计尚未作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或会计学专业的一个培养方向)在大学中进行设置。

1.缺乏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2014年10月,《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一直处于不断探索和推进状态,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熟、公认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构建理论体系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参与,应加快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挥理论对人才培养和管理会计实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缺少完善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目前,国内的高等院校更加关注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据统计,截至2019年7月,国内开设会计学专业的综合类大学超过655所,且有着较为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许多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更侧重于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管理会计相关的课程涉及的较少,且不成体系;教材的选择较为陈旧,并没有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更新;教学方式上仍以采用理论教学为主,无法满足管理会计专业学生对实践能力锻炼和整合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是向社会输送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阵地,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管理会计课程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需尽快构建与管理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3.高等院校管理会计方向师资力量不足。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目前仍以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为主,在师资力量的配置方面,也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方向的会计高层次(高学历)人才为主,笔者对全国12所知名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本科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师资进行了调查,从会计学专业师资的学历教育背景、研究方向、研究项目和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发现具有管理会计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的教师比例不足10%。某省属重点综合类大学,财会系教师共23人,讲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师仅有2人,其科研和教学的研究方向为管理会计的为0人。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明显受到师资力量不足的影响。

三、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面向社会输送具有成为管理会计师潜质的专业化人才,具备未来管理会计人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在未来的从业道路上,更好地胜任管理会计工作。

2018年10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依据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等系列文件,编撰了《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讨论稿)》;2019年3月25日,《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正式发布。根据管理会计的职能和特点,其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辅助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财务会计和统筹管理能力,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开展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财务会计能力是管理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基础;统筹管理能力是管理会计的根本能力,是职业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具体方法的应用,又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防控等七方面的能力。辅助能力包括开拓创新和协调领导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素养,包括思维上的勇于创新,技术上善于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协调领导能力也是管理会计工作重要的辅助能力,包括管理会计人员对组织各个环节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高级管理会计人员的领导能力。同时,管理会计能力应建立在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之上。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会计职业能力结构和分类图

基于以上分析,高等院校本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应该定位在培养适应会计转型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一方面应注重对会计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商业技能、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前者应以理论学习为主,后者则应结合案例教学和企业实训。

(二)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

根据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一方面应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基于此,构建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培养体系。具体包括三部分:素养目标、知识技能要求和能力目标。其中素养目标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高尚的道德素养以及自然与社会科学素养;知识技能要求包括英语、数学、计算机、语言、法律等基础知识,管理会计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拓展知识;能力目标包括运用英语、数学、计算机、语言等基础能力,战略管理、投融资决策、运营管理和绩效管理等专业核心能力,信息技能应用、沟通和协调等拓展能力。

(三)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

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立足于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根据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知识能力要求,构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括六个层次,分别是: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学科拓展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大学本科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军事技能与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大学英语等。学科平台课程与会计学、财务管理方向一致,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自然科学概论、逻辑学、管理运筹学、数据库应用技术、多媒体及计算机常用技术。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对管理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包括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管理预测与决策技术、经济法、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国家税收。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对管理会计的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验实践两部分,理论知识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理论、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实务、项目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证券投资学等;专业实验实践部分包括管理会计实验、模拟商业环境实训、企业价值创造管理实训等。专业拓展课程在专业核心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相关拓展知识的了解和洞察能力,包括物流管理、金融学、审计学、组织行为学、国际贸易、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运营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企业价值创造管理、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企业运营管理仿真实验(VBSE)等。学科拓展课是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环境,培养学生对新技术以及管理会计学科相关领域的了解,包括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大数据与财务共享、企业价值评估、管理会计案例讲座等,详见表1。

表1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四、结语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企业边界,会计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院校是未来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探析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构建新时期财会专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以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以及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构建了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期全方位提升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财务会计人才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浅析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