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X人”式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2022-10-22 11:25王悦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征

摘 要:以流行语“打工人”为契机,越来越多的“X人”式词语在网络以及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传统意义上的“X人”式词语中,“X”经常是处所名词或专属名词,用来限制人的出身、地位、身份等属性。而网络流行语中的“X人”式词语常常隐含着“X”词汇义之外的含义,甚至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更主要的含义被流传。这些含义是社会发展和社交环境变化催生的,也是人们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映。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X人” 特征

一、“X人”式词语的结构特征

李想从李宇明(1999)提出的“词语模”概念入手,认为“X人”可以作为概念框架,以标记性词“人”为核心成分,补充其他成分进行词语新造。其中,“人”是模标,“X”是模槽。[1]

李雪,张鑫(2021)认为,基于美国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领军人物A.E.Goldberg的理论,“X人”在整体语义上存在着不可预测性,符合构式“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形式与意义、形式与功能的配对体,任何语言形式或意义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已有构式中获得完全推测”的特性,应属于构式。[2]

上述两种研究均能够概括网络流行词“X人”式词语的总体特征——在构词形式上有明显的共性,即修饰成分“X”+固定成分“人”;在整体语义上既不局限于“X”词汇的含义,也在“人”含义的基础上叠加其他不可预测的含义。

“X”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如“工具人”“韭菜人”“尾款人”;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如“打工人”“干饭人”“熬夜人”;还可以是形容词,如“潮人”“透明人”。因为“人”的名词属性,“X人”整体的属性是名词性的。“X人”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如:

无劳动合同无社保,打工人如何维权?(新浪网 2020年7月3日)

……但是很多人养猫只是一时兴起,可能根本不了解喵星人。(搜狐网 2022年7月2日)

工具人的本质是人格被物化,失去了自我被当成工具使用。(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9日)

“X”以双音节词居多,也有单音节词及多音节短语。季思媛(2021)检索双音节“X人”式词语,发现其中“X”多为动词性和名词性词组。[3]杨紫微,陈明波(2022)更进一步归纳“X”为动宾式及状中式短语,并认为“X人”属于定中式结构。[4]这里我们且将“X人”式词语看作一个词,不探究其内部结构,只认为“X”式词语中,“X”存在对于“人”的修饰作用。

二、“X人”式词语的语义分析

传统的“X人”式词语中“X”的成分多为处所名词或专有名词,如“北京人”“清华人”等,多为限制人的出身、地位、身份等;也有以行为代替某种特征而形成广泛共识的,如“读书人”“科研人”;也有以某种特点代替某类人而广泛使用的,如“粗人”“手艺人”。这些词语的语义多数与“X”的语义关系较近,比较容易从“X”的语义中分析出“X人”的整体语义。虽然在使用中有些词语也会含有引申含义,如“读书人”引申出指有知识、有见地的人,但即便不理解引申含义,只要理解“X”的语义,也不会造成太大理解上的困难。

网络流行语“X人”式词语的整体语义并未完全脱离“X”的语义,但与传统“X人”式词语相比,整体语义与“X”的语义关系多数要远一些,如“吃土人”,从“X”的语义来看,“吃土”是一个具体的动作,但这里“吃土人”并不真的是“吃土”的人,而是形容没有钱的人、穷人,用夸张的方式表示“穷得没钱吃饭,只能吃土”,又引申出形容网购的疯狂程度的含义,是一种自嘲式的表达方式。如“早上是勤劳勇敢打工人,晚上熬夜争做尾款人,每多付一笔尾款,就离吃土人更近了一步。”(知乎)

黄婉童(2019)指出“网络新词既是社会发展的语言产物,又是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操作的语言呈现,其意义构建过程必然受认知方式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双重驱动作用。”[5]以“工具人”为例,《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工具”一词的释义有两项,分别是①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如锯、刨、犁、锄;②比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在“工具”与“人”整合的过程中,“工具”的特性被保留,而将原本为人所使用的用来修饰人,突出人“被物化”的结果,是“工具人”整合出的新语义。“工具人”不是指工具做的人,也不是指持有工具的人,而是指像工具一样的人。虽然从词语构成上来看,“工具”是“人”的修饰成分,但从词义上来看,“人”的修饰成分不是“工具”一词,而是“工具”引申出的“像工具一样”,“工具人”更像是“像工具一样的人”的缩略语。这既是一种夸张,也是一种自嘲式的讽刺。这是当代社会年轻人“自黑”“自嘲”式的表达方式,不必理解为“工具人”已经失去人该有的尊严,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年轻人用“工具人”时更多的是一种调侃,不但能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用来形容别人。只是开开玩笑,不必当真。因此,“工具人”不能够用传统分析词汇意义的方式来分析其含义,更不必从词义理解将其看的过于严重,否则就会产生很大的误解。

另一方面,有些“X”本身为网络信息时代的新词,有着区别于传统词汇的新鲜语义,如“追剧人”——《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追”的义项有5项,分别为①追赶:~杀|~剿。②追究:~问|~赃。③追求:~名逐利。④回溯:~念|~悼。⑤事后补辦:~加|~认。而“追剧”指的是跟着电视剧、网剧、综艺节目等更新剧集的最新进度观看节目,这里“追”的含义勉强理解为义项①的引申含义,而“追剧”更不是“追”的典型用法。“追剧”行为是发生在网络剧盛行背景下的,是人们用来形容因为喜爱而主动跟随剧集更新进度的行为而出现的新词。由此,要理解“追剧人”,必须理解“追剧”这一新词的含义。再比如“祖安人”依托于游戏《英雄联盟》而生,指在网络上很能骂人的人;“打野人”“辅助人”依托于游戏《王者荣耀》而生,指在游戏中特定位置的玩家,有时也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用以指与该类玩家有同样特性的人。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X人”式词语的含义,更侧重于理解“X”在网络环境下的词汇含义,脱离其产生的网络环境,“X”的词义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三、“X人”式词语的语用变迁

“X人”式词语的语用变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X人”式词语随着时代的变迁,增加或减少了原本的使用语境;二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新语境”与传统沟通方式的语境大为不同,这也为“X人”式词语的盛行提供了平台。

以“读书人”为例,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例句:

(1)从前说,“宰相要用读书人”。我们现在深切地感觉到,专署的专员或县里的县长应该要用些有文化的读书人才好。(人民日报 1956)

(2)如果有出了家门抬眼就能看到的社区图书馆,有在地铁站台相约时可以兜兜转转的人文书店,有班级里的图书角、学校里的阅览室,也有像年复一年的上海书展那样,成为这座城市读书人的节日,公众就有机缘体会对阅读的如饥似渴,体验思考的尊严,享受与智者对话的快乐。(人民日报 2012)

从两个不同时期的例句中,我们不难看出,例句(1)中的“读书人”含有推崇之意,隐含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观念,因此,“读书人”几乎可以与“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有见地的人”划等号。而例句(2)中的“读书人”显然已经没有了例句(1)中的隐含义,只是单纯地指“爱读书的人”。

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人自古崇敬“读书人”,作为传统农业大国,“读书人”是少数的、稀有的。“读书”不仅仅是一个行为,更是获取智识的途径,因此“读书人”其实代表有智识的人,“读书人”可以说是一种尊称,有很强的褒义色彩。而到了現代社会,由于教育的普及,上学读书早已不再是奢望,反而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整个社会甚至已经在学位上严重内卷。“读书人”自然再不是稀有的,不再高人一等。因此,现代社会的“读书人”便退去了辉煌的标签,在整体词义上向“读书”的含义靠近。

在城市中,市井文化逐渐形成了一股浓重的怀旧风,各种网络虚拟社区以全新的方式活跃起来,疫情期间邻居拼团购物的现象屡见不鲜。王亮(2017)引述亚里士多德在著作《政治学》中的话:“人在本性上,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凡隔离社会离群索居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祇。”王亮(2017)还提出,人们既构建出社会现实,也受社会影响而行动。“人们渴望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关联,渴望被关心、被理解、渴望归属感。”[6]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始终存在。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每个人活成一座孤岛”的现象横生。当人们意识到问题所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重新变得重要起来,群体性和归属感成为人们重新渴望的。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无从判断陌生的对方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人”成为绝不会出错的广泛共性,每个人都可以在各种“X人”群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无数个与自己一样的同伴。“X人”式词语以“打工人”的迅速蔓延为起点,不断衍生出“熬夜人”“尾款人”“干饭人”“阴阳人”“搬砖人”“拼单人”等词语,在不同的领域中为依赖网络生存的现代人提供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群体归属感。“X人”式词语构式简单,加之新兴语言超越传统语法、求新求异的特点,对于“X”无论是性质还是意义层面的限制都不大,不难想象,“X人”式词语的队伍还会不断发展壮大。最近,随着热播网剧《梦华录》的流行,“录人”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这说明,新事件、新热点、新现象等都为“X人”式词语提供着生机。

冷吗?冷就对了,温暖是留给开小轿车的人。早安,共享单车人!(知乎)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但却不敢迟到,因为迟到扣钱。早安,打工人 ! (哔哩哔哩)

不参加双11的“编外人”、吃土人进化版“吃?人”、看清套路坚决不买的“清醒人”、苦苦研究满减规则的“华罗庚传人”、四处抄别人购物车的“抄车人”、为凑单创造需求的“凑单人”……今年双11你属于哪类人?(微博)?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可以体味出满满的自嘲意味。依赖网络的人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也使得“X人”式词语背后隐含的自嘲、调侃意味更容易被接受,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生活中为自己找到一丝诙谐的释放出口,也成为年轻人在网络上吐槽的交流方式。

有些“X人”式词语为了语言简洁精炼,是由多字缩减为双音节词语的,比如“阴阳人”是指“说话阴阳怪气的人”,也指做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端水人”是指“一碗水端平的人”,指谁都不得罪、能平衡好人际关系的人;“守馅人”是指“守着天上掉馅饼的人”,指寄希望于中奖、一夜暴富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人。这样的构词方式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追求,合理利用了双音节词语音韵上让人觉得舒服的特点,也是双音节“X人”式词语使用最多的原因。

有些“X人”式词语构词立意点新奇有趣,如“韭菜人”是指爱贪便宜、希望以小投资得到大收益的人,因其总是被坑骗但总是不死心,就像被割的韭菜很快又长出来一样,所以借用股票交易行业的概念,被成为“韭菜人”;“爱斯基摩人”是指处在苦寒环境中的人,这环境可以是自然中的低温环境,也可以指低靡、消极的心理或情感环境;“喵星人”“汪星人”分别指猫和狗,意指这些动物也有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只是与人类不同,或许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星球。这些词有些借鉴于其他领域,有些是已经存在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总之,因其或推陈出新或新奇有趣的标新立异,满足了现在年轻人寻找新花样的心理,为人们忙碌无聊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新趣,因而这类词语也得以流行。

语言反映着社会的面貌和现状,表达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因此,语言势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X人”式词语既是网络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对于生活的新理解、新姿态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想.网络流行语“X人”的多维考察[J].汉字文化,2021(21).

[2]李雪,张鑫.“X人”构式的认知机制与传播动因[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3]季思媛.网络流行语“X人”的发展探析[J].今古文创,2021(16).

[4]杨紫微,陈明波.定中式网络流行语“X人”的“小三角”分析[J].作家天地,2022(12).

[5]黄婉童.认知与社会:网络新词意义建构的双重驱动[J].河南社会科学,2019(2).

[6]王亮.人是社会性动物之简论[J].现代商贸工业,2017(26).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王悦(1988-),女,汉族,辽宁盘山人,硕士,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