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新冠病毒Omicron 株感染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2-10-25 02:24桂明珠刘英丽丁阿凤谢晓恬
临床儿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核酸重症住院

桂明珠 刘英丽 丁阿凤 谢晓恬

1.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儿科(上海 201908);2.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北院儿科(上海 201900);3.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检验科(上海 201908);4.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科(上海 200065)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仍在全球持续流行,病毒株的不断变异导致其传播速度、致病力和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发生显著变化[1-2]。近期流行的Omicron与既往的Delta等毒株相比,虽然重症和病死率下降,但传染性显著增强,尤其是儿童也已成为易感人群[3-5]。由于既往新冠病毒感染流行中较少儿童病例,而Omicron为近期流行的新变异株,因此对儿童Omicron感染的相关研究和经验报道有限[6],因此有必要及时开展相关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以不断提高对于儿童Omicron 变异株感染的认识和防治效果。曾于2020 年报道新冠病毒家庭聚集性感染及其儿童病例特征[7],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和上海市九院北院分别作为上海北部地区指定的两家区级和市级定点医院于近期收治了儿童Omicron感染患者94例。本研究分析总结患儿年龄和疫苗接种等因素与Omicron感染的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等的相关性,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新冠病毒感染流行高峰期间,上海市北部地区两家定点医院(宝山区罗店医院和第九人民医院北院)隔离病房,于2022 年4 月16 日至5 月25 日期间共收治0~14 岁新冠病毒感染患儿94 例。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具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和鼻咽拭子SARS-CoV-2 核酸检测阳性,诊断及临床分型参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三版)》[8]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9]中的诊断标准。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2022-LD012)。

1.2 研究方法

1.2.1 核酸检测 自入院起每日采集患儿鼻咽与口咽拭子标本,作SARS-CoV-2核酸(ORF1ab基因与N基因)检测。

1.2.2 辅助检查 患儿入院当天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氧饱和度以及床边X线或移动CT检查,必要时复查。

1.2.3 资料收集 记录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疫苗接种史、基础疾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天数、药物治疗(抗生素和中药汤剂等)和疗效等。同时收集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C 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以及影像学、ORF 1 ab 基因与N 基因CT值等。

1.2.4 病例分组 患儿分为疫苗接种组与未接种组,分析比较两组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情严重程度与核酸阳性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另外参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三版)》[8]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9]诊断标准患儿分为无症状、轻型、普通型及重型4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样本数据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94例患儿SARS-CoV-2核酸检测均阳性。男51例(54.3%),女43例(45.7%);年龄9天~14岁(平均4.5±3.3 岁),新生儿1 例(1.1%,无症状),~1岁14例(14.9%),~3岁31例(33.0%),~6岁22例(23.4%),~14岁26例(27.6%)。疫苗接种组33例,未接种组61例。患儿均有已感染新冠病毒家属密切接触史。10 例有基础疾病,分别为过敏性哮喘6 例、原发性癫痫(口服丙戊酸钠)1例、自闭症1例和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康复1 例,另1 例横纹肌肉瘤患儿(4岁)放化疗及手术后5天感染Omicron,在专科医院住院治疗21天后核酸转阴,12天后复阳,核酸Ct值32~34,为无症状型。

2.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发热57例(60.6%),持续1~7 天(平均2.63±1.14 天),体温37.5~41.6 ℃(平均38.9±0.8 ℃)。未接种疫苗组发热人数显著高于疫苗接种组(χ2=7.068,P=0.008,表1)。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咳嗽46 例(48.9%),鼻塞流涕16 例(17.0%),呕吐腹泻6 例(6.4%),皮疹3例(3.2%),鼻衄1例(1.1%)。年长儿未见嗅觉和味觉异常或减退等主诉。

表1 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组临床特征和分型比较

不同严重程度感染者的外周血像比较,22 例肺炎(普通型+重型)ALC 均值(2.66×109/L)显著低于轻型和无症状等轻症病例(4.18×109/L,t=5.486,P=0.024),而HB、WBC、ANC和PLT及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1例轻型患儿出现AST伴尿酸轻度增高,1例普通型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总胆汁酸伴肌酸激酶(CK)轻度升高,1例重症肺炎DD 明显升高伴LDH 轻度升高,余未见明显生化检测异常或肺外脏器损伤依据。

表2 不同型别患儿外周血像比较

22例肺炎患儿(23.4%)均有肺部影像学表现,其中21例普通型表现为轻重不等斑片状或薄絮状模糊影,仅1 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症患儿进展为明显肺实变,但无胸腔积液或肺不张等表现。

核酸检测显示,ORF1ab基因Ct值18.61~34.15(平均25.97±4.55),N 基因Ct值12.55~33.28(平均22.77±5.62)。阳性持续时间5~20天(平均11.56±3.79天)。虽然疫苗接种与未接种组两组间核酸阳性持续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疫苗接种组ORF1ab基因与N基因的Ct值均显著高于疫苗未接种组(P<0.05,表3)。

表3 疫苗接种组与未接种组核酸检测结果比较

2.3 临床分型与影响因素

2.3.1 诊断分型与年龄相关性 94 例患儿中无症状17 例(18.1%)、轻型55 例(58.5%)、普通型21 例(22.3%),重型1 例(1.1%)。1 例重型患儿为重症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表现为持续高热、低氧血症、肺实变和凝血功能异常(DD 明显升高,DDI 8.08 mg/L)。≤3 岁患儿中肺炎病例占比(15/46,32.6%)显著高于>3岁者(7/48,14.6%),χ2=4.257,P=0.039。

2.3.2 疫苗接种与临床分型 46 例≤3 岁患儿中无一例接种过新冠疫苗;48 例>3 岁患儿中33例(68.8%)曾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其中30 例(90.9%)接种2 剂、3 例接种1 剂,24 例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9 例为科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各临床分型的疫苗接种率分别为,无症状者64.7%(11/17例)、轻型34.6%(19/55例)、普通型肺炎14.3%(3/21 例),1 例重症肺炎患儿(3 岁)未接种疫苗。疫苗接种组中的轻症(无症状与轻型)占90.9%,明显高于疫苗未接种组68.9%(χ2=4.646,P=0.013)。全组住院天数3~18天(平均8.51±3.79天),疫苗接种组住院天数较未接种组显著缩短(t=2.302,P=0.026),见表1。

2.4 治疗与疗效

所有患儿均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肺炎病例根据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规,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类),联合辩证中药汤剂治疗(荆银解毒剂、麻杏石甘汤和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等加减),轻症者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为主(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以及对症处理。所有患儿均痊愈,平均住院天数8.5 天(3~18 天),其中21 例普通型肺炎平均住院12 天。1 例重型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氧疗,加用抗凝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得以迅速控制,于住院第14 天痊愈出院。10 例有基础疾病者均未影响Omicron 感染治疗,未见癫痫或哮喘等基础疾病发作,1 例横纹肌肉瘤术后复阳(无症状型)患儿,住院4 天复查核酸连续阴转,出院后继续接受抗肿瘤序贯治疗。所有患儿均未使用Paxlovid治疗。

3 讨论

本次Omicron流行与既往Delta等病毒株比较,传染性极强,以无症状和轻症病例为主,尤其是儿童病例显著增多[10]。本研究显示,儿童对Omicron普遍易感,在短短40天内收治了94例,远超SARSCoV-2 流行初期我院零星儿童病例[7]。所有患儿均为封控人群,并存在与已感染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史。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年龄9 天~14 岁,其中新生儿和<1 岁婴儿15 例(16.0%)。文献报道,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故1 岁以内婴儿的危重症发生率可能会更高[11]。但本研究1岁以内婴儿均未出现重症,推测可能得益于本地区的核酸筛查,密接人员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其进展为重症。

本研究患儿大部分为轻型或无症状(76.6%),略低于成人轻症感染率(81%)[12]。ANC 和CRP 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提示以单纯病毒感染为主。既往资料显示,SARS-CoV-2 感染可导致外周血ALC 显著降低,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13],本研究与之相似,肺炎组ALC均值显著低于无症状或轻型病例。儿童感染Omicron总体症状轻微,预后良好。以发热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较少消化道症状,尤其是未见成人病例常见的味觉和嗅觉下降或异常。本组病例均治愈,平均住院1 周左右。1 例重症可能与合并支原体感染有关,经综合治疗后也顺利痊愈,也未见全球曾经报道SARS-CoV-2 感染相关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14]。本研究显示,患儿基础疾病对Omicron 感染病情的影响有限。有研究报道SARS-CoV-2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受体结合,在人类呼吸道细胞中多倍复制。同时,ACE2在消化系统如食管、回肠和结肠上皮细胞中同样呈现高表达[15]。儿童感染后病情相对较轻可能与ACE2受体的功能表达低下或相对较弱有关,病毒侵入途径受限,避免了儿童感染后重症发生的可能。

本研究显示,疫苗接种组与未接种组比较,无症状与轻型占比显著增高,发热人数明显减少,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核酸检测ORF 1 ab 与N 基因Ct值均高于未接种者(P均<0.05)。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保护性中和抗体不仅可减少重症率,同时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感染后的病毒载量。报道显示,国产灭活疫苗对预防中度SARS-CoV-2的保护率为70.2%,对预防重症SARS-CoV-2 的保护率则达到100%。尽管新冠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现有的疫苗对变异株依然具有很好地预防作用。疫苗接种形成免疫屏障,儿童和青少年预防接种对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根据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通过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是保护儿童的最佳策略,因此疫苗在儿童中推广非常必要。

本研究中儿童SARS-CoV-2感染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对于肺炎患儿,给予以扶正固本和健脾清肺为主的中药汤剂经典处方加减辨证施治,同时根据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规[16],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类)联合治疗,全组平均住院8.5 天。对于重症患儿在中西医结合及积极抗继发感染的基础上,实施有效氧疗,酌情加用抗凝药物和短程糖皮质激素,以及时控制病情进展。由于存在年龄限制(Paxlovid ≥12 岁可用),本组仅1 例重症,常规疗法救治显效,故未用到Paxlovid等特效药物[17]。

虽然,儿童Omicron感染总体病情较轻,但仍可有少数重症病例,需要严格按相关诊疗指南,开展有效综合治疗。相关经验有待不断总结积累和探索提高。

猜你喜欢
核酸重症住院
全员核酸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踏莎行 住院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