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流红色电影的文化发展与传播

2022-11-12 21:56
电影文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发展

姚 爽

(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吉林 长春 130012)

主流红色电影在凸显主旋律、正能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主流红色电影是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主流价值观、国家形象的艺术载体。主流红色电影内塑红色文化氛围、形塑国家形象,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媒介工具。主流红色电影以红色文化为支撑,根植于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在增强文化自信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强调建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主流红色电影应当被视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文艺工具,并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得到振兴与发展。

一、主流红色电影的概念

主流红色电影一般认为是中国的红色题材电影,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主流红色电影的定义根据范围的不同,对其概念的描述也不尽相同。“红色”是一种意识形态,代表着最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体制与观念。在中国,“红色”则代表中国共产党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主流红色电影代表着贯穿在不同电影中的革命精神。传统观念中的主流红色电影将革命战争视为主要题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流红色电影的概念不断扩展,内容更加丰富,包括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革命事件,包括了对先进人物事迹与思想的传播和弘扬。

二、主流红色电影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发展

(一)红色电影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主流红色电影的诞生难以通过具体的标准界定其产生的时间点,其产生并不是单纯与技术的发展有关,而是与整个社会及构成社会的复杂元素紧密相连。严格地说,现代意义的主流红色电影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前并不存在,但从剧本反映的政治诉求和理想看,左翼电影始于20世纪30年代,可被视为主流红色电影的起源。

主流红色电影作为影视题材的身份可追溯到左翼运动后,具体到各个历史时期,主流红色电影产生的背景却不尽相同。主流红色电影产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我国正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因素促成了社会变革,也是这些因素促成了主流红色电影的产生。这一时期的主流红色电影传递着人们对旧社会旧制度的痛恨与鞭挞,表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反对国民党暴行的勇气。

(二)红色电影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停滞与恢复阶段

1949年至1966年间,电影在中国的社会属性发生了变化,“双百”方针的提出为文艺界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纲领。与此同时,国家为抵御敌对势力对文化领域的破坏并巩固新政权,急需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事迹作为宣传重点,唤醒人们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在这一背景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一批歌颂革命先烈的主流红色电影应运而生。

“文革”时期是中国主流红色电影发展的停滞期,在这一时期,国内政治斗争影响到电影行业的发展,人们探索主流红色电影的道路被阻断,这一阶段的许多电影从严格意义上已经不具备主流红色电影的特征。革命样板戏是当时主要的艺术形式,革命样板戏强调三突出、三陪衬,只有极个别电影创作者能够排除政治因素的干扰创造佳作。

1976—1987年是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恢复期,在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下,回顾和反思“文革”的错误成为主流文艺题材,伤痕文学与电影复苏的潮流相交融,诞生了一批以批判“文革”错误为主题的红色电影。思想解放为经济解放奠定着思想文化基础,同时影响着第三代、四代导演表现手法的演进,使他们能够在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表现得驾轻就熟。主流红色电影的艺术手法融入了更多风格化元素,《西安事变》《孙中山》《芙蓉镇》等作品是重要代表作。

(三)红色电影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全新发展阶段

1987年被视为主流红色电影发展的又一标志性时间,在这一时间之后的主流红色电影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弘扬主旋律”的提出促使主流红色电影发展成为主旋律电影,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主流红色电影基于坚实的物质基础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流红色电影附加着鲜明时代特征,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主流红色电影的民族性、先进性和时代性。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为重大题材故事片提供拍摄资金,这一政策促成了一批主流红色电影的诞生,代表作有《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逐步引进知名国外商业片,许多电影从业者从中获得丰厚利益,随之而来的是电影理论界对红色电影的商业性、艺术性的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电影创作既需要继承、扬弃,又需要不断更新,创作出能够反映不同时代精神、民族文化的电影作品。电影艺术与市场有着紧密联系,电影艺术在市场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新发展时期,主流红色电影正在寻求成长、发展为主旋律电影的道路,并通过这种方式和市场接轨,实现自身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

三、主流红色电影文化发展与传播的新路径

(一)推行与时俱进的主流红色电影创作理念

1.斟酌电影情节设置

2014年上映的3D电影《智取威虎山》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向观众呈现消费时代中的英雄主义,在满足中老年人怀旧情节的同时,迎合青少年观众的娱乐心理。《智取威虎山》在塑造人物方面独具特色,为主流红色电影的剧本创作做出了良好示范。电影作为综合性的艺术,单纯的人物塑造难以带动整部电影的发展,主流红色电影的创作者还应当从创作理念的角度出发进行革新,斟酌电影情节设置,使作品展现出更强的时代感和生命力。

在新媒体艺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语境下的主流红色电影需要在叙事类型化上寻求突破,增强电影情节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叙事手法上,类型化能够为主流红色电影剧本的创作提供借鉴素材,可复制性将为提升电影的质量、打造好莱坞式的“流水电影”奠定基础。电影情节设置不应当是直线上升式的,而应当有适当的回落空间,为进一步爆发冲突储蓄能量。

2.融入电影类型化元素

主流红色电影本身不仅具有类型化,特征也较为明显。公式化的情节推动了电影产量的增加,但产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升,主流红色电影逐渐陷入产量高、佳作少的困境。吴琼曾在其著作中提出革命历史片的九种公式,其分类无法概括所有早期主流红色电影的故事类型,但通过观察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主流红色电影不难发现,大部分电影的故事内容能够被吴琼总结的九种公式概括,并且电影的情节与革命有着直接联系。红色经典电影《白毛女》《上甘岭》等都获得了剧作上的成果,却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情节单一的问题。

2000年至今,主流红色电影已经在类型元素上有所丰富,《风声》《集结号》等都是成功案例。其中,《风声》广泛应用具有悬疑色彩的元素,塑造一种强力的紧迫感,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紧绷神经,深受影片营造氛围的触动;《集结号》则在开场的前半个小时将战争元素完全呈现出来,影片半小时后展现的是对伦理的讨论;《鬼吹灯之寻龙诀》中借助数段闪回情节与数字技术打造了蒙太奇效果,叙事上的蒙太奇给观众一种现实与回忆交错的感受。类似的电影情节设置推动着主流红色电影的发展,实现了新旧时代主流电影的承接。

(二)基于电影特征开展多样化营销策略

影片信息往往是吸引观众的关键要素,参演的明星、影片的类型、影片导演等信息都刺激着观众的神经,使他们对影片产生浓厚兴趣,这些信息都是电影营销常用的元素。主流红色电影在选取片名时应当简洁、准确,并能够吸引目标观众。新时代的主流红色电影还应当塑造自身品牌,在运营过程中从地区、话题等维度出发包装营销,通过具有吸引力的影片信息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

1.打造系列电影品牌效应

电影品牌塑造是电影创作者向观众提供服务的过程,在打造系列电影品牌方面,好莱坞电影的运营模式值得主流红色电影借鉴。好莱坞具有强大品牌效应的系列电影有许多,例如《指环王》系列、《X战警》系列等,随着我国电影创作者品牌意识的增强,国内也出现部分知名系列电影,例如《狄仁杰》系列、《四大名捕》系列等,这些系列电影都在品牌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从品牌的使用率看,系列电影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品牌价值,但利用品牌应当以打造品牌为基础。主流红色电影题材具有优秀的品牌价值,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被反复取材应用于电影创作中,因而传播度更广,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构成了解放战争系列电影,观众反馈良好。相比之下,部分主流红色电影题材经过多次拍摄却没有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这启示着电影人将重点放在打造主流红色电影的品牌上,避免过早消费电影品牌造成反效果。制片方需重视电影品牌的维护,推动影片质量的长足发展,避免出现盲目开发重大历史事件的问题。

2.合理使用明星效应

电影营销还应善用明星效应,发挥明星资源的作用挖掘红色主流电影的商业价值。就主流红色电影应用明星效应的现状看,利用明星创造商业收入的影片多如牛毛,但大多数主流红色电影中,演员的特征和影片任务本身缺乏契合点。

部分主流红色电影为取得商业价值启用新生代演员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大部分新生代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存在明显短板,与经常饰演历史人物的艺术家相比,新生代演员的短板更加明显。按照当前的主流红色电影发展趋势推测,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常年饰演历史人物的特型演员将在悄无声息中退出影坛。将来,新一代演员或许能够接过前人的旗帜,还原历史伟人的伟岸形象。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特型演员在实践中的揣摩塑造了鲜活的红色电影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使观众更接近真实历史并产生共鸣。诚然,像《建国大业》一样明星云集的主流红色电影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并扩展影片的商业价值,但影视制作者需将演员塑造人物的使命熟记于心,谨记过度依赖明星效应会导致主流红色电影陷入泛娱乐化的陷阱。

结 语

主流红色电影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困难、勇敢开拓的革命精神,主流红色电影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联系,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传承革命精神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主流红色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商业化、民族化的趋势,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主流红色电影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但其孕育的文化内核始终传承着民族之魂,是我国社会文明长远发展的证明。在新历史条件下,我国主流红色电影的创作者应全面思考文化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对主流红色电影严格把关,为红色文化正本清源,体现主流红色文化在塑造价值观、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独一无二的作用。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发展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追忆红色浪漫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