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2022-11-21 06:10陈琼英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腺苷免疫性活性

陈琼英

陆川县人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700

在风湿免疫科与皮肤科,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s,AID)十分常见。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不会对自身成分产生反应,也被成为自身免疫耐受。但当机体自身的免疫耐受机制发生失调,或遭到破坏时,身体组织器官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功能异常,表现出一种免疫病理状态。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发病时具有明显的隐匿性特点,即便得到明确的临床诊断,病情的控制难度也相对较大,且极易复发。现阶段,血液学检测是临床诊断与监测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用手段,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腺苷脱氨酶(ADA)在机体免疫反应调控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AID临床诊断研究工作中,ADA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针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展开如下综述。

1 腺苷脱氨酶概述

在嘌呤核苷酸代谢过程中,ADA属于一种十分重要的参与酶,可以将机体内的腺苷催化成次黄嘌呤核苷[1]。研究发现,ADA通过催化腺苷降解,可以对机体免疫反应进行有效的调控,这是因为在机体微环境中,腺苷是一种尤为关键的免疫抑制因子。同时也有研究显示,ADA主要分布在人体血清当中与大部分组织当中,尤其是在淋巴组织中的分布最为广泛,是淋巴细胞成熟与正常功能发挥的重要参与酶。既往研究表明,ADA主要分为两种同工酶[2],一种是ADA1,另外一种是ADA2,二者属于不同动力学性质与分子量的同工酶,是由不同基因位点编码所呈现出来的。

2 血清ADA活性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2.1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在风湿免疫科十分常见,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多关节炎症与关节损害,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关节畸形,进而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为此,RA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3]。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RA患者的血清ADA活性水平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研究中,结果所显示的活性数据并不相同,这就说明,在不同人群中,血清ADA活性的差异较大。

此外,还有多项研究针对血清ADA活性水平与RA疾病的活动程度展开了深入分析,最终给出的结论也并不一致。其中,有学者将红细胞沉降率(ESR)与类风湿因子(RF)当做RA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但结果显示,ESR﹑RF与RA患者血清ADA活性水平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这就意味着血清ADA活性水平变化与RA疾病活动性并无有效关联[4]。但也有学者给出了相反的结论,Salesi等在其研究中给出结论,ADA活性水平与ESR﹑RF在RA疾病的诊断与预后判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RA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后,ADA活性水平检测可有效监测其病情变化情况。总的来讲,血清ADA活性检测可充分应用于RA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病情活动程度的有效监测[5]。

2.2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当中十分常见,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一种以多系统受累为主要特征的病症。虽然该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多数人认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异常在SLE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6]。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SLE患者的血清ADA活性水平要明显较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不同研究中,针对血清ADA活性水平升高与SLE疾病进程是否相关性这一方面,具体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有学者对24例SLE(活动期)患者与26例健康人的ADA与其同工酶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SLE(活动期)患者的血清ADA﹑ADA1﹑ADA2活性分别为(21.38±5.96)IU/L﹑(3.74±2.12)IU/L﹑(17.72± 5.02)IU/L,26例健康人的血清ADA﹑ADA1﹑ADA2活性分别为(14.97±4.71)IU/L﹑(4.01±1.35)IU/L﹑(10.91±3.91)。对比二者结果可知,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其血清ADA与ADA2活性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但ADA1活动水平的组间对比,虽有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有关报道中,采用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对SLE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发现血清ADA活性水平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存在相关性(r=0.704,P<0.001)。说明在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评估过程当中,血清ADA﹑ADA2可以当做有效的监测指标[7]。

3 在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本文除研究RA与SLE以外,也对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ADA活性水平有无异常改变展开了深入研究[8]。

幼年银屑病性关节炎(JPsA)作为一种慢性风湿性疾病,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当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当患儿的关节病变与全身症状持续12周以上时,将其它类型的关节炎排除后,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为JPsA。国外学者曾对118例JPsA患儿(活动期)与35例处于反应性关节炎(活动期)患儿的血清ADA活性水平展开检测。据检测结果显示,JPsA患儿的ADA活性水平为(16.7±7.8)U/L,反应性关节炎患儿的ADA活性水平为(13.6±6.2)U/L,组间差异显著(P<0.001)。此研究结果表明,在JPsA疾病的诊断中,血清ADA活性测定可以当做一项可靠的血清标志物[9]。同时,在此项研究中,血清ADA活性水平诊断JPsA的敏感度为37.2%,特异度为76.9%,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0%。

干燥综合征属于一种发病原因不明,且较为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尤其是好发于40到50岁之间的女性,病变部位常累内脏器官,包括肺脏﹑肾脏﹑肝脏等,同时也极有可能引发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例如有少数病人可能罹患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瘤。有学者对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血清ADA活性水展开了前瞻性研究。研究为评估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ADA活性水平的具体变化情况,分别纳入了5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与37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过敏性紫癜组ADA活性为(51.3±7.5)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ADA活性(28.9±5.6)U/L,差异明显(P<0.0001)。此研究结果提示,在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与分型中,血清ADA活性水平的提高可以当做一个重要的临床参考。

皮肌炎(DM)作为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病因与发病机制均不明确,但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眼睑紫红色斑﹑紫红色丘疹﹑水肿﹑发热等,当且还没有特异性诊断标准。有学者针对DM患者血清ADA活性水平与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活性的相关性展开了研究分析。该研究选取32例DM患者,设为疾病组;选取49例SLE患者,设为疾病对照组;选取54例健康人,设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疾病组的血清ADA活性水平为(40.35±19.17)U/L,疾病对照组的血清ADA活性水平为(15.84±5.29)U/L,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DA活性水平为(15.32±5.37)U/L,通过组间对比可知,较病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疾病组的血清ADA活性水平明显较高。这就表明在DM患者中,血清ADA活性会明显增高。因此血清ADA活性水平极易可能是除WBC之外,诊断DM疾病的一个独立标志物[10]。

4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与免疫功能联系紧密的酶,腺苷脱氨酶极有可能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学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当前研究还无法充分证实血清ADA活性测定在自身免疫学疾病的诊断与病情监测中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但多项研究表明,血清ADA与其同工酶活性测定均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部分相关性研究中,由于血清ADA活性检测缺乏一定的量化标准,针对健康人群血清ADA活性水平的分布范围,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这就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多个研究结论相互矛盾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部分研究结果,仅显示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ADA活性水平变化较为明显,但却没有深入阐述,若将血清ADA活性检测作为诊断指标,其敏感度与特异度的具体情况。此外,由于多数报道所纳入的标本量较少,这也会影响研究结果。为此,针对血清ADA检测是否可以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与病情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需开展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腺苷免疫性活性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阳桃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简述活性包装的分类及应用(一)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 活性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PTEN通过下调自噬活性抑制登革病毒2型感染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