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思考
——以新疆塔城市为例

2022-11-23 05:00梅金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塔城攻坚文化

梅金玲

(新疆塔城市委党校,新疆 塔城 834700)

塔城市2020年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6元,较2012年增长2.44倍。塔城市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高附加值,加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塔城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现状

1.1 发展情况

1.1.1 种植业结构

塔城市具有发展绿色农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疆41个商品粮的主产区,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2021年总播面积151.95万亩,其中小麦30.6万亩、玉米100.43万亩、甜菜0.16万亩、打瓜4.73万亩、葫芦2.88万亩、食葵1.4万亩、加工番茄0.8万亩、中草药0.34万亩、苜蓿8.61万亩、青贮玉米1.56万亩、蔬菜0.12万亩、其他作物0.32万亩。

1.1.2 农产品加工现状

一是小麦方面。塔城市小麦年产量10万吨左右,小麦主要由储绿粮油集团面粉加工有限公司收购加工,年加工7万吨左右,剩余小麦则由国库收储或向其他地区调运,主要产品为“储绿”特一粉、特二粉、饺子粉、面条粉等,“储绿”特一粉、特二粉为绿色认证农产品,多次在北京农展会上成功展销,并获得获得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金奖产品”称号。二是玉米方面。塔城市玉米年产量85万吨以上,农户收获的绝大部分玉米直接交到烘干厂,烘干后直接销往外地或直接压饼成饲料进行销售。塔城市鹏坤玉米食品有限公司对部分玉米进行加工,年加工量约为6000吨。主要产品为“盆地之光”玉米糁、玉米粉、玉米锅巴等。三是设施蔬菜方面。塔城市用于生产的设施蔬菜大棚338座,主要用于本地销售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1.1.3 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全市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18家,其中,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新疆塔城储绿粮油集团面粉加工有限公司、塔城地区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九天和种业有限公司、塔城地区三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永利果蔬商贸有限公司),地区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塔城市鹏坤玉米食品有限公司、塔城市张新生打瓜籽加工专业合作社、塔城市当当合作社、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强联综合专业合作社、新疆大唐盛汇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塔城市赛外雪食品有限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雪峰农村综合合作社、塔城市益育综合专业合作社、塔城市众海商贸有限公司、谷农乐有机农业有限公司、鑫塔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塔城丰果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新疆绿草原肉禽食品有限公司。

1.1.4 合作社发展现状

塔城市现有农民合作社741家,注册成员4416人,合作社年经营收入达到5.3亿元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1个,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46.5万亩。塔城市现有地区级以上示范社4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个、自治区级示范社23个、地区级示范社20个,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农机等领域。

1.2 细化各项制度,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

塔城市每个成员单位履行行业监督落实责任,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政府市长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根据中央相关文件,塔城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塔城市“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塔城市“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塔城市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任务目标、攻坚措施。二是夯实基层力量。充实和加强市、乡、村三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调整乡镇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及扶贫专干60名,村级扶贫专干206名,调整有驻村工作经历干部任贫困村第一书记6人(次),调整有建档立卡任务的村党组织书记4名。同时,扎实推进挂牌督战,按照“1+2+X”模式,152名县处级以上领导深入乡村开展包联督导,完善“一村一案”56份、“一户一策”1485份,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1.3 精准施策,切实做到精准帮扶

塔城市虽然不是国家级、自治区的贫困县市,但是有恰夏镇窝尔塔阿树塔斯村等5个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这里的群众“等靠要”思想还未完全得到转变,这是塔城市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强劲有力。一是因户施策。比如在发展生产扶持一批中,塔城市阿西尔乡下满致巴克村村民赛力克汗·波孜依家始终是贫困户,在村两委的建议下,积极主动找寻摆脱贫困的办法,充分发挥自己会刺绣这个一技之长,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帮扶政策下,全家不懈努力,使年收入不断增加,在2015年成功实现了脱贫。这两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她家还盖了新的富民安居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是聚焦“三个加大力度”。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新建校舍6.98万平方米。加大健康扶贫力度,深入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扎实推进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富民安居房4932套,累计解决8.8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和5个贫困村通硬化路90.45公里,累计投资1432.2万元提升5个贫困村用电质量,贫困村移动网络通讯和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三是大力帮扶特困群体。塔城市因病、因残致贫群体较多,将这些群体纳入社会保障兜底工程,精准落实低保兜底政策,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补助力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累计实施社会保障兜底3745人(次)648.5万元。

1.4 整合资源,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塔城市是集边境城市、口岸城市为一体,我们势必要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出口岸、环境等特色优势,突出产业带动,不断激发各族群众内生动力,真正让各项政策惠及群众。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优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8个,成立合作社16家,一批产业扶贫项目落户贫困村,有利促进了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创业。二是汇聚多方合力。不断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深入推进129个单位部门定点帮扶,56家民营企业帮扶56个村成效明显,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氛围更为浓厚。同时,不断加大消费扶贫力度,通过“百企帮百村”、社会力量助力等方式,打通产业链条。据统计,截至2020年,认定扶贫产品7类42个,销售农产品900余万元。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开展抖音直播带货活动,大力推广塔城市特色农副产品,利用网络直播“新兴业态”助理脱贫攻坚。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向贫困人员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2.塔城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瓶颈

2.1 组织短板

当前,塔城市乡镇普遍面临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问题,随着驻村工作队承担了大部分乡镇主要工作,村两委的主体责任发挥不明显,依赖心强。同时,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综合素质欠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组织活动内容、形式弱化,并且农村基础设备不完备,利用率不高。

2.2 人才短板

当前,塔城市各乡镇都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现有人才综合素质不够高,农村在家劳动力普遍年龄较大,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性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虽然组织上每年都在选拔提拔能力突出的干部到基层任职,但也不同层次的出现了所谓的优秀干部不能适应乡镇工作,与老百姓沟通不畅,群众信服度低等问题,致使乡村发展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保障。比如,塔城市人才库共计1.7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类仅3000余人。

2.3 文化短板

当前,塔城市乡镇普遍面临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承不到位,民族文化挖掘不充分,各类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比如,目前,塔城市大部分基层文化阵地文化活动场所和办公场所公用,且各级村级文化活动阵地设备管理文化人员均为兼职人员。

3.对塔城市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想法

对于塔城市如何有效发展乡村振兴,以下是探索塔城市乡村振兴路径的思考:

3.1 加大扶志扶智力度

受长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制约,个别贫困群众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依赖思想依然存在。“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思想的转变尤为重要。目前,我们很多工作的开展还受到局限思想的影响,缺乏长期的思考,比如,对于贫困户脱贫后如何有效的防止返贫思考不多,大部分都满足与“经济账”“收入帐”。再如,在扶贫宣传方面没有有效发挥出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忽略了以自身经历来引导贫困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意义,致使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还不足。一是加大学习力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以“宣讲+”文艺等形式,组织各类宣讲团、草根宣讲员深入基层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各族群众从内心深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宣传,示范引领广大群众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激发向善向美的正能量和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结合塔城开展的“大培训、大就业、大评比”活动,多开展农牧民专业技能培训,如植保无人机操作培训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好基础,也为科技助农春耕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可以充分运用“农牧民夜校”,开设一些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法制教育等课程,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思想认识和生产生活技能。总之,我们要在扶志与扶智上下大力气,才能确保各族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才能真正的摆脱贫困的命运。

3.2 加大产业振兴力度

如何实施产业振兴,如何发展特色优质产业,是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之处。我们不仅需要瞄准发展的定位,还需要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不仅要全面分析我们要种什么,养什么,如何种,如何养等问题,还要思考一二三产业如何发展,品牌效应如何发挥等问题。一是因地制宜。塔城市有也门勒乡骆驼养殖合作社、喀拉哈巴克乡巴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阿不都拉乡绿和专业合作社等,我们需要持续加大对这些合作社,尤其是5个贫困村产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发展培育农牧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草畜联营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继续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壮大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农牧企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二是加快旅游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完善文化服务网络。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引领,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进文化场馆、基层阵地、旅游景区。依托特色民俗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库鲁斯台草原、北山牧场、国道219等旅游景区景点沿线,引导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推销自家肉类和蔬菜类产品。大力开发有竞争力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同时,探索土地、草场等入股旅游合作社、景点景区等方式,让各族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三是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依托新疆塔城开发开放试验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塔城就业率。发挥巴克图口岸工业园区作用,发展来料加工、手工制品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稳步提升群众收入水平。

3.3 加大文化振兴力度

2021年是塔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润疆,究其本质,终究润的是人心,是思想。认真谋划手风琴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塔城市“小精奇特专”多元文化博物馆群落项目。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百日文化广场活动”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性惠民活动。以“文润塔城”“活力塔城”“琴韵塔城”“书香塔城”“生态塔城”文化活动品牌为引领,开展系列活动。三是繁荣农村文化活动。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精心建设乡村文化中心,实施体育健身工程,做好广播电视、大喇叭宣传和无线数字电视免费收看、免费电影放映等服务,确保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对乡镇集市和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逐一检查,确保文化市场持续向好、健康发展。

塔城市在乡村振兴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各类现有资源是我们的优势,各种发展契机是我们的机遇,我们需要紧紧抓住每一次挑战,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工作,助推塔城市乡村振兴不断向前。

猜你喜欢
塔城攻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提高塔城巴克图口岸标准厂房施工质量的措施研究与探讨
年味里的“虎文化”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谁远谁近?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灰毛獾的梦想
新疆塔城-额敏地区蒿类荒漠合理放牧强度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