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

2022-11-23 05:00王合意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0期
关键词:猪只猪舍规模化

王合意

(湖南省双峰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 双峰 417700)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存栏母猪基数相同,能够出栏数量越多的猪,意味着就可以获得越高的经济效益。对于规模化猪场而言,想要将其经济效益全面提升上去,应具备完善的管理办法,探究出科学合理的策略,注重各个细节工作,进而确保猪出栏数量与质量。

1.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对于规模化猪场而言,诸多因素都会对其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如品种、饲料营养、猪舍环境、猪群健康、管理以及市场等。

1.1 品种

对于畜牧业养殖,品种改良有着关键与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将生猪养殖水平有效提升。完善的管理办法难以弥补品种的基因缺陷,饲养良种猪才能给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主要由于良种猪具备生长速度快、产仔多以及饲料利用率高等诸多优势。

1.2 饲料营养

在养猪过程中,饲料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70%,应将饲料成本降低,进而能够将生产成本有效降低。饲料价格会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的同时,饲料品质也能够对其产生关键影响。只有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品质良好,才有利于猪只生产性能以及免疫力的提高,将生产成绩有效提升,进而降低饲养成本。因而,对于猪场的经济效益,能够确保饲料具备质优价廉的特点至关重要。

1.3 猪舍环境

规模化猪场中,猪群的生产状态强度较高,猪舍环境会严重影响猪群健康以及生产力。环境较差会给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蓝耳病等提供先决条件,对猪生产性能带来一定制约。比如,高湿环境会对猪增重与发育带来严重影响。相关研究显示,高湿环境会导致猪血液内血红素降低,进而降低氮沉降能力以及饲料利用率,严重影响猪增重。高湿对母猪繁殖性能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阴暗潮湿的饲养环境会导致母猪产仔数量降低,且对猪仔抵抗力产生严重影响。

1.4 猪群健康

猪场的控制疾病水平会对养猪成本产生决定性影响,对猪病加以控制是生猪养殖业的重点与难度。现阶段,猪场疫病具备综合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缺少有效的手段对部分原有猪病加以彻底控制,如气喘病等。再加上圆环病毒感染以及蓝耳病等暴发,进而增加了疾病防控与诊断的难度,增加了猪只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给猪场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

1.5 管理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影响下,规模化生猪养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猪场所有活动都在猪场管理中,因而管理水平会对猪场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现阶段,如何完善管理成为了促进规模化猪场发展以及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关键与基础。

1.6 市场

市场也会对猪场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会受到生猪价格以及饲料价格变动所影响。市场波动会对猪饲养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猪销售渠道与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生产经济效益。

2.提高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策略

应结合猪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策略将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有效提升上去。

2.1 营造良好生产与生活环境

首先,应结合具体情况确保生猪规模的科学性。猪场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益通常成正比关系,生产规模应结合很多因素综合考虑,如市场、资金、管理等,不应盲目追求规模,而应将有限场地与资金充分运用起来,做到生产最大化,进而能够确保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其次,应构建出舒适的猪舍环境。结合猪只的生长习性等确保猪舍设计的科学性,应完善生产设施配置,为猪舍良好的环境奠定基础。在猪场建筑的设计环境,应基于防疫控制、粪污治理以及生产管理等因素加以分析考虑,通常修建猪场地方应具备交通便捷、地势高燥、空气新鲜、远离居民生活区、工厂等特点。还应将猪场各个区域划分清晰,如生产区、粪污处理区、隔离区以及办公生活区等。猪舍还应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如配置好通风换气、防寒防暑等设备,确保猪只的生产状态良好。

2.2 确保品种选择的科学性

在选择生猪品种的过程中,不仅应对其品种质量加以考虑,还应综合分析其市场适应性,进而满足市场需求,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一,可以选取PLC以及DLY等瘦肉型杂交猪。这种品种具备杂交优势以及良好生产性能,能够做到低消耗以及高产。其二,可以选取土杂猪或者是其他专用猪种。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下,促使人员对猪肉的要求不断增加,应同时具备风味与安全。因而选择该类型品质的猪,能够将消费市场有效拓展。在品质选择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3 加强饲料管理

对于猪场经济效益而言,确保饲料选择、运用的合理性与高效性,能够将饲料报酬有效提高,减少耗料,为经济效益提升提高有利条件。首先,应拓展饲料来源。应结合当地的饲料资源实际情况,采用来源广、相对经济的饲料,相对经济为饲料中营养量和价格比值。其次,应确保配方设计的科学性,确保饲料营养能够有效满足猪只健康以及营养需求,将饲料利用率全面提高,不会存在浪费情况。在对配方设计过程中,应结合猪品种将具体的营养标准确定下来,应尽可能确保营养指标平衡与全面。在选取与设计饲料配方时,可以借助饲料厂家或者是专家的力量,有效提高其科学性。再次,完善饲料的加工。通过对饲料加以加工调制,能够将其利用率有效提升上去。生理以及生产阶段不同的猪只,其具有不同的消耗功能;并且饲料形态以及原料不同,对消耗利用率也会产影响。因而,应结合猪消耗特征对饲料进行加工。通常情况下,加工精饲料的方法含有粉碎、浸泡以及发酵等,猪场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加工方法进行选择。如,生物发酵技术能够将饲料利用率全面提高,猪场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运用。最后,应确保饲料卫生安全,进而确保猪只生活健康以及正常生长。在饲料购进环节,应注重其卫生安全,严禁使用霉变等情况的饲料,确保猪只健康。

2.4 提高母猪繁殖能力

应将母猪繁殖能力有效提高,进而增加产后仔数,为猪场经济效益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在这过程中,应注重下述几方面内容。其一,应对断奶母猪膘情加以合理控制。对于饲喂哺乳母猪,在其分娩5天后应提高采食量至5千克,再自由进食,确保其膘情良好。其二,应完善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工作。应对各阶段母猪采食量进行检查,应将妊娠超过1个月的母猪送到配怀舍,并定期对母猪饲喂量进行检查,随时调整。其三,应确保配种的实时性。应对初产母猪具体配种年龄加以控制,通常为7至8月龄,并且体重超过100千克就能够进行配种。还应把控配种时间,通常为母猪发情之后的19至30小时内。其四,应确保配种方法的准确性,还应保障精液质量。应采取优良种公猪的精液,应间隔12小时进行重复配种,能够将受胎率和产仔数有效提高。其五,应对仔猪断奶时间进行把控,一般为25至28天。当仔猪断奶之后的3至5天应给将催情药喂给母猪,当期发情之后应马上配种,进而将年产胎数提高。其六,应对母猪胎龄加以把控,完善母猪的淘汰与补充工作。若母猪超过260日龄且未进行配种,应展开调栏工作,每天促使公猪进栏30分钟,并通过运动、限料等方法,将受胎率提高。

2.5 提升仔猪成活率

首先,应加强妊娠母猪管理工作,进而确保胎儿发育良好,有利于生产出活力强、体重大的仔猪。只有母猪产后体况健康且泌乳性能良好,才能满足仔猪发育需求,将其抗病能力全面提升。应将泌乳能力差、产仔少的母猪淘汰,进而确保母猪群的合理。其次,应完善出生仔猪管理。刚出生仔猪的调节体温能力差,需要环境温度达到30至32℃,如果温度过低就导致仔猪冻僵,甚至冻死。因而应对刚出生仔猪进行防寒保温工作,如运用电热板。在仔猪出生2至3小时内应吃上初乳,仔猪如果不能找到乳头或者是四肢无力应及时进行人工辅助,确保其能够吃上初乳。再次,应完善补料以及补铁工作。在仔猪出生3至4天,应进行补铁,避免其缺铁性贫血,能够通过含晒生血素的注射进行补铁。在仔猪出生之后7至10天时,应进行饲料补充,促使其提早认料,进而完善其消化系统机能以及发育。对于饲料选择,可选用全价颗粒料,应确保其具备适口性好、营养均衡以及抗菌能力良好等特点。最后,应完善仔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仔猪常发病含有感冒以及下痢等,特别是黄痢以及红痢会对出生仔猪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而应在产前4、2周的时候,进行红痢与黄痢疫苗接种各一次,进而能够有效防治效果良好。

2.6 增加仔猪群的日增重

将猪仔群的日增重有效提升,能够缩短猪只出栏时间,在这过程中,应注重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应将杂交优势有效运用起来。杂交繁育的后代与其父母相比,有着更高的饲料转化率,且生长速度也较快。因而猪场应合理运用杂交优势,有利于猪只提前出栏,进而将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另一方面,还应提升料肉比。料肉比较高,猪仔也就具备较高的饲料转化率以及较快的生长速度。对于料肉比而言,饲料品质至关重要,因而应确保其质量优质、高效以及全价。

2.7 加强疾病防治管理

疾病发生会严重制约猪场经济效益的提升,因而应加强疾病防治。倘若猪只发生慢性消耗性疫病,如哮喘病等,猪能吃然而长势慢,会致使延期出栏,将饲料消耗增加,提高了饲养成本。现阶段,猪病日益频发且越加复杂,因而不能仅仅依靠对某种猪病加以控制就能够对猪场疫病进行全面控制,应基于环境、饲养管理以及营养等加以分析,探究出恰当的策略加强防治。应革新防控观念,秉持养重于防以及防重于治理念,通过疫苗接种以及药物保健等,并完善防疫消毒手段,通过综合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确保猪场生产经营发展。其一,应建立封闭隔离制度。猪场应运用封闭式生产,修建好大门以及围墙,并构建完善防疫制度,严禁非生产相关人员进入生产区域,其他动物严禁进入猪舍。对于生猪引进,应将生猪隔离饲养超过一个月,确保无病才能进行混群饲养。其二,应构建消毒卫生制度。消毒工作能够有效将病原微生物杀灭、避免生猪发生因病,因而在及时展开消毒工作。在消毒过程中,应注重消毒药剂选择、药物交替使用以及计量浓度确定等。其三,应注重免疫工作。猪场应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免疫程序,采用高效疫苗,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其四,完善病猪无害化处理,通常会运用焚烧以及深埋等方法。其五,构建疫情监测体系。对于生猪主要的疫病,应定期展开采样化验,完善病原以及免疫抗体的检测工作,进而能够准确评估疫情风险,制定出针对策略。

2.8 加强技术管理

首先,应确保饲养操作的规范性,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健全的操作程序,严格按照程序展开饲养工作。其次,应加强报表管理,应完善相关记录,构建各类报表,如饲料使用日表、猪群疫苗接种报表、产仔报表等。对报表展开对比分析,能够将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将养殖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最后,还应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将其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为猪场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2.9 完善人员管理工作

其一,应完善生产管理人员配置工作,将生产成本有效减少,应确保各项工作岗员工工作量饱和,还应注重先进生产技术以及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入。其二,应构建考核机制。应制定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目标,进而将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应将目标考核量化,确保各考核质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其三,加强猪场员工纪律管理,不仅应确保纪律管理的严格性,还应使其具备人性化。因猪场为封闭式生产,且通常所处位置较为偏远,应优化娱乐以及体育设施设备,进而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有效留住员工,有利于猪场长久发展。

2.10 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规模化猪场应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市场分析与调查,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对本场猪只优势不足以及质量水平进行评估与分析,保障猪只质量稳定,进而将其市场占有率提高上去。由于生猪具备易耗、鲜活性等特征,因而应确保产品能够销售环节少、流通周转快以及渠道顺畅,进而为良好经济效益的获得奠定坚实基础。因而应将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的价值充分运用起来,对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将销售渠道有效拓展。

3.结束语

生猪养殖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而在规模化猪场养殖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时革新生产理念,将生产能力与水平全面提升上去,探究出科学合理的策略不断提高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应营造良好生产与生活环境,确保品种选择的科学性,加强饲料管理,提高母猪繁殖能力,提升仔猪成活率,增加仔猪群的日增重,加强疾病防治管理,加强技术管理,完善人员管理工作以及制定市场营销策略。进而有效提高生猪养殖质量与效率,将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有效提高,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猪只猪舍规模化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多层立体规模化猪场建设现状及发展浅析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冬季养猪高效管理要点
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