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路径的探究

2022-11-25 08:21王瑞萍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古诗双减

王瑞萍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东四沟小学,甘肃 金昌)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独立性相对较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保障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在“双减”教育政策指导下,教师要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形式,利用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后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将教学课堂与作业设计相融合,实现课堂与课后学习活动的延伸,帮助学生达成语文课程学习目标。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虽然“双减”政策已经落地,小学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但是,一些教师依然认为课后作业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这也是课后作业设计的唯一目标。这就导致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采用书面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记忆和书写,巩固语文课程知识。这种作业方式让学生感觉无趣,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压力增大。在有限的课后时间里,学生很难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缺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始终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展开,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发展不够重视。这样的语文作业内容,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当前课程内容,但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多元化学习和积累方面是比较欠缺的,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1]。例如,在学习语文课程知识中的生词时,教师往往采用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生词,但是并没有在生词的应用、理解和拓展方面进行引导。学生掌握了生词的写法和读音,但是在生词的实际写作、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生词的深度掌握。

(三)语文作业的数量较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秉持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向,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语文课程知识。据有关调查,单单语文一门课程的作业量,就需要学生用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更不必说还有数学、英语等课程作业。这样学生在高强度的状态下完成语文作业任务,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效率不高,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发展。

二、“双减”政策指引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方向

整体来看,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作业量较大,缺乏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引导,影响了学生的作业练习积极性,使学生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兴趣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三个主要方向。

第一,要保障作业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为学生布置趣味性的作业,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参与作业练习活动,从而提升作业的练习效率和效果,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牢固。另外,趣味性强的语文作业还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重要意义。

第二,要以应用为导向。语文是一门语言,语言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使用,所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主要导向就是应用。这样通过应用型的作业,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获得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三,语文作业要有精准性。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必然存在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为学生设计多元有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需求,保障了学生的差异化进步,促进了学生的整体提升。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变化,作业设计必然要紧跟时代要求,为学生提供趣味性、应用型和精准性的语文作业,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路径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性作业

素质教育方针要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在作业设计方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生活体验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深入领会课文内容中的趣味,丰富自身的生活积累。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且让学生在趣味生活体验中掌握语文知识[2]。

例如,在学习《猫》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对小猫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并且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本节课程。在课堂教学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观察作业,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对家中或者邻居家中的小动物“猫”进行观察,将其外观、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并在日记中将对“猫”的观察的趣味故事记录下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小猫、小狗等宠物比较喜欢,喜欢与它们亲近。教师引导学生对小猫进行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并且参与课后作业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课后对小猫进行观察,发现小猫柔软的身体、矫健的身姿、圆圆的眼睛等特点,并且将这些特点记录在日记上,还加入了一些自己对小猫的情感表述。这样教师将课程作业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学生会对课后作业的练习有全新的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深入的思考。

(二)激励学生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实践能力弱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和自然,更没有动手实践的锻炼机会。语文课程中有很多有关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为学生带来实践参与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实践型的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3]。

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鸟儿”与“树”之间的情感,让学生从内心领会两者之间的“约定”,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植树”的实践活动。正值植树节来临,教师将植树节活动与本节课程知识内容学习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一个“植树”的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球绿化”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种下一棵小树,并且要担负起看护的责任。这样在学生与家长种植小树的过程中,家长为学生讲述有关大树清洁自然的作用,并且还是许多小动物的家等。学生在植树的活动中,感觉种树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会主动要求承担看护小树的责任,坚持施肥、浇水。教师引导学生与小树约定,许下新一年的期望,明年的这个时候也是约定达成之日。学生对《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中小鸟与树之间的阅读感触更深,并且对大自然的破坏行为更感到“厌恶”,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生与小树的约定,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始终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课后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培养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将兴趣爱好培养与作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完成语文课程内容的同时,不耽误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在兴趣爱好的引导中,不少学生比较喜欢绘画,尤其是国画,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绘画与语文作业相结合[4]。

例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这首古诗配图,让学生结合这首古诗中对西湖美景的描述,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西湖美景画。教师为学生布置绘画类的语文作业之后,学生对这类作业比较感兴趣,并且认真诵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通过了解每句诗的含义,表达作者的情感,学生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配图。学生以这首古诗描述的美景“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用双手绘画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绘画兴趣,还让学生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效果。当然除了绘画兴趣的培养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作业设计与剪纸、手工、唱歌等兴趣相结合,这样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丰富的兴趣爱好,还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分层设计作业,对学生精准辅导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一般是采用“统一标准”的作业设计形式,让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内完成统一的作业,但是作业练习效果却没有“统一”起来。这是因为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不同水平的学生自然不会达到统一的作业练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还损伤学生的语文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精准的作业练习辅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练习得到提升和进步[5]。

例如,在学习《己亥杂诗》这首古诗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课后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程的重点,为学生设计了必做题:诵读古诗,并对这首古诗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行归纳。这种课后的必做题,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程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课程学习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设计了A、B两个选做题目:A.将本首古诗的重点词句进行记忆巩固,并通过抄写、辨析等训练方式完成这首古诗中所有的字词学习,尤其是这些字词的应用;B.拓展学习其他内容,并且选择讲述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分享。这样教师根据《己亥杂诗》这首古诗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A、B两种选做作业中选择一种进行练习。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通过A作业就能补齐短板,逐步提升,实现追赶他人的目标。而那些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拓展学习,积累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总之,这种分层的语文作业形式,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学生在作业练习的时候更灵活,学生的语文水平都能稳步提升。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长期坚持、积累,才能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课后作业的优化创新,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课后作业练习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语文课程内容,还能培养学生丰富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古诗双减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拟古诗”之我见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