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中的应用策略

2022-11-25 08:21石丽娟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群文导图课文

石丽娟

(甘肃省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甘肃 天水)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二年级的写话训练则是重中之重,是关乎表达和写话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语言逻辑发展的基础。所以在群文阅读全面推广和普及的同时,通过“多维”拓展,将学生课堂上发散性的思维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清晰,从而形成具象的基本语言表述框架,让低年级的写话有章可循,语言表达有“法”可依。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唯一统一的依据就是教材上“语文园地”中的习作训练。可是,仅仅只有一个“习作要求”,没有任何方法介绍的作文教学,真的就要寄托于教师的写作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天赋吗?显然这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改变这种固化模式,创新更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模式。于是,本课题研究引入了思维导图元素,以此为工具基础改进教学模式。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语文学习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任务中尤为重要,这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发展看图写话能力。在此阶段,教师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小学生锻炼发展自身的写话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行组织文字、话语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养成脱离辅助也能自发进行看图写话的自觉性。

(一)推动单一向多元化写话模式的转变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议题单一缺乏比对,难以形成形象化的思维体系,跨步大、线条粗等问题,这增加了低段学生由文到画面到图的转化难度,尤其是聚思、聚情、聚画面的思路较难形成闭环式通路,最终形成了写话障碍。小学低年级写话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培养其对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二)在群文阅读课堂中找到语言背后的运用规律

课文和写话的距离看似很近,实则遥远。并不是教科书上的几句具体指导和几篇范文所给予学生似懂非懂的所谓“指点迷津”就能掌握的。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单一的语言表述掌握并不困难,而如何组合便成了阻碍他们写话能力提升的症结所在。在群文阅读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将过程反向呈现,能够看到文字的组合运用规律。只有先熟悉这些规律,才能在写话时真正独立地去运用。

(三)看图写话也可以成“画图”写话

有图可看的时候,写话相对较简单。一旦无图可看,抽象的概念形成具体的文字就是低年级写话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已知的思维导图根据其逻辑关系共分为八个类型,要将这些逻辑关系不同的思维导图调整为更适合低年级学生运用,更简单、更清晰,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写话能力的“分类写话思维导图”,让写话先循“序”再渐进。

二、小学语文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群文阅读课堂中的语言运用规律

1.对修辞手法的学习应用

思维导图在群文阅读课堂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联系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在群文阅读课堂上记住大部分文章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引入思维导图来帮助,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每篇文章中相似的修辞手法部分摘选出来,做成带图像引导的手法的比较思维导图。其中,首先应当制作相同相似修辞手法的思维导图,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其中的课文部分能够引导低年级小学生了解修辞手法。据统计,一到三年级的比喻句中,使用明喻手法的共有74句,在比喻句中占比84%,那么教师就能够通过将典型的利用明喻手法的句子列举出来,创设出场景,通过如风、雨、云等普遍存在的意象将彼此连接,或者将动物、植物、静物等分成一类,利用低年级学生会感兴趣的意象进行印象强调,帮助学生记忆。然后,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制作中,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意象融入思维导图中,让其利用图像自行进行语言组织和看图写话。其次,应当制作不同修辞手法的思维导图,用相似的修辞手法做对比,指出哪些情况是不能使用的、哪些情况是容易错用的。鉴于学生年纪较小,这部分应当以事例为主。

2.依靠素材培养观察能力

思维导图在小学生进行写话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联系各种素材,在观察中将素材互相拼凑、互相联系。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足,在进行看图写话的表达过程中往往缺少相应的素材,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思维导图,首先设定核心,其次引出几个大点,接着在所引出的支点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发散的讨论,依靠支点本身的内容进行素材的观察、选择。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绪和生活体验进行写话表达。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狐假虎威》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狐狸和老虎两者作为讨论核心,让学生对这两者进行感性上的描述,挑选出其中概括性较强的形容词,再进一步对这些形容词进行表达,从而最终作为课文引导学习课文。

3.通过问题引导提高兴趣

群文阅读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最基础的知识内容。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群文阅读枯燥、乏味,很难围绕文章展开深度探索。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通过由浅至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语文知识中新奇、有趣的部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看来,是针对文章本身内容所展开的,但是如果对文章不感兴趣,不愿意了解文章,那么再清晰的思维导图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从导入文章到深入内核,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比如,部编版教材中的《大禹治水》这一课,教师可以抛出“古代科技没那么发达,该怎么治理水呢?”这样的问题导入,通过“鲧的治水方法合理吗?管用吗?”“大禹为什么不回家呢?”“为什么大禹治水方式更管用?”“你欣赏大禹什么样的精神?”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沿着顺序和思路学习知识。

4.以学生为主的对话互动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是会被新奇有趣、亲近自然和生活的事情所吸引,对于刻板的传统授课比较排斥。在新课标和“减负令”的双重要求下,教师也应当重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在群文阅读中提高学生互动的占比,但是教师在其中并不是无所事事的,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才能让学生围绕文章有效沟通。比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中的《灰雀》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篇课本主要以灰雀为线索,讲述了列宁和小男孩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一个扮演列宁,一个扮演小男孩,基于文章却又远丰富于文章,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列宁离开的时候小男孩和灰雀发生了什么,这样的对话互动强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使学生养成了爱动脑的习惯。

(二)抽象思维和表达构思能力搭建

1.通过思维导图表达课文结构

思维导图自身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表达事物结构,在小学语文的课文学习过程中,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当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结构,这是写话能力培养的第一步。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题目和大致内容从时间轴入手,梳理首先发生了什么、其次发生了什么、最后发生了什么。紧接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时间轴上的每一件事进行分层和分角度讨论,不必扼杀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是对学生有时可能过于发散的思维进行正确引导。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小柳树与小枣树》一课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以春、夏、秋、冬四个按时间进展的季节为思考基础,再分别指出四季中两棵树发生了什么,最终得出了什么道理。

2.构造写话框架和图像

写话能力在思维导图帮助下培养的第二步,应当是让学生构建在不借助外力独立看图写话的过程中的语言写话框架。这个步骤又分两个环节:首先由教师主导,给出指定的话题以及初步的思维导图,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教材“口语交际”部分“推荐一部动画片”为例,教师可以画出符合逻辑的、清晰的思维导图,围绕“要介绍的动画片”这个核心,叙述动画概况。这部分可以用一本故事书或其他能让学生联想到“概括”的图案来表达,接下来陈述学生喜欢这部动画的理由、认为需要推荐给班上其他同学的理由。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思维导图不同类型的混用,教师尤其要注意运用图画间距、大小、颜色,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其次,由学生主导,让每个学生誊抄模板之后,在纸上继续写、画关于自己要讲的内容,最终以思维导图和学生的写话成果的形式呈现。

3.假想与逻辑思考组合共建思维框架

以思维导图为教学方式的语文课堂,应适当强调思维的重要性,除了表达课文结构,并且理解图片产生联想之外,也可以结合起来,将假想和逻辑思考在特殊的情况下相组合,共建思维框架。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课文讲述了什么,或者是学生阅读课文挖掘真相,虽然这种直截了当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少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围绕题目抛出假想,然后再印证自己的想法,就学生酷爱的“寻宝”活动,有猜想、有目标,自己构建思维导图进行“寻宝”,最终发现真相,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文章内容,或是学生直奔结果效果要好许多。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的《父亲、树林和鸟》时,可由学生假想情节,猜测父亲是什么身份,树林中的鸟发生了什么,父亲对鸟有怎样的情感。假想之后产生逻辑思考证明自己的想法,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探究到最后,也会产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感慨。

4.通过变式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根据调查询问学生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根据文章展开联想,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联想能力设计变式授课方法,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教学。比如,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时候,由于课文充满了趣味性,情节生动,因此学生在学习文章时抱有极大的阅读兴趣以及充分的思考,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两份表格,一份是顾客提出变化的次数和内容,一份是学生总结的顾客和裁缝两个人的性格和评价。接着根据这份表格,教师可以变化角色,变为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让学生按照文章的行文逻辑,创作出不一样的故事,也可以变化环境,通过一位慢性子和急性子在生活中上演的故事,让学生从文章中学到塑造人物的技巧,同时也不能忘了文章最后的开放性结局,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变式和思维导图的结合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创作,基于文章但是超出文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不同种类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分为许多种,除流程性、双线式思维导图之外,还有发散性思维导图、括号性思维导图等样式,不同种类的思维导图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流程性思维导图在教学中主要应当运用在对学生实际写话表达逻辑的引导;双线式和发散性思维导图应当运用在写话表达中针对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看法;括号性思维导图主要运用在课文的理解中,呈现出整个课文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进行不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注意不同思维导图的选用与混用,以让学生不搞混、不厌烦作为首要目的,以完成看图写话作为最终目的。

首先,在课文的讲解方面,不同课文应当注意运用不同的思维导图。例如,叙述文应当使用流程性思维导图,将整个故事的框架阐述清楚;散文和诗歌应当使用发散性思维导图,将意象和修辞手法一一列出,也可以适当地融入括号性思维导图,以方便学生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对比类的文章应当运用双线式思维导图,更直观地让学生进行比对。

其次,在具体的学生看图写话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思维导图的筛选混用。在针对人的写话表达里,应当着重使用发散性思维导图,展开形容这个人的特质,接下来辅助以括号性思维导图,论述这个人的上述特质是如何在某个事件中体现的,又对这个人有什么影响,最终这两个过程都要在流程性思维导图中体现。在主要针对景的写话表达里,发散性思维导图的用处更大,在流程性思维导图“从近到远”的编排里让学生将景象一一填入发散性思维导图中,使用时可以直接以景色本身的大致方位、形状来制作思维导图。在主要针对状物的写话表达里,同样可以用流程性思维导图以该状物的轮廓作为构架基础,从上到下或者以其他顺序让学生填充形容词。

最后,针对描述一件事这类复杂的写话表达,应当让学生坚持最基础的流程性思维导图,按时间、空间顺序首先叙述,再适当地加入上述所说的各类导图,来描述事件中的人和物,最终导出事件结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遵循小学语文写话学习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逻辑通顺的思维导图也能够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实际运用中,思维导图能从学生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对课文结构的掌握,教师对思维导图本身的介绍和引导学生熟悉、对问题情境的设置等方面进行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学生特点,进行紧密的逻辑组织,以适当的思维导图辅助教学。

猜你喜欢
群文导图课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背课文的小偷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群文活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