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

2022-11-25 08:21杜寅春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

杜寅春

(灵台县梁原学区杜家沟小学,甘肃 平凉)

小学数学是学生在数学道路上前行的基础,决定着学生对今后学习数学的兴趣程度以及方法是否有效。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数学思维、运算能力等,因此,开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这方面的培训,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图、逻辑结构等,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顺应国家教育改革,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及其重要性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1)数感是关于数量间运算、关系、估算等方面的感悟。(2)符号意识是通过运用符号进行运算,发现其中数量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3)空间观念是根据平面几何图形想象其立体状态,判断其物体之间关系等。(4)几何直观是根据图形描述,借助几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对其进行预测估算。(5)数据分析是对相同数据不同分析,或者对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判断、分析。(6)运算能力是根据运算规律及法则进行运算的能力。(7)推理能力是数学中的基本思维方式,在进行数学运算及解题过程中经常使用。(8)模型思想是将问题抽象化,并用符号建立数量关系,求出结果及发现其规律。

(二)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形成良好的数字感知能力

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娱乐中建立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字敏感程度得到提升,并在实际生活中增强计算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字感知。这不仅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具有很大帮助,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难度更大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表达。学生通过计算积累,逐渐增强了对数量之间加减乘除计算结果的估算能力,有效缩减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数学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数学模型,将以往学过的知识和内容在模型中体现出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开展数学课堂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能够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在今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并且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小学数学虽然学习难度较浅,但是其知识范围较广,相关数学知识都会有所涉及。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若想单纯将小学生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独立整合所学知识点,并生成数学知识模型,提高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学生一点一滴的不断积累,最终通过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化数学语言表达

小学数学素养需要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娱乐中,经常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保证逻辑清晰。教师通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够看出其数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借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能有效提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相关物品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表现得更加直观,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课堂中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便于以后在课堂中熟练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题思路。

4.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小学数学是学生在数学道路上前行的起点,能为今后对数学学习兴趣及数学思维培养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需要贯彻落实相关工作,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学习的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层次没有达到标准,导致课堂教学无法保证其与教学内容的融入,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同时,一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且需要频繁参加学校会议,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核心素养理念进行学习和深入理解,无法将其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无法将核心素养重点体现出来,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只停在表面上。

第二,虽然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目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旧采取单方向输送知识的教育方式,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怎么讲,学生就如何学,加上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没有时间对教师所讲知识进行思考与分析,且课堂学习缺乏自主性。同时,由于学生数学素养以及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对此缺少综合考虑,导致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理解教师讲述的知识,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黑板、电脑一体机已经进入各个小学课堂。但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未对其加以使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质量差。

第三,以往开展教学时,教师只重视学生数学成绩,不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过于关注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教学经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强行融入数学素养培育,不仅没有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其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三、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路径

(一)注重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独有的性格特点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完善学生逻辑能力,促使其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其中,情境教学可分为故事、活动、生活以及问题式情境,应根据学生所关注的重点,对其进行具体运用。故事化情境适用于小学低年龄段学生,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教材中的画面整合成简短的故事,让学生感同身受,提高教学趣味性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生活化情境将数学趋向实际,让学生借助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加深理解的层次和记忆程度,促使其全面发展。问题式情境则是教师依据小学生求知欲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课堂所讲述的内容,创设出悬念问答模式,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学数字乘除运算时,便可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悬念的问题,如能被4整除的数字的特征,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并引导学生随机说出数字,教师随即对其判断并说出这个数字能不能被4整除,经过几轮精准的判断后,学生便会产生疑问。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模式,将学生带入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家里人买过东西吗?一袋牛奶4元,一箱牛奶24袋,那你准备付多少钱呢?买了一个西瓜16元,但发现不够吃,还需要半块西瓜,那你准备怎么付钱呢?利用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将付钱情景再现,引导学生交流与讨论。在交流后,教师可提出数字乘除运算表,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自学能力,强化数学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数学学习不仅仅依靠教师授课,还需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自我思考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需合理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确保教学科学、有效。教师应利用开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优化学生自学能力。除此之外,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以及地点限制,教师无法向学生展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解决遇到的问题。对此,教师可组织课后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最优化问题后,可根据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情况留下一道最优化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课后自我学习和思考。如果本年级组织参加农博园参观活动,已知每个班级学生35人,共有三个班级,教师人数25人。农博园共有三种购票方式:学生票每张20元;成人票每张40元;团体票每张32元,需要30人以上。制订一种购票方案,使购票所花费的金额最少。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告诉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在下一节课前对此问题进行讲解。在下一节数学课教学前,教师可邀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解决思路。如有的学生提出教师和学生可以各自购买成人票以及学生票,计算出所花费总金额为3 100元;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全买团体票,计算出所花费总金额为4 160元等。教师可向学生提问:那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购票方案?你认为上面两位同学所说的购票方案是最优解吗?在没有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说:那同学们看看我这个购票方案怎么样?我们为教师补充5人组成团体,剩下学生单独购买,那么我们所花费的总金额为2 960元。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比这种购票方案更优的解了?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方案,从一种方案到多种方案,有利于学生参与讨论,并充分体现课堂的自由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力量,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困惑,推动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需要教师改善原有的师生之间不平等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课堂互动交流。通过教师对问题的设定,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教师针对学生问题的点评和讲解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活跃的氛围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数字比大小的内容时,教师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向学生提问:由七个千、六个十所组成的数是什么?那由六个千和七个百所组成的数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中所组成的数字哪个大哪个小?有没有同学能够回答出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随机抽选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点评;也可继续提问:那说说看,是怎么进行大小的比较的,分享一下经验。如果学生未能回答出问题,教师便可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助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等到有人帮助其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便可向没回答出问题的学生发问:你现在知道哪个数更大了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体现了数学教学中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互动的过程,是有效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

(四)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思想

数学学科从出现一直到现在,其中含有很多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根据数学发展史不难发现,数学发展离不开无数数学家对前人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核心素养,当学生发现课本知识与认知出现冲突时,应引导学生突破以往权威观念,具有质疑的心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积极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认识。同时,教师需要融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新问题,并给予其表扬,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寻找答案。

(五)构建数学模型,提升知识归纳能力

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知识中的公式、概念等运算系统,针对一些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符号解决其数量及变化规律的模型。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数学模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归纳能力,同时确保学生在吸纳新知识时,顺利通过数学思维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课本当中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及具体描述的知识点融入体系当中,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帮助学生搭建更具价值、容易理解、加深印象,实现学生思维创造的综合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述“鸡兔同笼”相关问题时,可从课本上较为简单的题目入手,如鸡兔12只,脚28只,问鸡兔各几只?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寻找答案。学生可以用圆圈来代表动物总数量,并用直线代表脚。在10个圆圈上都画上两条竖线,假设全都是鸡,经过数数后发现脚的数目不够,再让学生逐一添加两条竖线,来凑够28条竖线。学生在画画中可以发现答案,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可逐步将题目难度增加,如笼中鸡兔共48只,脚116只,问鸡兔各几只?学生发现当数据过于庞大时,画图并不好用,便会在画图过程中发现问题规律,并主动构建模型,发现数学规律。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不断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依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数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