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小学中年级新授课前置性作业设计研究

2022-11-25 08:21陆逸茹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梯形前置新知

陆逸茹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江苏 昆山)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新授课教学,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应该遵循生本理念,即从小学生年龄特点角度出发,根据其思维发展规律,通过作业调动其知识储备,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部分学习经验,且逻辑思维也逐渐向抽象思维领域发展。因此,需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以利于学生展开探究。

小学中年级数学课程的新授课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综合确定。新授课的作业内容可以是各种基础知识,包括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公式或者数学性质,作业布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前明确学习重点。以生为本理念下设计前置性作业,可辅助新课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中年级新授课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目标定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前置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如课前对学习内容没有丝毫了解,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授理解起来就会很费力,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事倍功半,教学进度有时也会受到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新授课主要是围绕数学概念、法则或者性质的讲解而展开,教学目标即为让学生体验、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教学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和总结等能力。在生本理念的运用下,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内化知识。在此期间,学生需要经历知识的加工和重构过程,利用自身经验,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或者自主探究等活动学习知识。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会受到其原有知识的影响,如果原有知识基础不牢固,那么其在新知学习阶段就可能出现错误,还有可能进入学习误区。所以,前置性作业设计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知识经验,寻找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更好地展开课堂学习。

前置作业一般也被称为“前置性学习”。教师在准备新课教学工作前,往往会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自主性或试探性学习有关的知识点。也有教师在新授课前设置一些核心知识点让学生采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将课堂教学活动前置,提前到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性活动,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完成前置作业时,对自己不懂与困惑之处,印象特别深刻,这样在学习新知时就会留心。其针对性更加鲜明。

二、中年级新授课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复习旧知

旧知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为其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在教学新知以前,需要教师分析学情,利用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帮助其搭建学习平台,辅助其展开知识学习。具体而言,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源头和应用之处,还需要和学生沟通复习,使其回忆。同时,回忆内容应该贴合新知识。在复习内容的设计方面,通常可选择提示类问题,可以通过填空题的方式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桥梁,帮助其理清知识关系。

(二)探寻新知

新知探索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新授内容,也是前置性作业布置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情和教学目标,保证设计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索环节并非一成不变、模式固定,还需要教师展开预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保证作业内容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对新授知识形成浅层次理解,这样才可达到目标。与此同时,新知探索还可以在课堂上加以拓展,按照该环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其进行答疑解惑,使其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理解。

(三)提问环节

提问环节需要学生基于探究阶段所遇困难提出疑问,或者明确其想深入了解的问题。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也爱提问。然而可能受到知识广度、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其提问的价值不高。此时,教师可以先为其提供范例。当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学习经验以后,其问题意识也会不断增强,此时就可独立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提问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强化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评价

评价主要是学生对自身作业完成情况展开评价,在评价的同时进行学习反思,明确自身学习状态,找到不足之处,及时和教师沟通,辅助教师掌握学情,为课堂授课策略的选择提供支持。

三、生本理念下中年级新授课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案例

(一)案例一——认识年、月、日

1.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

在学习本节课“年、月、日”相关概念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这类时间单位,并且在生活当中对“年、月、日”相关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能为其自主探究学习概念,并且掌握不同时间单位提供支持。中年级学生知道一年共有12个月,每个月30天左右,每星期有7天,但是,他们对具体月份各是多少天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但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够通过观看日历或者利用手机万年历等方法完成对新知的探索。

2.前置性作业设计方法

本节课的作业内容可做如下设计:第一,在旧知复习阶段,设计问题:同学们记得以前所学的“时、分、秒”内容吗?请你说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设计填空题:国庆节是()月()日?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 )年()月()日?第二,为学生展示一张年历卡,要求其将表格当中的年份、每月日期、全年天数填写完整,并且观察表格,总结规律。第三,要求学生写出自学阶段面临的问题,或者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前置性作业设计反思

本节课前置性作业设计可以充分将以生为本理念反映出来,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新知探究方面,教师注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激发,通过复习让学生进行回忆,并且利用特殊日期激活学生脑海当中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探究环节,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设计表格填写任务,要求学生任意写出连续四年每个月份的天数,并且观察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问题具备开放性特点,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生成性资源。在提问阶段,激励学生表达疑惑,预设问题。学生可能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月份天数不同?为什么2月份的天数不是固定的?这些问题具有个性化特点,能够为课堂教学增加更多材料,趣味性十足。在授课阶段,利用小组展示的方法对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在小组交流和探究过程当中,各成员可通过表格填写发现规律,并且加以汇总。小组代表展示完毕以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集体智慧,丰富探究流程,使学生对新知形成深刻的理解。完成前置性作业以后,学生对各月份天数特点就能形成深刻体会,但是对“四年一闰”这一规律发现较为困难。此时教师可以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快速发现。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讨论,这样为其认识概念提供了更多素材。

(二)案例二——梯形的面积

1.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梯形的面积内容讲解需要运用转化思想,本节课属于探究类课程,需要学生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如果直接让其预习教材,学生可能跟着教材思路顺利完成推导过程,但是可能对其自身思维发展造成阻碍。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问题解决方法,需要为学生提供探究平台,使其经历探究过程,完成知识构建。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而且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课前适当引导能够调动其探究欲望。

2.前置性作业设计方法

在旧知复习阶段,仍然以问题的方式展开:同学们学过哪些图形?这些图形面积如何计算?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在新知探索环节,提问:怎样将梯形面积求出来?让学生将心中所想写出,之后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和拼一拼等方式验证猜想。在提问环节,可以将学习困惑写出来,还可以将自身在探究环节的发现写出来,并且思考“平面图形是否全部可以通过转化思想的运用求面积”。评价阶段同样可以利用自主评价、教师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式完成。

3.前置性作业设计反思

由于本节课作业具有探究性,设计环节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侧重于其问题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复习阶段,利用学生掌握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激活其知识体系,使其运用知识迁移方式联想梯形面积可能和长、高等相关,并且利用转化思想将梯形面积加以转化,变为学过的图形,进而计算出其面积。新知探索阶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梯形面积有全面了解,并且能够经历面积推导过程,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根据教学重点提出研究问题:如何求解梯形面积?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通过动手实践验证猜想。从前置作业当中筛选课堂交流素材,辅助学生验证不同题型应该运用不同的方法转化,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利于学生感知攻克教学难点,还能解决学生课前学习存在的疑问,对梯形面积的适用性有深刻了解,掌握数学方法及学习技能。

总之,对于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十分重要。新课讲授以前,结合新课内容,运用生本理念,明确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目的,制订完善的设计流程,关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还能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授课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梯形前置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精准的声音还原 Yamaha CX-A5200前置放大器
自卑的梯形弟弟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自媒体,高中生物前置性学习的“好帮手”
新知
新知速递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