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2-11-25 08:21袁雅韵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拓印体验式美术

袁雅韵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 昆山)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提倡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在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中,要重视以学生为美术学习的主体。体验式教学作为近年来大力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或亲身体验,真实地感受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和美妙,对生活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实现美术教育效果的提升与完善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作用。

一、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一)体验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性

美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现行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美术技能学习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及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感知艺术美、理解生活美,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术作品。如通过泥塑美工游戏,体验泥团的美感、趣味与可塑性。这类体验性美术手工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美术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大脑思维与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获得对美术学科的感悟与认知。然后再通过进一步深入的实践体验,加深感官知觉,及时调整与提升自己的美感认知思维,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取美术创造与成功的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要重视教学双方的交融性

教师是美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美术教学尤其是教材中的内容则是相对固定的、静止的,呈现出被动性。这一特性是造成学生自主学习障碍的原因。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要想方设法让教材中固定、静止、被动的学习内容鲜活起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与美术教材固有的教育功能,有机融入体验式教学机制和方法;要重视教学双方的交融性,使美术教学内容具备开放性,充满趣味性,饱含生命活力,从而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始终充满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充满生活色彩的、新奇有趣的美术小故事和游戏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美术小故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美术游戏活动如“盲人画眼”“画龙点睛”等,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

(三)体验教学要关注课堂教法的灵活性

新课改的美术教育目标对专业要求有所降低。小学美术课堂应该把培养、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放在首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安排、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成长的需求,注重在课堂体验教学中对美术教学方法的多维度体验和多感官尝试。尤其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教学活动。如按美术学习的类型,可进行触摸式感觉体验、视听式情景体验、情感式审美体验、参与式活动体验、实践式创造体验、评价式交流体验、成功体验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找到准确的切入点,主动对预设的教学方案及时做出灵活的生成、变通与调整。在此基础上,营造出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的教学氛围与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取体验、感悟与认知,从而获得全方位的提高与发展。

二、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以情感促成体验

情感体验指的是个体对某种情感的内部感受,是一种以感性来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指的是创作者(艺术家)披文以入情,进入自己所创作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感同身受,情动辞发;与之共情,哀之所哀,忧其所忧,全方位地与之共同体味感情,同时把自己的个人体验有机融入艺术形象中。

情感体验教学模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感体验教学模式建构在情境性、动机性、情感性之上。情境性是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多种教学因素,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和谐、鲜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动机性则是指运用美术课程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深入挖掘美术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内在动力;情感性就是要注重充实与丰富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具,以自己生动而充满趣味的教学语言,辅以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技术来唤起小学生的积极情感,激活他们的主体意识;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凝固的旋律,让学生探寻美的真谛,学会对美的鉴赏。让自己的情感与雕塑交融,与绘画交融,与色彩交融,与线条交融,与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直接、有趣的美术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探索性、尝试性的体验,并且在体验中求乐、在体验中求得。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模式,情感体验教学模式在色彩与线条、欣赏与创作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情感氛围的营造,还是学生情感投入的调动,都拥有最广泛的应用空间,尤其在美术作品的审美教育方面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人美版六年级“画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先讲一棵大树的故事,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体验环境。然后引导学生截取这个故事中的某个片段作为自己绘画的内容,使学生明白通过听觉感受的事物可以借助视觉再现出来。然后再启发学生将自己感受最深之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尝试用线条与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在有趣的学习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二)以感统促成体验

所谓“感统”就是感觉统合的简称。人类遗传基因有一种天然的感觉统合基本能力。每个人一出生,便拥有这种先天性的能力(本能)。然而,这种本能必须在婴儿与环境的互动中,不停歇地顺应反应才能健康发展。如没有感觉统合能力,人的身体与大脑都无法健康发展。一个人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处于感觉统合之中,人脑对身体感觉器官输入信息的统合能力必须充足。否则,人脑与感官之间便会协调不佳,出现混乱,导致感觉统合失调。可见,感觉统合是人脑和感官相互磨合、相互协调的过程。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美术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作品、认知作品,获取审美知识,获得感官体验。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人们的视觉因素在美术教学中起尤为突出和重要的作用。无论平面还是立体,无论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真实还是虚构,其视觉感受都能给人们带来丰富多样的综合性体验。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捏一捏、拼一拼等活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体验学习的空间。

例如,人美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痕迹”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教学内容,属于版画系列的范畴。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品(如硬币),通过玩赏、触摸体验物品的凹凸不平。再尝试敲印,探寻纹理效果显现的原理———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成就神奇的效果。借此启发学生对拓印的纹样展开合理联想,再通过简单的添加、修饰,最后完成作品。

(三)以合作促成体验

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对知识(学习的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作为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是相对固定的、静止的,且具有被动性、封闭性甚至排他性。这一切都为学生主体增添了不少麻烦与障碍。学习主客体二者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通过合作体验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互动获知的快乐。在合作体验教学中,美术教师的作用就是想方设法使固定的、静止的教材动起来、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材固有的教育功能和内涵,有机地融入合作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教学方法,将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变为充满趣味性、开放性、实用性的各种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美版三年级上册“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先看看、玩玩、摸摸、闻闻,初步体验对树叶的感觉。树叶的形态各异,有卵形、心形、掌形、扇形、针形、披针形、带形等,且色彩丰富,脉络清晰,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用树叶印画的兴趣,充实他们对树叶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树叶形态的美,让大家想想看树叶像什么。然后,教师出示事先制作好的小动物树叶拓印画,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拓印图画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创造出多种叶形的组合,展开奇妙的联想,拓印出青蛙、小狗、机器人等。拓印好后进行粘贴与美化。一幅幅形态逼真、妙趣横生的小动物图案便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拓印图画成功的喜悦,而且还充分体验到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作为近年来大力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让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拓印体验式美术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拓印”走进美术课堂
美术篇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魅力拓印,拓印美丽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体验式教学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的实践探讨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