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22-11-25 08:21林文斌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技能小学生游戏

林文斌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福建 福州)

基础教育关乎国家未来。小学体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文章通过小组学习、创新游戏教学、融入教学思政以及个性化教学等方法研究和探索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路。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国家大力推进“双减”政策。为响应号召,让学生爱上体育,增强体质,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师讲生练”往往激不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要想让小学生爱上体育课,那就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改变教学模式。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尝试把游戏引进课堂,并不断探索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

一、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教育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强,生动有趣的事物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游戏对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对游戏活动充满热情,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容易集中注意力。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将游戏渗透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上课环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既能学习与体育相关的技能,又能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二、游戏化教学的特点

(一)游戏化教学的竞技性

体育游戏化教学设计包括竞技与趣味两大方面,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掌握技能的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小学教师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游戏化教学模式,将竞争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体育知识和技能对自己的益处,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高度的注意力学习技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在团队活动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团队协作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下垫脚石。

案例:小学生接力跑游戏教学,其目的是锻炼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精神。游戏方法是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各组的男女比例相等,身体素质相当,以确保比赛公平进行,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比赛结束但学习不停,赛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在划分区域内讨论比赛的成败,在讨论中吸取教训。通过讨论,小组学生能提升小组集体荣誉感,在成功或失败中提升自己。在下一个周期的比赛中,教师再次组织小组进行赛前动员,小组成员相互鼓励,形成合力,争取在比赛中有更佳的发挥。通过这种竞赛方式,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也能借着竞争来实现自我,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游戏化教学的知识性

虽然体育教学模式常以趣味性教学为主,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游戏教学的知识传授。游戏化教学以自身的兴趣爱好为起点,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为主要目标,而不是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单纯地玩耍和放松身心。因此,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以讲解体育知识与技能为基础,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还是以分组接力跑为例,教师要将比赛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和不理想的教学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研究。有的学生在练习接力跑时,配合不默契,没有在接力区内就传接力棒。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应耐心为学生讲解规则,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接力比赛,要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化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竞技的公平态度。在为学生讲解和改正以后,教师再重新组织接力比赛,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与知识。另外,小学体育教师也应做好教育工作的引导和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进行游戏化教学,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三)游戏化教学的情境性

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体育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

案例:以急行跳远为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困惑,并且难以掌握跳远的技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课程开始时教师以“体验乡村美景”入手,带领学生绕预设的圆形场地慢跑,开展“小羊小羊吃草”的游戏(抢坐垫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动作简单、节奏感强的拍手操庆祝成功逃离危险,预热身体并引导学生进入轻松、愉快的学练氛围。课的基本部分,创设情境“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我们该如何过小河”导入“蹲踞式跳远”的学习,这时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方法,最后教师示范最佳方法,使学生建立起“急行跳远”的动作表象。接着组织学生做原地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练习,使学生感受到踏跳以及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教师可以逐步增加练习难度,通过行走上一步跳过横放的垫子、上三步跳过纵放的垫子、放松跑跳过不同高度垫子的练习,使学生逐步熟练助跑与起跳动作的衔接,掌握如何跳过一定的远度和高度,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小学阶段属于启蒙教育教学的关键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随意运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应该关注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概念认知尚且不够,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学生成长规律进行体育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分层和协作思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加集体荣誉感。教师在游戏分组中要应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对分组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每组的水平都基本处于一条水平线,将差距缩减到最小。如在传球游戏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组完成的次数最多,哪个组就获得胜利。学生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差不大,在实力相对均衡的游戏比赛中会更加投入,在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下完成传球活动,争取团队胜利,在乐趣中培养了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创新游戏形式

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确保所制订的游戏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多听取学生的建议,这样能保证教学方式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当新型的游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游戏环节,打造趣味课堂,时刻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制订新的游戏内容,这样学生对体育教学就会充满期待。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腿部及核心力量训练时,不仅仅只是采用单一的、枯燥的蹲起、仰卧起坐等训练手段,而要创设新颖的团体协作游戏方式,先从两人背靠背相互配合完成从坐垫站起到直立,然后再慢慢增至4~6人团体协作至完成任务,在提高腿部及核心力量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团体协作的能力。新颖的游戏不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还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养成终身学习的好品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保证游戏化教学的“新鲜度”。

(三)品德教育渗透策略

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跑步中,激发学生的意志力和勇于超越自我的潜能,依靠自己的拼搏努力获取比赛的胜利,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竞争的意识。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跑步游戏,在比赛开始前,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体育竞技精神,告知学生不要因为成绩而有意违反游戏规则。如果有些学生不擅长跑步,对跑步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贪吃蛇”“校园寻宝”等趣味耐久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讲一些成功人士的逆袭故事,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将体育运动中的精神渗透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基础。

(四)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在班级这个小集体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想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全员都参与到游戏化教学中。比如,教师要设立多种球类项目,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将教学方式自由化、多样化,同时,根据各个项目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课堂变得丰富有趣,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游戏化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五)教学环境保障策略

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基础保障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场地,所以必须要用心挑选场地,使场地处于整洁、安全状态。因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所以要及时清理掉各种障碍物,尤其是石子、砖等尖锐东西,避免对学生造成意外伤害。如果突发意外情况,一定要将学生及时送到医疗机构进行医治,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不仅要建设或整合场地,还要为游戏化课堂增添合适的体育器材,确保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于损坏的器材也要及时修理或更换,防止影响上课效果。在上课过程中,也要保证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尽可能避免出现打闹情况,营造出良好的课堂环境。

四、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体育教学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游戏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体育教学形式的主要形式。所以小学教师应当在体育课堂中融入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体育游戏的魅力和体育精神,使课堂更具有实效性,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技能小学生游戏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拼技能,享丰收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是小学生
画唇技能轻松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