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2022-11-25 08:21赵国民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长方形教师应评价

赵国民

(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镇马家岔小学,甘肃 白银)

数学是一门以锻炼人的逻辑性思维为主、培养人良好思维品质的科学,在学生眼中,常被誉为“学科小霸王”;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是其他科学研究的主要工具。小学阶段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数学课堂作为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既是神秘的、深奥的,它是智慧与智慧之间的交流、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同时,它似乎也是枯燥无味的,复杂的逻辑、严谨的推理以及冗长的公式让人难以招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构建简单而不乏意义的数学课堂俨然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笔者将从“教得出彩、学得出众、师生互动”三大方面着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教得出彩

(一)构建兴趣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积极的因素,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功课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仿若一种魔力,能够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可见,教师要想教得出彩,必须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这一环,积极构建兴趣为主导的数学课堂。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营造浓厚的兴趣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为进一步构建高效率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小商店”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以兴趣为切入点构建兴趣课堂。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并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导入,如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小动物商店”视频,让学生对每个小动物“购物”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之后,利用教室中的资源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建构兴趣课堂。

(二)优化教法

传统教法已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固定的教法容易使他们产生疲惫感,他们迫切需要多样化的教法来满足自身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的教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从改变教法的角度入手。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并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前提,通过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导入,如以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为例,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征,初步思考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之后,教师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生活中的长方形周长,通过摸课本、量长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进而,教师再挑选任意一组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本组学习成果,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最后,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重点知识,使学生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另外,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思考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完善评价

教师应在原有的评价观念上展开创新,积极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增强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合理的评价中获得来自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以期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以评价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指导,对现有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首先便是要在观念上做出改变,一是要改变单一的方式,树立多样化评价理念,把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从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在评价方法上做出创新,如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同时,又要把握学生心理,使其保持客观的学习心态;又如,对于学习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应采取成长记录评价法,记录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等,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学习信心。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学得出众

(一)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一环节,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意识的反作用下体会数学知识生成过程,从而为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课内容时,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分成两个小组,之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多个生活场景,让小学生初步明白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展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整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引导每组学生在课堂上边做边思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困惑,为学生总结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如通过故事活动、生活案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故事活动为例,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树立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意识,为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二)掌握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指导学法,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应从学生的学法入手。一方面教师应以教法指导学法,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以旧知识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从长方形面积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共同展开“操作”活动,先让学生自主将长方形裁剪为平行四边形,再带领学生一步步地去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特征到面积,使学生逐步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讲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多边形的面积,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参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梯形面积展开探索,而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和归纳,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此一来,既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又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基于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从改变学生的观念和行动入手,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好习惯为学习带来的益处,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习惯的使然下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善于问,敢于问,让学生明白学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在于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错误的习惯,发现自己的错误是进步的表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学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从错误入手,建立错题本,以错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做题中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如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使学生能够把审题放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另外,在课下,也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现象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铺平道路。

三、师生互动

(一)行为互动

一个人的行动是一个人观念思想的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基本的莫过于行为之间的互动,只有在学习行为上达成统一,才有可能使教学达成共识。因此,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立足于自身的行为习惯,展示正确的数学学习、听课、回答问题、做题等行为,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意识,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有效模仿,并根据自身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课堂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变得更加“鲜活”,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情感互动

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互动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情感互动意味着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心灵领域达成一定的默契,而这种默契既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又是提升课堂教学境界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最终使学习活动由师生行为过渡到情感相互依靠。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把握他们各自的情感需求,通过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师生同心及良好互动的课堂氛围,以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在当下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对教学、教材以及学生发展有全局规划,使学生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使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长方形教师应评价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小长方形找朋友
有多少个长方形
教师应如“水”
铺瓷砖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巧替换,妙解答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