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思考研究

2022-11-25 08:21刘爱琴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延时家长

刘爱琴

(甘肃省玉门市教育局教育研究室,甘肃 玉门)

本文由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展开论述,从课后延时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工作人力资源支持、服务监管、服务工作财政保障、服务工作后勤保障这几个方面,对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进行了思考,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服务措施,希望能够为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落实和推行提供有效依据。

一、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尤其是在“三孩”开放之后,家庭的经济压力大幅度提升,这使双职工家庭模式逐渐成为当前主要的家庭模式。在此背景下“双减”政策的推行让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导致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上班时间冲突,引发了食宿、课后教育、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目前已经有机构提供专门的课后托管服务,但服务收费对部分家庭来说比较高,导致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为此,中小学校通过推行课后延时服务,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减轻家长的养育负担,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对于民生、教育均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小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最受关注的群体。在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入与贯彻下,国家积极出台了“减负”政策。这主要是因为现如今大多学校和教师都给学生太多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好奇心和兴趣。“减负”政策的积极推进,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难题。早在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当中明确强调了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作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全面推进,能够在很大层面上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甚至都能够在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由此可见,长期不断地贯彻和推动课后延时服务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现如今我国在中小学生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我们应该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放学后的接送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和家长的一大难题,而这种延时服务工作能够非常有效地利用学校内部管理、场地、资源等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学校在合理的范围内增设延时服务,主要是为了便民、利民服务,始终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放在首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更加优秀、全面的教育。当然,现代化的校园教学理念也是建立在国家政策引导之下的,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创造基本的前提保障。学校延时放学时间,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更加良好的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思考研究

(一)优化服务内容

目前,“二孩”家庭逐渐增多,经常会出现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孩子分别在不同的年级,或一个在中学、一个在小学,而中学和小学以及不同年级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存在差异,这样即使得到了延时服务,依然不能解决放学时间差的问题,因此,学校可以考虑额外增加“弹性离校”服务内容,允许家长通过与学校进行沟通,按照其需求提前将学生接走,为家长提供便利,真正体现为民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课后教育问题,学校还可以对服务内容进行充实、优化,在提供基础的看护服务的同时,有效运用现有条件,设置一些兴趣课程、课后辅导服务,以保证学生的课后教育。但在此过程中,应当符合“减负”政策要求,明令禁止集体补课等行为,教师可以考虑在延时服务期间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参观纪念馆、观看教育电影等,由此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优化服务工作内容。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课程中学到了课文《智取生辰纲》,那么在当天的延迟服务期间,就可以考虑为学生播放《智取生辰纲》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能够借此回顾课程内容,培养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服务内容优化上,学校应迎合家长的意识,并定期组织问卷调查活动,或在线上征集家长对延时服务的需求,为服务内容优化工作提供明确方向,提高服务工作开展效果。为此,在服务工作中,政府、学校可以考虑建设相应的建议、意见反馈平台,如确立校园网站、公众号等,为家长提供一个与学校、政府围绕延迟服务的畅通的建议反馈渠道,推动延迟服务内容的持续优化。

课后延时服务能够在很大层面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主要的就是课后延时工作的全面推进,能够在中小学生学习内容上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丰富中小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学校可以积极地将校园内部的环境和课程进行整体的改革与创新,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艺术的独特美感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中学生而言学校则需要将更多有价值的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让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真切地感受到快乐。

(二)强化服务工作的人力资源支持

当前出台的关于延时服务的指导意见,仅提出了家长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享受该服务,但并未给予教师自主参加的选择权,大部分中小学通常会要求所有教师都要接受该服务。而事实上,对于参与延时服务的教师来说,其相应补贴较少,使得其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延时服务的效果产生影响。为此,中小学可以考虑给予教师自主选择的机会,并给出更多的补贴,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为延时服务提供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支持。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制订一套规范、合理的延时服务教师补助方案,促使更多的教师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服务工作中,打造出一支有热忱、高质量的延时服务工作团队,强化工作的人力资源支持。

一般来说,执行延时服务工作的人员为本校教师,而对于一部分教师来说,即使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补贴,其参与服务工作的主动性依然较低,此时,如果仍要求此部分教师负责延时服务工作,就很难保证服务工作质量。在此背景下,学校可以考虑引入校外力量来推动延时服务的开展,以充实服务工作团队,为服务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及课程资源支持。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考虑向校外的美术馆、少年宫等教育场所发出邀请,并将这些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引入学校,让其在延时服务期间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知识面,由此在保证人力资源支持的同时,提高延时服务工作质量。此外,学校也可以积极与公益机构、社区取得联系,委托社区、公益机构推荐一些工作能力强的志愿者,让其帮助学校开展延时服务工作,或者直接构建一个网上报名平台,鼓励大学生社团、学生志愿者报名前往学校,参与延时服务工作,充实延时服务的人力资源,保证延时服务的有效落实。

(三)提高服务监管工作力度

在延时服务中,学校应当秉承“专款专用”的原则来进行此项服务收费的使用分配。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学校应主动打消家长的疑虑,并建立专门的延时服务工作支出账目,且应定期向家长公示账目明细,接受家长的监督。此外,物价局、教育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也要仔细检查账目明细,并采取定期检查、抽查等手段进行账目监管,保证学校能够有效履行相应的职责。有效地看护学生,保护其人身安全,是延时服务的基本工作内容,学校需做好安保人员的值班工作安排,并接受教育部门的监管,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延时服务工作落实效果。

在教育监管领域内,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政策上,均存在一个基本共时性的配套体系,即问责体系。该体系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延时服务的质量,促进延时服务效能的充分发挥。在监管中,问责体系不仅要包含教育主体,如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还要涵盖相关的政府监管主体,由此构筑出上下贯通的问责监管体系,以大力监督、推进延时服务质量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明确划分各个教育主体、监管主体的责任,督促其共同建设延时服务体系,推动延时服务水平的优化发展。

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安全机制的有效运行。在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积极遵守相应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对离校较晚的学生负起安全管理的职责。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还应该不断地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能真切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学校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应该明确校园内部各个工作人员自身的职责,避免出现学生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现象。

(四)做好财政保障

财政支持是延时服务开展的基础条件。而就目前来看,为了保证延时服务的质量,学校往往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作为支持,但如果因此提高服务收费,那么延时服务相较于校外的托管服务就会失去优势,降低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在此背景下,各地依据相关的指导意见,均确立了公益性的服务导向,并明确了学校、家长、政府财政分摊的服务费用支出方案,而根据上文论述,增加收费不可取。因此,现阶段,适当增加财政投入,是当前较为可行的财政保障方案。

对于我国来说,延长服务类的教育服务起步比较晚,而在发达国家,相关的服务运行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因此,在财政保障方面,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让成本运行更加合理,增强财政保障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延时服务的性价比更高,学校还可以从专业的教育机构处购买相应的服务,借此使学生在延时服务期间可以获得音乐、舞蹈、茶艺等兴趣课程资源,促进延时服务的提质增效,提高财政保障效果。

(五)改善后勤保障

考虑到家长的上班时间,大部分学校设置的延时服务结束时间在下午五点之后,此时学生通常会感觉到饥饿,因此,可以考虑在下午三四点时向学生提供点心、水果等,如果服务结束时间在六点以后,则可酌情提供晚饭,由此实现对延时服务的后勤保障,提高延时服务质量。但是关于延时服务的相关指导意见,并未提到要求校医全程参与,这使得在延时服务期间,学生一旦受伤、生病则无法接受及时的医护处理,所以,在后勤保障方面,学校也应该在延时服务期间安排校医值班,增强后勤保障效果。此外,中小学往往会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教学上,经常会忽视后勤保障,导致上述各项后勤保障方案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为此,学校需要提高对后勤保障的重视,并将各项保障措施写入后勤工作制度中,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措施对后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保障工作的落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学校需科学、合理地设置后勤岗位,并明确划分相应的岗位职责,让后期保障工作责任得以层层压实,创造优质的延时服务条件,同时,学校也需要定期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将相关的政治理论、业务工作知识传授给后勤工作人员,使其能够正确认知、看待后勤保障工作,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由此促进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的精准、高质量落实,推动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水平的优化发展。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学校应该积极地从多个角度入手,保证延时课程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课程的建设,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征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延时课堂服务工作,用多种不同的展现形式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学校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努力,在长期不断的探索中,使学生的潜能和综合素质都会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在延时的课堂学习当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维持好课堂纪律,让更多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班主任教师也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这对我国未来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六)提升课堂质量

中小学课堂延迟服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积极地完善这一机制,能够非常全面地提升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的质量。在现代化的教学机制和理念下,教师把课后的延时工作内容积极融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中,适当地将现代化的延时课堂内容融入整体的服务机制和评价体系中,也能更加全面地提升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最大限度地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以及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积极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延时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部分,对中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小学校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品德能力为主,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延时服务中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现代化有特色的课后延时服务体系当中,学校能够更加全面地满足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学校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双职工家庭的需求。在中小学教育中,学校借助课后延时服务,能够有效化解因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之间的而引发的学生课后学习、人身安全等问题,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效率,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延时家长
事业单位后勤保障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课后延时服务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强化疫情防控后勤保障
课后延时中如何优化不同年级学生活动效果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两栖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研究
家长请吃药Ⅱ
一种“死时间”少和自动校准容易的Wave Union TDC
犯错误找家长
宋湘延时答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