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11-25 08:21宋文忠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活动

宋文忠

(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盐集中心小学,甘肃 永靖)

随着我国经济、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发严格,包括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十分重要,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适应教育改革和现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当前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策略,为后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小学语文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要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因此,要明确当前教学的基本现状,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从而强化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一)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在步入小学阶段后,语言表达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用词不够准确,语句之间衔接不够恰当,且逻辑层次不清楚。第二,口头禅较多。第三,语言不够规范。学生往往习惯用一句简单的句子表达个人想法,却无法连贯结合,因此,要在自然语境中让学生掌握交际的主要措施和策略,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让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由于生理因素的发展,学生最容易学习的是语言,如果错过这一段关键时期,则语言学习能力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使用方法,了解语言的使用规则,并不断纠正个人存在的错误,使口语表达更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二)语文学科的需要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学生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存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能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能帮助学生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学会理解课文,增强书面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含语言能力、听说能力,这是学生开展交流活动的基础,受到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口语交际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克服与他人交流的心理障碍,并激发讨论的兴趣,可以以自我介绍或者介绍某件事物为主题,让学生综合锻炼,发展能力,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开展情感交流,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这些都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精神。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学生日常与教师、同学及家长的沟通交流、信息传递都建立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且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使大家的沟通更便捷,口语交流频率远高于书面交流。因此,在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锻炼,可以更好地培育其交流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但就目前来说,口语交际课堂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现做如下分析。

(一)不够重视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口语交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教师仍没有意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只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责任划分给家长或日常活动中。另外,一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存在认识误区,将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理解为语法知识的讲授,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而忽视了表达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只作为一门辅助性的课程出现在课堂中,学生缺少锻炼平台,教师也没有对口语交际本质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忽视了口语交际是一项信息交流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适应能力,导致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目标无法得到落实。

(二)分类模糊

大多数教师在制订口语教学目标时存在一定盲目性的特点,想要提升口语交际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策略,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表达的时机,并延长互动的时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另外,教师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并没有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制订教学流程,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和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也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以活动为主。而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因此,要开展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内化口语交际的主体内容。除此之外,口语交际要与书面语言相融合,但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经常将二者分离开来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导致学生无法将书面和口语进行对比与融合,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内容繁杂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时,其内容并不清晰,也无法深入理解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固定在同一模式中,将课本内容作为唯一教材,只片面进行理解,导致教学空间存在局限性,课本内容只是口语交际教学的载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口语交际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其次,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只重视口语训练,往往忽略了情境创设,忽略了交际的真正含义,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引导学生理解在不同语境中如何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没有让学生形成具有自我独特特征的语言风格,更不能进行流利的口语表达。在评价时只运用统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这不利于学生语言风格的形成,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更有甚者,对学生的正常成长及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

(一)营造氛围

想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就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针对性地开展口语训练。在前期,教师要重视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在课堂中不仅要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还要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关心、爱护学生,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愉悦的情绪。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敢于表达自身观点,并积极进行思考,从而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能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学习“制定班级公约”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造自由、平等、宽松的环境,让学生针对普遍现象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在课后应怎样维持班级卫生”,以此为中心开展讨论,使学生能明确公约的概念,并形成爱护班集体的观念。

(二)开展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形成双方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确双向互动的概念,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听与说,因此,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中要做到互相启发,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主要方式,教师在课内可以开展活动,包括辩论会、小游戏等,让学生能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形成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成果,在实际锻炼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列举某一人物,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让学生展开辩论,部分学生会认为刘备懦弱,遇事喜欢哭诉,而部分学生认为刘备是一个机智的人,他能针对不同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将不同观点分成两类,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找到辩论中的观点,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口语表达中的逻辑性。

(三)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要在真实模拟情境中进行,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更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学生在步入小学后,心智仍处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让学生体会直观、形象的事物是最容易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一些实物,包括玩具、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要利用课本中的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如在学完“牛郎织女”这节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牛郎织女婚后的生活如何?或在王母娘娘抓回织女后,牛郎的生活怎样?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讲故事,开展口语交际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搜集民间故事,进而通过个人理解,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讲述故事,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讲完故事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评价,给出自己的意见,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

(四)挖掘内容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开展小学口语交际课程中,不能因为课程内容局限性而限制学生发展,教师应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体会到口语交际的乐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安全区域,让学生实地开展学习,认识各类事物,观察自然,之后进行辨认、感受,并进行讨论和交流,讲述自身体会,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从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例如,在学习“父母之爱”这节口语交际课时,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家中真切感受父母之爱的不同,在课上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了解父爱如山的沉稳、母爱的涓涓细流,在阐述、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开展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要考验教师的教学方法,针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改进传统教学手段,针对问题制订策略,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锻炼,营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内化,提升课堂教学成果,也能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