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构建多彩音乐课堂

2022-11-25 08:21陈韵洁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音乐活动课堂

陈韵洁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昕弘实验学校,江苏 常州)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此,学生便能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到音乐课堂中,也才能在音乐课堂中有所收获,逐步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简言之,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从而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多彩音乐课堂,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张扬个性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有所收获,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

音乐课堂相对于传统知识传授式的文化课堂,本身就带有自身课堂的独特性,教师在讲授课堂知识的过程中不能采取讲授知识的方式,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音乐课堂本身的性质,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音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师在每节音乐课的备课过程中要将本节课进行系统化的预设,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设计不同的课堂学习模式。例如,教师要设计一堂音乐鉴赏课,目的是带领学生听音乐并感悟音乐中作曲家所传递的感情,了解乐曲背后创作的故事以及创作意图,并能在伴奏下简单哼唱。在学习《种太阳》时,教师首先通过相关的影视片段进行课堂导入,所选取的影视片段要与歌曲所表达的感情相接近,能体现儿童的创造性与可爱,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歌曲的整体基调。在播放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这部作品:“《种太阳》最初是一个小作家写的小诗,后来被谱成曲,成了一首情感积极的歌曲。整首歌十分欢快,稚嫩的童声与故事的美好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记录自己的文字,进行有意识的创造,说不定你的文字也会成为一个优美的歌曲。”导入环节完成以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乐曲的欣赏过程,从乐谱的角度对乐曲进行分析,带领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音乐,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在教师的提问下,积极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并在课堂中积极对音乐进行感悟与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教师在听到学生的回答后,对学生的分析与感悟进行指导,并为学生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拥有自己的感悟以后通过感知创作背景加深对歌曲内容的认知,升华自身对歌曲的情感。在学生把握歌曲的基调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唱法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逐句学会乐曲的哼唱。在课堂的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班级音乐会”,每个学生都要自主地进行歌唱表演,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歌词的创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堂的独特性,将音乐鉴赏与情境式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从乐曲创作的背景把握乐曲的感情,提高学生对乐曲情感的把握,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有趣的课堂活动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

二、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的体验性重点在于学生在学完音乐知识以后主动进行对音乐内容的感悟,音乐与表演密不可分,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学期中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音乐表演比赛,通过多变的形式与奖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主题,在主题的安排下创设音乐表演的情境。如教师设计一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表演活动,学生根据课上学习的内容和课下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表演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表演形式,可以是个人独唱、个人舞蹈表演、小组音乐剧表演、小组歌曲合唱等不同的表演形式,教师在学生准备音乐剧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呈现最佳的表演效果。小组成员在选择好表演曲目以后,根据自己或者自己与同伴的讨论,商量舞美、伴奏、舞蹈动作等内容,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观看影视作品、表演作品、教师指导等途径尽量完美地完成自己的音乐表演。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要自主学习或者与同伴一起学习关于歌曲的相关音乐知识,在自己准备的过程中深入音乐的情境,体验音乐的呈现过程,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学生在表演后,教师对待学生要采取鼓励与建议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为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获得进步。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自主学习自主准备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音乐内涵的认知,把握歌曲所呈现的音乐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而且在学生准备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体验中获得全方位的成长。

三、插上想象的翅膀,催音乐“种子”生长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在音乐课堂教给学生的不应只是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而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创造,从而让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想象力的带动下,帮助心中的音乐种子生长萌芽。

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意识到音乐教学的任务绝不是简单的歌曲教学,而是让学生从音符中发现声音的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音乐即声音的组合,为了让学生领略声音的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实践活动:“运用录音设备去捕捉你最喜欢的声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自主的收集声音活动,有的学生喜欢听鸟叫声,他便采集清晨鸟儿的第一声啼叫;有的学生喜欢风的声音,他便采集风吹树叶的呼啸声;有的学生喜欢水流的声音,他便将汩汩的流水声记录下来。总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最喜欢的声音。当学生收集完声音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这些声音制作成音乐,这一活动过程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一颗颗音乐的“种子”萌芽。教师向学生提出活动要求:“现在大家一共收集了30种不同的声音,这样全班就建立了一个声音资源库,每一种声音对应一个序号,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五种声音创作一段音乐,在下节课中举办一次‘小小音乐会’。”教师布置任务以后,学生便开始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五种声音,并将其排序。在课堂中,每个学生上台播放自己选择的五种声音,并分享自己在这些声音中获得的感受。当学生分享完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打造一个音乐的国度。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每一种声音,每一段音乐描绘一个故事,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心中生长出一颗音乐的种子,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借助音乐古诗,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中华的诗词文化与音乐自古就有紧密的联系,为了构建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教师可以组织有趣的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故事,在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

比如,教师首先向学生征集他们会背的古诗:“你们都学过什么诗呢?”这时,学生会一一列举他们在语文课堂中所学过的古诗词《静夜思》《绝句》《过故人庄》《别董大》《小池》等,然后,教师就学生的回答为学生布置课堂任务:“大家之前所学的诗都是读出来的,你觉得还可以怎样去表现一首诗呢?尤其是在音乐课堂中。”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会在心中产生“唱诗”的想法。接下来,音乐课堂自然过渡到“唱诗”的活动中来。教师利用大屏幕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古诗,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地吟唱。教师以《静夜思》为例为学生进行示范,按照自己的想法吟唱《静夜思》,接下来,教师便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自由吟唱,并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在学生准备活动完成后,教师可采取“击鼓传花”的方式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当堂吟唱自己所练习的古诗。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复习自己所学过的古诗词,还能发挥自己的创意为古诗词配上相应的曲调,从一定原则上来讲,这一过程便是学生深度理解诗歌的过程,只有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内涵,才能用相符合的音调吟唱古诗,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边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善于采用融合的方式,将音乐与其他各种形式的文化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要牢牢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活动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