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与探索

2022-11-25 08:21顾路路
新课程 2022年32期
关键词:木棍错题例题

顾路路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回族乡白庙中心小学,甘肃 平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明显差异,因此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正确运用错题本,充分发挥错题本的作用,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不断吸取学习教训,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就错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将错题本作为开展反思教学的依据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敢于反思且善于反思,为解决各类教育问题奠定良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反复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是难以避免的,而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制作数学错题本,就能够和学生共同明确教学和学习中的缺陷,从而检验、反思教学和学习行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错题本这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变为启迪学生学习智慧的有力工具。一方面,教师要精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并将这些错题作为例题,引导学生反复观看、琢磨、思考。另一方面,由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数学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留出充分的反馈空间,实现一边讲解一边练习,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在数学题练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应当将这些错题作为例题,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详细的讲解,这样的处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这一单元时,有这样一道比较经典的例题:现有两根长度相同的木棍,第1根木棍被砍掉了米,第2根木棍被砍去了,请问这两根木棍哪一个被砍掉的更多?这道例题在学生初次练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的错误,教师可以将此题列入错题本中,并在课堂上重点提出,要求学生进行反复思考。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针对这道题进行讨论,当学生讨论出结果之后,教师可以将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找出最具说服力的答案,并在全班内进行沟通交流。通常来看,学生往往会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如果木棍长米,那么第1根木棍就被砍去了米,第2根木棍被砍去了米,那么第1根木棍被砍去的更多。第二种观点是,如果木棍的长度是2米,那么第1根木棍被砍去了米,第2根木棍砍去了,则第2根木棍被砍去的多。第三种观点是,如果木棍长1米,那么第1根木棍和第二根木棍被砍去的长度都为3 10米,两根木棍被砍去的一样多。持这三种观点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而经过教师的引导,大家可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即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这主要是由于木棍的长度并没有被说明,因此结果并不是单一的。通过对这道例题的反复研究和讨论,学生将会掌握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编写类似的题目,用以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训练效果,并为之后正式学习相关知识奠定基础,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数学教学目标就较容易实现了。

二、将错题本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错题本设计有差别的课后作业,尽最大可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教师也要确保课后作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启发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将难度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强、学习表现较好、错题本中错误较少的学生,可以分配高等难度的作业;对于学习表现普通、错题本中错误相对较多的学生,可以选择中等难度的作业;而对于学习较差、错题本上错误十分多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初等作业。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

1.一个长方体纸盒,已知长、宽、高,请问要完成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这个长方形的体积是多少?

2.有一个长方体纸盒,已知棱长总长和长、宽数值,那个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现有一个长方体纸盒,已知其底面积和底面周长,其表面积也知道,请问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是多少?

具体数据可以灵活设置,这样设计作业能够避免作业过于单一和枯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可以以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错题本为依据进行积极思考,从而提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以错题本为依据,开展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教师要进一步照顾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创造力,这样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数学教育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更为有趣和生动,利用探索性的数学教育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促使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教师也可以将数学作业变得更为多样、丰富,例如,在学习完“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知识时,仅仅凭借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学生难以充分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原理,在做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误。因此,在这一节课学习之后,数学教师可以与美术教师进行合作交流,并配合美术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绘画式作业。即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美术技能设计一些轴对称的美丽图案。这样的课后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进行大力创新,并提升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

总之,生动化的课后作业设计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也是良好运用错题本的基本思路。教师可以不断优化课后作业设置,让课后作业的训练效果更加精准,并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解放出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将错题本作为巩固学习的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采取更具生动化和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错题本,将错题本作为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力工具,将学生在各类情况下出现的错题都集中于错题本上,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轨迹,同时为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巩固练习提供有效依据。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错题本作为课后复习的经典资料。每一道错题都是学生数学知识中的盲点,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对待自己出现的错误,或者不及时解决自己的错误思维,那么这种错误很可能在之后的学习中反复出现。错题本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的有机汇总,当不同的错误汇集在一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出现错误的规律,这一规律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性提出学习策略,并在之后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避免这类错误发生。与此同时,错题本作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可贵资料,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管理错题本,并以此为基本手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课后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错误类型的共同原因,并针对这类错题寻找统一的解决方法,真正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这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要督促学生对错题本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教师既要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基本概念和数学公式,又要将错题本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料,经常性、反复性地观看,确保之前出现的学习错误在之后不会出现。经过学生的反复观察,一些数学知识将在学生的思维中进行重组,这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数学问题形成新的了解和认识,长此以往,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将看到数学知识的本质,而不会仅仅停留于表面。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号召学生针对错题本进行相互交流。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知识时,学生往往会由于不够细心而产生许多错误。一些学生在乘完之后,往往会忘记标小数点或标错小数点;一些学生在进行列式相乘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不齐因数末尾。这些错误都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具有共通性。对于这些错题,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沟通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换错题本,并分析他人出现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以此来警示自己,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犯同样的错误,以提升数学练习和学习的有效性。基于对其他人学习错误的分析,学生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将逐渐形成,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也将有重要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错题本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有效工具,也是改善教师教学活动的有力依据,在遇到教学问题时,教师可以以错题本为依托,启发教学思路,提升教育水平。学生在错题本的帮助下,之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将不会再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发掘错题本的作用,并将错题本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工具,帮助小学数学教育迈上更高层次。

猜你喜欢
木棍错题例题
量高度
小木棍的无限联想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一根木棍
图形前线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