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优化策略

2022-12-17 22:24梁玮施琳
公关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特色农业

文/梁玮 施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大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本文主要探讨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下农村特色产业的路径优化策略。

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化的经济蓬勃发展态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为了顺应新时代的经济蓬勃发展应运而生,为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蓬勃发展指明方向。乡村振兴战略中指出,各地要以自己的历史企业文化传统为基石,积极开展工业兴乡兴县行动,以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要注重发展城乡特色工业,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农村手工业产品加以创新发展,给乡村振兴战略赋予新的含义。在中国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进程中,以创新经济作为农业建设的重要基础,为我国农村生态宜居的建设带来了创新的动力,有效克服农村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下的问题,为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大意义。通过对基础农业设施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生产水平,解决广大农民的基础需求,建立协调发展农业的新格局,在深入发掘地方农业特色经济发展优势的进程中,通过建设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了地方的农业经济发展综合能力。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要求

1.找准产业市场定位

在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以“特色”为基础,并把其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才能最大化地保障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各个区域的产品特点都是历史积淀、人文传统下的宝贵财富,为进行产品差异化的发展,就一定要寻找在产品市场上的战略位置,并对其进行深度研究。

2.顺应市场发展需求

在选择特色产业中,其核心是当地的优势乡村产业,而在特色产业的开发进程中,政府的扶持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开发需求同样不能忽略。在对生态宜居推进的过程中,其开发的根本目的是经济效益,即以企业为主导,在适应社会开发需要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产业合作,在此之上,产业保障体系的形成对于构建优势生态宜居提供重要保障。

3.做好规划引导工作

农村振兴规划的提出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指明了新的目标,但要确保目标任务的高效履行,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导作用,根据本地乡村发展的实际状况,结合现实要求进行计划、指导及实施,保证特色产业呈合理的方式开展,以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提升。因此,依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当地政府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对政策加以推广,借此形成农业经济的新型业态。

三、优化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策略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情况,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并加大力度对其进行优先支持。首先,对于交通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地方政府部门应通过优势政策吸纳更多企业参与,为其建设提供融资帮助;其次,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地方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并保证农村邮电通信设备配置齐全及农村移动通讯服务网点的布局合理。通过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打造农业优势企业的专网、专户,并通过与农业电子商务公司形成良好合作机制,形成良性的合作开发氛围。最后,合理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形成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乡村产业园区,对相关基础建设加以完善,如国家游客接待服务管理中心、国际医疗中国进出口公司网络服务管理中心、国家游客休闲娱乐区等加以完备,保证其基础配套、建设能力均符合开发要求。同时,在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还应注重结合地方的人文优势、历史特点加以打造,凸显独特的建筑风格与个性特点,并给予旅游者差异化的视觉享受,以促进地方旅游的进一步开发。

2.完善农村人才工作机制

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作为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支撑,为农业行业发展带来重要的中坚力量。所以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培养并增强新型的营销力量,以推动中国农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首先,地方有关主管部门要健全选聘激励机制,针对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具体的选聘标准,以保证其专业知识、市场经验、管理能力等适应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为新乡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证。把传统特色产业打造成现代优势产业,以提高广大农民收入;最后,在吸引人才方面,当地政府要提高用人政策的弹性度,把人才与引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也可以通过增加工资、奖励优惠政策等手段,吸纳更多的青年技术人员到乡村地区工作,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创造原动力。

3.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

在农村特色产业开发过程中,要确保各项政策的高效实施,坚持以国家政策扶持为引导,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制农村经济发展格局。首先,把国家政策和制度加以有效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当整合当地的农村特色产业,以形成一个全新的开发格局,使之形成对农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其次,农村生产企业单位要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对农村发展现状有完整掌握,要对生产空间布局、行业发展方向有长期的研究计划,提高规划设计的前瞻性,以防止同质现象的发生,促进农村生产的健康发展。最后,政府在开发乡村特色产业时,还应注意发展“特色”经济,对特色资源优势加以深入发掘,通过调整乡村特色产业布局,使民族风情、企业的特色经济特点与特色产业开发有效地融合,开发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底蕴的产品,从而体现不同的民族人文景观,特色体验,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4.建立特色产业支撑体系

特色产业内外条件的保障对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意义,政府基于此需要对已有的乡村新老产业支撑体系加以完善,确保了产业的完整性。首先,政府在确定产业经济发展时,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对其经济发展目标加以确定,政府在保证各方面需求同时,也要确保金融支撑、技术和服务性制度的完备等,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其次,政府在对产业建设开展投资活动时,要对产业的容量和供给状况加以关注,保证政策法规、技术服务等制度的完善,为产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保障,同时政府在此阶段还要注重资本的保障与流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影响产业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重点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最后,在特色产业经济蓬勃发展中,应注意行业间的整合,把政府部门、关联行业、市场主体和社会机构加以有效整合,并建立起与其配套的经营机制,以促进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5.推动农村数字化经济建设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农业各行各业中,而数字农村、数字乡镇的创建则是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把数字经营技术和农业原有的特色产业进行结合,从而完成了农业价值链的完整提升,把农业数字经营贯彻到产品的制造、管理、营销等各环节中,使农业整个产业链朝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对农业数字化经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数字科技的参与给农业开发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农业特色产业的开发带来了全新的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是保证中国农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保证,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推动的意义,面对中国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立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合理谋划新乡村经济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农业数字化经营建设,进而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积极助力。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