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下高校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2-12-17 22:24李涛
公关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台账管理体系检查

文/李涛

2015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通过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不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所属低值易耗品管理,成为当前各高校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又一具体体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材料、低值品易耗品管理办法》[(84)教供字020号]与《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教育委员会令第20号)相关规定,低值易耗品管理作为高校实物管理的一部分,如何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日常实物管理的又一重大课题。本文从低值易耗品基本概念与特点入手,分析加强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就目前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加以分析,旨在探索加强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低值易耗品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点

1.低值易耗品的定义

低值易耗品是低值耐用品和易耗品的总称,与固定资产概念相对,指凡不够固定资产标准、也不属于材料范围的物资[1]。在资产的日常管理中,通常将未列入固定资产的劳动实物资料认定为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都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劳动资料,所不同的是低值易耗品是非主要劳动资料。

2.低值易耗品的主要特点

(1)价值低。日常实物管理中,我们往往将单位价值低于1000元的单件物资认定为低值易耗品。

(2)易损耗。因“生命周期”短,低值易耗品本身具有易损、易耗的特点。

(3)周期短。低值易耗品中的易耗品的使用年限往往低于一年。

(4)品种多。低值易耗品种类繁多,包括低值仪器仪表、工具量具、科教器具、玻璃器皿、元件、零配件等。

二、加强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意义

一是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于高校贯彻执行勤俭办学方针,防止积压浪费,保证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行政办公等工作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于培养师生员工养成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1];三是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于高校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三、目前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日常管理随意,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是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较为随意。相较于较为健全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低值易耗品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在普通高校较为普遍,低值易耗品日常管理随意性大,重复采购、丢失、浪费等问题层出不穷。低值易耗品具有价值低、品种多、范围广、易损耗等特点,客观上加大了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难度;二是低值易耗品“统一领导、分工管理、专人负责”的管理体系尚未完全搭建。目前,大部分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管理体系,低值易耗品管理游离于高校管理体系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低值易耗品管理没有引起高校领导足够重视,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关注度不高,使得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一直在低水平徘徊[2]。

2.环节管理混乱,过程管理不规范

部分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环节混乱,在采购计划、配置、验收、库管、日常使用与处置等环节存在管理混乱。具体表现在:一是采购计划随意性大。高校所属各部门、各院(系)低值易耗品年度采购预算计划不科学,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制订采购计划;二是配置环节过程中存在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的情况,且存在采购不公平、不透明的廉政风险;三是验收环节存在程序不正规,手续不齐全、走过场等问题;四是库管环节存在低值易耗品无人专职负责、台账管理混乱、物资摆放杂乱、随意调领物资等现象;五是日常使用管理环节存在随意浪费、维护保养不经常、出入库登记不及时、甚至不落实等问题;六是处置环节存在随意丢弃、变卖、不按程序处置,处置后不按会计规定进行台账核销与账目处理等情况[2]。

3.制度保障缺位,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从高校层面没有制订出台学校本级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与办法,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缺少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各院(系)忽略了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高校往往依托院(系)实验室管理相关制度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有限的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不全面、不充分、不科学的问题在部分高校十分突出。

4.信息建设滞后,管理平台未搭建

一是台账管理记账方式落后。部分高校低值易耗品台账管理仍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或简单的电子账簿记账方式,低值易耗品台账管理信息化严重滞后,面对高校低值易耗品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等特点,传统的记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低值易耗品高效管理的时代要求;二是基于互联共享的低值易耗品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打破物资与财务、科研、行政管理之间的壁垒,是实现低值易耗品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有效途径。当前,智慧校园建设正在着力打造信息平台的共建共享,高校信息数据可实现互联互通。然而,部分高校因相应的低值易耗品信息化管理平台尚未搭建,导致信息互联互通无法实现。

5.检查监督不力,责任追究不严格

一是低值易耗品日常检查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检查监督制度缺失。部分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低值易耗品检查监督制度,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各部门、各院(系)低值易耗品检查监督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二是检查监督不经常。部分高校对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检查监督不经常,过于依赖学校各部门、各院(系)自行管理。三是责任追究不严格。部分高校虽然对低值易耗品进行了监督检查,但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低值易耗品管理问题不能深挖细查,对相关责任人不能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存在施之于宽、施之于软的“老好人”思想,低值易耗品的日常检查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检查监督起不到推动低值耗品正规化管理的目的。

6.考核机制缺失,长效机制未建立

一是考核机制未建立。“日常考评为辅、年度考核为主”的高校低值易耗品绩效考核机制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以及利用信息化构建互联互通的低值易耗品日常监管平台尚未成型,不能为低值易耗品管理科学化考核提供全面、快捷、可靠的数据支撑。二是高校低值易耗品的长效管理机制未完全建立。部分高校低值易耗品相关制度的缺失是主要原因,其次是高校低值易耗品没有从学校层面出发创新管理办法,建立长效机制来提高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对策

1.统一领导,构建管理体系

根据“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构建起高校低值易耗品领导管理体系。一是统一领导。成立由主管资产的校领导为组长,以资产、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低值易耗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校低值易耗品的领导与管理;二是分工负责,构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实验室低值易耗品和耗材管理体系。明确学校、院(系)、实验室相关人员在计划、采购、验收、库管、使用、处置等环节的职责分工和权限,制定浪费和损坏的赔偿惩罚措施,及责任到人的追责机制[2]。

2.规范程序,加强过程管理

建立起科学完整的低值易耗品生命周期管理,并加强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管理。加强低值易耗品在采购计划、配置、验收、库管、日常使用与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一是科学制定采购计划。高校所属各部门、各院(系)低值易耗品年度采购预算计划,应充分调研,根据实际需求,科学编制采购计划;二是阳光采购,合理配置。按照行政事业单位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以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对低值易耗品进行采购,并对采购回的低值易耗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与适当调剂;三是验收正规,流程清晰。验收时严格按照采购合同或协议内容中列明的物资明细,对规格、型号、技术参数、数量等进行逐一核对清点,可以参照国有资产验收管理办法进行验收;四是专人专管,库管有序。指定富有责任心、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做库管专职人员,库房物品按照“定位存放,零整分开”的原则进行分类管理[1];五是加强日常使用管理。落实台账管理,做好低值易耗品出入库登记,对低值耐用品的管理,严格落实日常保养制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对部分损耗资产及时登记造册,做到有据可查[3];六是严格处置流程,账目处理及时。对于可回收的低值易耗品,参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进行处置,所得收益按照非税规定全额上缴国库,处置完成后,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相应的台账核销与账目处理。

3.分工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统一领导,分工管理,专人负责,合理调配,节约使用”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与物品管理责任制度。一方面,从学校层面制订出台学校本级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与办法;学校各院(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学校低值易耗品相关制度为依据,结合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制订出台更为详细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实施办法与细则;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物品管理责任制度,对物品的计划、购置、保管、使用和回收都要有人负责,做到验收严肃认真,进出手续清楚,帐卡记录健全,定期核对检查,经常保持帐帐相符,帐实相符[1]。

4.联通信息,搭建互联平台

一是优化管理体系,以信息化手段保障物资安全。实现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由手工台账这一简单模式向信息集成、权责分明、安全高效的管理体系的过渡,有效保障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过程中的资产管理安全[4]。二是打破物资与财务、科研、行政管理之间的壁垒,建立低值易耗品信息管理系统,搭建起基于互联共享的低值易耗品管理信息平台。依托智慧校园建设,着力打造高校低值易耗品信息平台的共享共建,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5.加强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高校应建立低值易耗品监督检查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一是制定检查监督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强化高校低值易耗品归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职责;二是落实检查监督管理制度,高校职能部门应加强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监督管理与检查,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管理小组,落实检查监督制度,履行监督检查职责[3];三是发现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发现违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破除“老好人”思想,紧盯问题,监督整改,问题严重时,应依法、依规、依程序移交有关部门进行相应处理。

6.考核牵引,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以考核为牵引,建立健全低值易耗品管理考核机制,以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低值易耗品管理列入高校各部门、各院(系)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以考核为手段,通过量化评分,持续推动高校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水平建设。二是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长效机制,围绕计划、购置、保管、使用和回收等环节,扎实推进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化,以高校集中统一管理与高校各部门、各院(系)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低值易耗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结合低值易耗品特点,建立起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低值易耗品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结语

低值易耗品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行政办公工作重要的物质基础,加强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有利于防止资源浪费,提高高校经费使用效率,同时,也是新形势下高校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下一步,将从如何优化低值易耗品管理体系,以信息化手段保障资产安全,打造互联互通的“一站式”管理做较为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台账管理体系检查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检查版三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Playjng with ch &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