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公共形象:价值、问题与“再设计”策略

2022-12-17 22:24李元昊章婷於瑞
公关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再设计经济设计

文/李元昊 章婷 於瑞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国家和社会层面上给予地摊经济肯定与支持,一定程度上给地摊经济的稳步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地摊经济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经济模式,在公众心目中“脏、乱、差”的形象一直挥之不去。因此,这种发展时间长、模式陈旧单一的经济形式如何突破自身局限,其公共形象如何不断探寻积极良好的形象定位,需要不断地创新与探究。

一、地摊经济公共形象概述

1.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发展演变

地摊,指在地上陈列商品货物进行买卖的摊子。地摊经济从古代流传至今,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摊贩这一群体。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也能看到地摊经济的身影,如《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摊贩兜售商品的画面,《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炊饼养家糊口的情景,以及现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摊贩商贩沿街叫卖的情节等。在以前,地摊经济作为城市中一种边缘经济,其公共形象在当时看来更多是生活化、世俗化、便利化的体现。

但随着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文明建设与城市环境的良好形象。特别是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热潮,“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变得不言而喻,而传统的地摊经济因为其存在的部分负面效应,如影响市容环境、堵塞交通、“劣质低廉”等问题而受到公众的偏见与否定。

作为“人间的烟火”和“中国的生机”的地摊经济在经济方面所带来的良性促进,一定程度上推动地摊经济的公共形象有所改观。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摆摊技巧”相关内容搜索人群中,90后的占比达到53%,80后的占比达到33%。更多的青年人愿意去亲身体验摆地摊、做摊贩。地摊经济公共形象在年轻群体中不再是消极否定的态度,而更多是一种渴望亲身体验尝试的正面积极的态度。

2.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特征

地摊经济公共形象具有多样性、区域性、变化性这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地摊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一种,其包含的类型十分丰富,涉及衣食住行多方面。无论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娱乐,如蔬菜摊、早餐摊等,还是手工艺品或杂物摊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地摊经济公共形象在不同群体的视角下是不一样的。从消费者与从业者群体差别、年龄差别、性别差别、收入水平差别等多方视角下来看,地摊经济公共形象是各具特点。

第二,地摊经济一定程度上根植于当地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其公共形象具有当地的特色。例如,城市与乡镇对于地摊经济的看法与公共形象的建构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城市为了市容市貌建设、交通疏通会对地摊经济持否定态度,从而引起城市居民对其形象负面且消极的认识。而乡镇地区盛行的庙会、集市是当地居民日常采购、消费甚至是就业的场所,不同于城市处处可见的便利店,乡镇地区的地摊经济更为旺盛,更受到当地人的青睐。因此,地摊经济对于乡镇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公共形象在乡镇地区更是正面且积极的。

第三,地摊经济公共形象深受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行,地摊经济及其公共形象得到一定的发展与改观,公众关注到地摊经济的有利之处,公共形象也逐渐向好发展。此外,地摊经济的公共形象也易受到人们的生活水平、理念观念的不断发展而发生改变。

二、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价值与问题

1.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价值

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价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物质价值。物质价值指能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价值,地摊经济作为一种延续已久的经济模式,在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公共形象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摊经济的良好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大众对于地摊经济所给予物质层面的需求。二是它的精神价值,这也是地摊经济公共形象在公众中所体现出的最重要的价值。地摊经济所展示出的“人间烟火”“童年记忆”“深夜食堂”等符号特征,在公众的精神层面历久弥新,公众对于地摊经济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感与精神寄托,地摊经济也衍生成为大众对于美好生活期待与体验的载体。

因此,地摊经济公共形象作为地摊经济的重要建构,如何维系好建构好地摊经济的公共形象,扬长优势,规避劣势,对于地摊经济的长久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地摊经济公共形象与城市文明形象的关联与矛盾

城市形象与城市文明是指一个城市的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对该地区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是一种客观存在[1]。地摊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一部分,外在是物质文明的体现,而其内在包含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形象。地摊经济展现给公众“脏、乱、差”的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自身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的同时,也与城市文明形象之间“水火不容”。但地摊经济背后所蕴藏的“烟火气息”可以是当地的精神面貌的展现方式,是当地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加强城市文明形象建设政策的引导下,地摊经济的公共形象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良好的地摊经济公共形象更是为城市的文明形象加分。

3.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可持续良性发展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群通过地摊经济进行创业获得收入,他们的劳动和贡献应被认可,他们的合法权益更应得到保护。地摊经济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塑造城市文明形象的同时,一度掀起负面的热潮,亟待相应约束和规范化管理,建立更完善的城市服务机制以优化地摊经济公共形象,让更多消费群体愿意相信地摊消费。创新地摊经济公共形象,为其可持续良性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策略对于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不断发展极为重要。

总之,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要在社会集体和摊贩个人的双方努力之下,才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焕发出持久且旺盛的生命力。

三、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再设计”策略

地摊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促进经济,保障民生,推动社会平稳建设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对地摊经济公共形象一味的抹黑与污蔑,极大程度上会造成束缚,不利于地摊经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因此,对于地摊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引入“再设计”这一概念与策略,从创新定位设计、特色文化融合以及重构经营模式层面上为地摊经济向好发展赋能。

1.“再设计”策略的内涵与借鉴意义

原研哉在他的《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中提及一个概念—“再设计”(RE-DESIGN),其概念源于他曾经策划的展览:“RE-DESIGN—二十一世纪日常生活再设计”。

“再设计”就是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物品进行重新设计,再设计和传统的改良设计有所不同,再设计不是将原有的成熟的设计进行推翻,而是将日常生活用品陌生化,对设计物品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设计本身的含义[2]。要想实现地摊经济的有序发展以及其公共形象的创新建设,实施“再设计”策略十分重要。地摊经济固有的“买-卖”发展模式在当下快速发展的时代容易故步自封,传统的经营模式容易导致公众对地摊经济的刻板印象。所以对地摊经济公共形象进行“再设计”,使其更切合当下的需求,并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设计反作用于公共形象的良性发展。

地摊经济的公共形象实施“再设计”策略,首先没有全盘否定与推翻地摊经济的公共形象与传统发展模式;其次,通过淡化陈旧的公共形象,促进公众对生活化、世俗化、便利化的地摊经济进行全新的思考,改变旧观念,深层次的影响并创新公共形象。地摊经济的“再设计”推动了地摊经济以及其公共形象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事物、边缘事物以及“负面事物”等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与策略。

2.“再设计”的具体策略

(1)提升地摊经济地位,创新公共形象定位

从古至今,地摊经济一直处于边缘化、低级化的地位。正是因为这样低端的定位,造成地摊经济在公众心目中趋向“丑陋”“低廉”等负面印象,使其形成“脏、乱、差”等特征。

重新定位地摊经济,革新地摊经济公共形象是极其重要且关键的第一步,这有利于改善地摊经济的发展前路,扩大其积极的影响力。例如,通过官方主流媒体宣传地摊经济的正面形象,肯定地摊经济的作用;各地区相关管理部门摒弃以往对地摊经济所持有的否定消极认识,鼓励地摊经济在可控范围内的个性化发展与突破;利用当下流行的互联网平台,号召大众亲自探索与了解地摊经济背后的“人间烟火”等美好形象,从而提升地摊经济地位,“再设计”地摊经济公共形象定位与发展。

(2)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再设计”发展之路

地摊经济作为一种富有当地特色的经济模式,在文化资源和地摊产业的互动上却存在一定的隔阂。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紧扣“特色文化”与“形象创新”,“再设计”地摊经济经营方向,让地方特色文化助力地摊经济,走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摊发展之路。地摊经济本身是发源于大众,根植于大众的经济模式,民间传统技艺或者美食也是一种取自大众,用于大众的文化产物。将民间传统技艺或美食与地摊经济进行深度融合,很大程度上改善大众心目中地摊经济的“残次低廉”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接受度。

笔者所在的安徽省芜湖市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近期重建并开放的芜湖古城体现出了传统技艺或美食与地摊经济的巧妙融合。在古城长街里,随处可见捏泥人、画糖画等等摊位,特别是每逢节日假期,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在这样充满当地特色风情的环境下,流连往返于各种地摊当中,游客们很容易建立起美好印象。依托城市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遵循保护和发展并重、继承和创新并举的原则,“再设计”地摊产业创新模式,拓宽地摊经济发展路径。

(3)积极重构公共形象,创新传统发展模式

地摊摊贩从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了,经过长期且较稳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固有模式,即单一的商品买卖模式。所以,地摊经济在大众心目中仅仅局限于消费购物的模式,地摊仅仅作为商品买卖的平台。“再设计”地摊经济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买-卖”思维与模式是建构地摊经济发展模式与创新其公共形象的重点。例如,腾讯公司抓住了地摊经济的一股经营热潮,让公司HR在路边摆起地摊,不同于传统的商品买卖,这次摆地摊是以招聘为目的,招揽各类人才。这样的行为在微博平台得到百万次的观看与点击量,吸引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

对于地摊经济所存在的边缘低端等问题,腾讯这种大型公司并没有持否定观点,而是积极地设计并探索地摊经济发展模式,突破大众所局限于商品买卖的模式,重构地摊经济公共形象,为其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极具创意的设计思路。这种突破单一“买-卖”的经营模式,在现在一些高校校园里也有所流行。比如,在校园里出现“恋爱交友”的地摊,通过在摊位上留下或拿取联系方式,来获得相关个人信息来进行交友。因此,地摊经济可以与人才招聘、交友交流、商品买卖等多方面进行结合,其发展模式与公共形象得到了积极肯定的“再设计”。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环保理念加深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摊经济这一传统事物受到公众的曲解甚至是污蔑,其公共形象也趋向消极负面。所以,对于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找准形象定位,融合特色文化,不断拓宽发展之路。此外,地摊经济未来的发展在当下看来似乎步入了“死胡同”中。因此,通过“再设计”策略创新地摊经济的形象,突破传统层面上的经营模式,为地摊经济公共形象的良性发展与未来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策略。

猜你喜欢
再设计经济设计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老字号,新活力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废旧木制家具再设计及制作
传统婚庆视觉产品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