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讲好红色故事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2-12-17 22:24唐美荣
公关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教师应红色课堂教学

文/唐美荣

红色故事属于红色资源的一部分,红色资源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也是高校课堂教学的生动素材。讲好红色故事,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具有重要作用,将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教学,可以发挥红色故事吸引人的特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红色故事融入高校课堂的价值意蕴

1.讲好红色故事可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一方面,教师通过对红色故事的讲述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发散学生思维,增添课堂趣味。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讲到西安事变时,仅仅只是用几句话带过西安事变的经过并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如果加上张学良、杨虎城半夜捉拿蒋介石的故事,则可以让学生体会西安事变的不易。同时,教师可以对课堂进行设计,让学生也参与到红色故事的讲述中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红色故事的内涵。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红色故事的讲述可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用讲故事的方法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展示生动画面,这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易被接受,引入红色故事并加以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课堂活力。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讲到理想信念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无法起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如果加上江姐、蔡和森等人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播放音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色故事的发生过程。此外,师生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到革命纪念馆等开展教学活动,实地考察并融进教学,增添高校课堂的魅力。

2.讲好红色故事可以提升课堂的感染力

一方面,红色故事具有真实性,真切动人。红色故事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描写特定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内涵真情,能有效引起人们共鸣。例如,得到毛主席高度评价“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同志在窑洞塌方的危急时刻,奋力将战友推出去,自己却被埋在地下的故事;董存瑞战士在部队前进受阻的险要关头,自请炸碉堡,献出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前进开辟道路的故事等都可以产生共情。

另一方面,红色故事具有情境性,细腻感人。红色故事多含丰富的细节,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相关细节,使学生容易进入对应的情境中,切身体会到红色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其内心受到感染。例如,在高校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剧编排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故事发生时的场景,深刻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从而增强高校课堂的感染力。

3.讲好红色故事可以增加课堂的亲和力

目前,高校教材是全国统编的,其内容重视对道理的阐释,说理性强,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如果一味依赖课本,只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难懂,从而降低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代大学生多是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下成长起来的“00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单纯“说理”,易被学生排斥,将红色故事引入课堂,以浅显易懂的故事阐述深刻奥妙的哲理,可以提高亲和力。例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可以引入进藏干部孔繁森心系人民、因公殉职的故事,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形象的故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吸收。加强课堂的亲和力,尤其需要注重在教学中加入对红色故事的讲述和分析,新时代高校课堂应从学生需求出发,根据时代变化,创新教学方式,借助红色故事特有的亲和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4.讲好红色故事可以提高课堂的影响力

红色故事与高校课堂的结合既能够发挥“故事”形象性强的优点,又能够体现课堂的教化作用,将红色故事融入高校课堂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影响力,不仅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还辐射到多方面,对学校和社会等产生影响。将红色故事引入高校课堂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让大学生了解相关故事背景、拓宽知识视野、重塑认知结构、更新思想观念、陶冶道德情操、树立正确“三观”等,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浓厚家国情怀、良好人格素养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从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此外,讲好红色故事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推进高校教学改革,促进社会文化建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红色故事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1.提高主体教学能力

首先,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一方面,教师应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论根基和系统完备的知识结构,能运用理论知识回答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具有大的格局和视野。大的格局要求教师不只把关注点集中于课堂上,更能心系社会,怀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大的视野要求教师在具备学科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眼界,不仅在课堂教好思想,还在课外指导学习,引导学生将所学与专业结合起来,并渗透进日常生活中。

其次,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课堂的实践性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教师应在课前设计、课中管理、课后拓展上完善自我,课前设计上,教师应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讲好红色故事,改进教学方案,增强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提高抬头率。另外,教师应配合所在教研组根据教材内容编写相应的故事读本,将抽象的理论与形象的故事结合,更易于学生理解。课中管理方面,教师可以多运用学习通等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对红色故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更具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听、能听进。

课后拓展方面,教师应及时总结自己在课前和课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发现不足并积极改正。教师还应主动参与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红色故事素材,观察学生思想行为,改善教学方式,增进师生感情。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为教师挂职锻炼、支教扶贫等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并将这种教学实践能力纳入职称评聘与考核体系,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2.挖掘红色教学资源

首先,充实课堂资源。课堂教学内容应立足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讲解课本知识时,应注意结合最新时事热点,与时俱进,给予红色故事新的视角阐释。同时,教师可以取材当代中国的红色故事,如脱贫攻坚、抗洪抢险中涌现出的感人事例。将这些故事与课堂教学结合,弘扬其中蕴含的精神,激发情感共鸣,增强理论认同。

其次,挖掘实践资源。课堂教学要求将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应深入实践,通过调研和考察,挖掘校园当地及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将其融入课堂,以故事感染人。同时,校内外各部门也应相互支持,为师生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师生共同实践,获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改善教学。

最后,开发环境资源。现实生活中,应注重校园、地区思想教育的文化环境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挥专家作用,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研学氛围。同时,利用特定时间场所开展纪念活动。网络空间内,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便捷的特点,积累丰富的红色故事素材并整理归纳。同时,面对网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状况,为抵御不良思想影响,应加强网络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3.创新故事传播载体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推进红色故事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创新传播载体,已成为思想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和VR技术等先进技术拓宽红色故事的传播渠道,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红色故事与思想教育更好结合,易于学生消化吸收。

首先,要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一方面,创新传播形式。利用微视频等方式将搜集的红色故事与最新时事热点及时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另一方面,开发传播平台。利用微信、QQ等的群聊功能,发布一些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讨论交流和师生互动沟通。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搭建家校社于一体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及时将编写的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红色故事素材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学习参考。

其次,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保证学生知情权,寻求技术支持,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掌握学生思想行为、总体特征和发展需求。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展开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选取恰当的红色故事,创新表达方式,增进学生的情感认同。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面临的意识形态挑战更加严峻。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将红色故事融入高校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红色故事的教学优势。教师应提高自我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拓宽课堂、实践和环境等资源,利用网络新媒体、大数据和VR技术等创新传播渠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师应红色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教师应如“水”
追忆红色浪漫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