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

2022-12-17 22:24林檀华
公关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标准化人力资源

文/ 林檀华

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渐的提高,在享受时代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国家还需要通过社会公共服务来加强自身的发展。对于此,想要进一步的加强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完善,促进人民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就需要针对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加以建设。因此,本文就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标准化存在的缺陷,提出几点建议,只有不断的随着时代的步伐调整相应的服务体系,才能够更好的完善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业,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和谐稳定的发展。

一、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内容

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标准化,是保证在其服务过程中的基础保障性和公益性的评定,对于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方式及服务机构,均需要保持统一规范性,将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打造成具有科学依据的服务机构[1]。我国行业领域都在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建设标准化的工作操作流程,不仅仅局限于在生产流程中,还包括销售以及服务的流程标准化。目前我国以现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大形势为前提,从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重要领导路线上出发,对我国的社会人力资源发展提出一系列的针对性的政策内容,实现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逐渐走向标准化。

二、 当前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的不足

1.公共服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我国对于社会人力资源的服务标准化的起步相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比较晚,而且就算早已明确提出将社会人力资源服务业标准化的国家或者地区,也并未及时的形成一种统一的标准制度。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可以依据的标准化流程,就会因为对于工作内容的认识度不够深刻、人员参与感低、系统程序不完善等等的问题,导致其日常工作难以展开。所以在后续的工作中还需要以标准化程度、工作内容流程以及程序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标准化体系。此外,因为在社会人力资源的公共服务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完整借鉴的建设标准,所以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导致了每个地区之间的执行标准有所不同,各地区之间的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2.标准化建设过程缓慢

综合来说,我国目前对于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是比较缓慢的。统筹规划对于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建设标准来说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往往在统筹规划的前期,需要先制定简单和比较急需的标准流程,通过以上的制定结果对复杂的程序进行分析和探讨,再开始综合性的进行立项和实施。而且社会人力资源系统的服务标准在建立之后的审核周期性比较长。因为其本身的内在系统比较的繁杂,内部涉及多种不同的管理项目,在制定标准时需要经过比较长期的沟通和商定,整体的进度缓慢。第三,从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实际现场实行的效率方面来看,实施方案的整体力度偏低。对于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的设定,不仅仅要科学,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的进行制定标准。

3.标准化服务保障能力较差

我国在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进程上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保障力度,其根本原因就是标准化的人才和组织都比较匮乏,对于地方性的社会人力资源服务工作没有一个科学指导的能力。标准系统化的服务组织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社会人力资源服务包括社会人士就业标准、人才技术服务以及针对企业来说的经营性的公共服务标准等等。目前我国的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的区域覆盖范围小,组织结构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进程仍然在摸索阶段,人力资源服务方面的人才非常欠缺。而且目前的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工作人员所掌握的有关标准化的专业知识比较少,难以支撑起整个机构的标准化的运行。

4.区域性差别大

鉴于我国的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的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在实行标准化管理时比较混乱。在一些比较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已经开始全面实行标准化,三四线城市也只是在部分区域进行小规模的试点,距离在全国全面推行标准化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有些城市在实行标准化服务,但是由于地区民情的不同,其标准化的模式也不同,并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同样是属于公共服务,但是其中的服务标准内容规范却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在实施标准化的进程时,很难集中处理,如果着重偏向人力资源或者是社会保障领域中,会使整体的项目推进变的困难。此外,很多区域在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标准化的内容大多出现在社会保障的领域中,而对于人力资源的标准化实现结果很少,标准化的实行力度远远不够[2]。

三、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1.提高对标准化的研究机制

想要全面实行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过程,就需要加快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研究进程,稳步推行标准化在社会中的运用。第一,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的研究进程。详细的了解我国当下的社会经济情况,预测社会的未来发展路线,制定具有先进意义的服务标准化系统,对现下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了解,仔细对比不同的执行细节会带来的结果,从中获取多方位的参考数据。有步骤的开展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建立,保证其科学、可行性。第二,对于标准化体系的研究更加的深入。首先明确时代与社会人力资源服务之间的关系,按照时代发展的特点去综合考虑建设服务标准化的要点,实现标准化与时代同步的目标。其次还需要了解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时规范与开发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落实标准化规范性条例建设的同时,需要考虑实践中的开发性空间[3]。第三,标准化工作机制的设定研究。一般来说,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管理需要同时进行,监督对于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其公共服务标准化长久运行的关键。

2.加快标准化制定进程,完善未来服务标准

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制定需要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来进行。第一,加强标准化立项的市场调研。想要能够保证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逐步的完善,为立项工作提供全面完整的方案,就要扩展标准立项的市场调研工作和研究深化,在研究的同时不断的延伸专业知识。针对我国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现状,从中挑选出需要标准立项的重点,经过系统化的综合对比分轻重缓急,最先处理比较急迫的项目立项,同时针对复杂的立项进行研究探索,分析出最科学的执行标准。第二,及时的推进标准化制定内容。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力资源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复杂化,标准制定的任务越来越繁杂,所以在推进标准化的过程中需要稳固进行。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完整,对于人才评定等具体内容制定科学的标准,并且对于市场中的劳务派遣以及社会保障等标准优化[4]。

3.大力宣传标准化,并做好试点监督工作

实现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在于保障人力资源事业的长远发展。为此,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要对标准化试点区域加强评估和督查。首先,根据相关政策实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工作。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完整的宣传手册,让群众对于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具有一定的认识。其次,做好标准化试点。根据国家的市场规划内容,逐步的实现标准化在各个区域试点,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组织作为执行标准化的主体。最后,做好标准化在试点内的实施情况记录,实行机构服务评比活动,表现优异的接受公告表扬,促进其服务品质的提高。对于试点区域,加强市场监督,可以由当地的市场部门进行不定期的寻访,提高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水准。

4.强化标准化的各项组织保障能力

加强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首先,需要针对其机构的部门人员分配进行合理的安排。成立完整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工作内容可以得到全程化的监督管理。其次,需要加快对于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对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内的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根据办理业务的不同将技术团队分别成立为单独的小组,保证标准化工作流程顺利的展开。最后,针对标准化业务实施的经费问题,可以积极申领国家财政补助,或者是建立多元化的筹款机制,比如国家性的项目经费补助,社会投入资金补充等[5]。

5.标准化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验证

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并不是单纯静态的标准化操作过程。作为政府服务部门,需要反复的调整其公共服务的职责内容,了解自身的职责所在和需要满足的要求。在制定标准化的流程中,对其结果需要多方位的进行试点检查,保证其标准化的规范可以经得住考验。标准化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论证,通过充分的协调、沟通,达到整个社会都能认可的程度。在创建标准化时,不要过于的追求速度,尽可能的细化每一个服务项目,做到万无一失的状态。同时,还需要确保政府制定公共服务标准时,在财政方面的恒久性支撑。

结语

社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标准化作为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业的基础,需要不断的增强标准化的建立,促进内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逐步的实现其标准化进程,督促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成。推动社会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在其他领域中的标准化进程,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有利于全面发展社会经济。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标准化人力资源
标准化简述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FESCO好生活网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