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平台模式探讨及可行性分析

2022-12-17 22:24郭正
公关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同伴高校学生青春

文/郭正

在全国青春健康教育项目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高校的青春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有很多问题,如普遍缺乏正规的青春健康教育师资、教育形式单一呆板、知识获取面窄、对隐私未起到保护作用等,不能满足学生在大学生健康知识方面的基本需求。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健康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生理知识匮乏,学生不能从正规渠道获得知识,易受不科学信息误导。规范的青春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做到知、信、行统一,探索符合青年人需求的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平台是进一步推进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1]

1.国外研究

国外对于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早,青春健康教育的发展,大多围绕组织机构、法律法规、书籍教材、培训课程开发等问题探讨。最具代表性的“同伴教育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校青春健康教育领域。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在国外广泛开展,显著提高了青少年青春健康知识水平。为我国开展青春健康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国内研究

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国内关于青春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少,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计生协杨玉学主编《成长之道》,结合国外及我国开展青少年生理健康知识教育培训的经验,为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指南。中国计生协主编《同伴教育手册》、《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手册》等培训教材,积极推动了我国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3.研究意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因价值取向多元,道德自律欠缺的社会背景,工作开展依旧面临重大挑战,高校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教育模式吸引力不足、学生对青春健康知识认知不足等是目前我国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2]大学生生理发育成熟,但心理和行为却正处于探索和迷茫时期,这种矛盾造成了大学生对青春健康道德和行为偏倚,影响了大学生的心身健康,影响了青春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3]传统的教育模式平台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要求,需以学生兴趣和需求为向导,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的新型教育模式平台。

二、高校开展青春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生在生理知识体系中较为迷茫,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心理和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家庭、社会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不同程度的不重视,青春健康教育也面临着重重阻碍。

1.大学生青春健康现状

在大健康时代发展的环境下,高校学生青春健康成熟出现前趋态势,高校学生忽视生理健康知识教育,存在心理及生理上的理念冲突。加之高校人员密集,覆盖范围广,各种生理知识文化传播媒介的冲击,高校学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理知识相关问题。

2.传统的教育模式弊端

目前,尚未有针对高校学生开发的关于青春健康的专用教科书。高校学生无法就青春健康知识得到正规准确的教学。中国计生协启用的青春健康高校项目尚未覆盖国内所有高校,学院定期举行的两性健康等方面的讲座或同伴教育,形式趋于单一,无法满足所有高校学生对青春健康知识的获取,高校学生受教范围小、学时短、缺乏系统性,尚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对青春健康知识教育的需求。[4]

3.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对子女的青春健康教育认识不充分,父母在此方面知识缺乏,也不知如何正确的对子女进行相关教育。[5]学校和家庭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的不充分,大部分学生家长们又闭口不谈,最终的结局是学生的青春健康认识水平低,导致了错误的青春观念、青春行为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社会配套服务不健全

我国的政策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免费对社区的青少年(包括在校生) 进行青春期保健服务。但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该项服务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6]

三、构建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平台

现阶段,大学生获取青春健康知识模式呈多样化、独立化,各模式之间联系较少,尚未达成系统化趋势。在开放、互动、易接受的教育模式基础上,兼顾隐私性、专业性、互动性等特点,增加性与生殖健康热线+1对1咨询+知识共享等模式,共同打造真正适合大学生的青春健康教育平台。

1.同伴教育

随着青春健康高校项目覆盖高校及范围的扩大,同伴教育已日益成为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措施,[7]但同伴教育者队伍组建有一定局限性,缺乏规范化系统培训,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尚不能把所有的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培训覆盖率低。校内在时间、地点、人员方面存在同伴教育开展困难、时间不够充分、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

2.主题讲座

青春健康教育通过聘请专家老师教授知识可以得到更为专业准确的知识获取,但部分高校学生抵触主题讲座,不愿参与集体性讲座会议,参与兴趣不高;讲座开设次数有限制,无法就所有青春健康问题进行系统化讲解阐述。[8]高校学生通过讲座获取的知识不够常规化。

3.宣传倡导

校内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线下宣传倡导类活动更吸引高校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娱乐项目、竞技比赛、答题竞赛等高校学生参与度有显著上升,同时也更乐意去接受青春健康知识。但宣传倡导类活动开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人员的号召及准备,活动开展需要更多的精力、资金支持。

4.青春健康热线

高校学生对隐私有着更为敏感的察觉力,为了满足大学生对私密性、专业性的要求,开设青春健康热线,通过匿名咨询的方式,聘请专家老师,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进行青春健康咨询。区别于以往的电话咨询,加设电话转接服务,如有需要可直接联系合作医院进行分科处理。

5.1对1咨询

同样为了满足大学生对私密性、专业性的要求,开设1对1咨询,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与专家老师进行面对面青春健康咨询。开通咨询预约服务,通过匿名报名方式,合理安排咨询时间。

6.共享知识

单一的知识获取效果已渐渐减退,对于青春健康教育,需要更多高校、部门、机构协同工作,共同分享知识,在青春健康知识上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准确化的提升。

四、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平台模式推广可行性及意义探讨

1.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青春健康教育已在突出位置,高校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出现前趋态势,社会进步发展不可忽视高校学生青春健康教育,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教育内容和方式明显滞后,影响了青春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

2.多角度、多手段开展青春健康教育与普及

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线,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普及青春健康知识教育,加强青春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丰富青春健康教育载体,让学校成为大学生获取青春教育的主阵地。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获取知识。从而达到青春健康教育全方位普及的目的。

3.改革教育方法,整合社会力量,推动青春健康教育发展

高校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实施,而且要重视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与培训,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重视学生心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层面。同时还可联合社会力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了解青春健康教育方面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青春健康获取知识途径较为局限,缺乏完整体系,在同伴教育这种开放、互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于原始的刻板宣传教育,结合实际,构建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平台,通过现有的6种教育模式,逐步发展新型教育模式,对现阶段大学生对两性健康、心理等知识匮乏而不知如何处理的现状,提供最有力可靠的支持。

猜你喜欢
同伴高校学生青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寻找失散的同伴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