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生命教育视域下职业学校德育实践研究

2022-12-17 22:24施强
公关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生命思想

文/施强

生命得以幸福健康而有尊严地存续和成长,并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是人类生命的本源。这也正是现代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核心,这意味着,人对生命的端正认识和追求,是现代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一个重点内容。新时代,德育教育的工作目标,要求我们将生命教育与传统德育教育内容相融合,以确保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发展,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面临各种外来思想理念的冲击,实现生命道德的回归尤其重要。特别是针对广大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将在关系到社会运转与进步的各基层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他们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和德育素质的培养提升就是当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方向和要求。

一、开展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

对于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在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维度的理解和定义,比如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基础在于人生命的本体,它的前提是尊重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生命的整体与和谐发展;也有人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鼓励和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终极信仰的追求,通过生命教育,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进而迸发出人性的关爱,这是一种现代生活文明的体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生命教育,其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引领学生端正对生命的价值理解,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时能够积极应对,同时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以健全的人格生存于世,时刻守护好自己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二、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

1.生命教育实践推进缓慢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生命教育的课题在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始终被热议,但理论研究的火热,始终未能在实践中为生命教育在职业院校的开展带来很大推动。从德育教育的实践来看,国内个别地区院校,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福建等地虽然将的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成绩固然突出,但纵观全国,还远远赶不上理论研究的“如火如荼”。在其他各省市的职业教育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生命教育的实践推进仍无质和量的突破,甚至在在一些地区仍处于匮乏和缺失中。

2.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当前,职业培训学校的日常教育工作重点主要围绕工作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虽然一些院校开辟了心理学、伦理学以及马哲和思想政治等课程,为学生传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思想理论,但是多数是围绕政治思想教育和经济学常识等内容进行正统的说教,对于涉及人性的本质探讨、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人与社会和环境、人与其他地球生命体之间共享空间以及谐共生共荣关系等内容的涉猎严重匮乏,现有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以及教材选用方面,尚无专门的“生命教育”课题,同时关于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也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开展。

3.缺少对生命教育的内容整合

理论上,在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开展生命教育,可以通过更生活化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案例渗透来开展。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对生命教学的重视和理解还不够,没有把它当成德育教育的重点领域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一些生动而有说服力,贴近生活又不乏温度的现实案例并未得到系统的归纳整理及核心思想提炼,而这些案例又有可能在互联网时代被其他意见出于利益的考虑而曲解和重新编排,这对生命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当前虽然一些教育界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并开始着手推进,但进展和水平仍不算令人满意,处在起步阶段,系统而成熟生命教育教材开发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这也需要愈加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相配套。

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融合生命教育的实践建议

1.教育队伍建设,倡导全员参与生命教育实践

任何教育理念和思想内容的落实,都离不开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对于生命教育的实践而言,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建设,更是工作落地高效推进的保障。

因此,我们需要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年富力强,辛勤奉献的德育教育工作团队,其中,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德育教育专职教师是这支团队的核心,首先,从学校管理层的角度,自上而下以教学方针和教学目标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向,其次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思想引导工作中,应该渗透生命教育的思想,第三,专职任课教师把生命教育工作通过理论和思想的传授,落实在学生的头脑中,以最终将生命教育作为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在实践中有效推进到位。

2.加大学科领域教学研究投入,促进生命教育科学进步

在当前,我国的生命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尚出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系统科学的理解,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和研究工作仍处于形式表面和较低层次上,对其本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个人价值实现等问题影响把握不够。所以,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思想研究工作,首先应该从哲学层面先厘清其理念,进而以理念指导全局工作,引导理论研究向服务教学实践靠拢。尤其在大力推动生命教育在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中普及的工作期间,必须鼓励以教育研究成果为基础,使其成为服务于生命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如此才能实际引导德育教育、生命教育朝着我们的职业院校思想教育发展和规划方向前进,并最终形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可推广的“生命教育”教学实践模板。

3.在教学中鼓励实践活动,构建生命教育的人文色彩

教学实践活动,是生命教育的理论验证。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不光要通过语言以及理论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灌输,而且应该在实践中通过言行和态度的表达刺激和影响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所以,职业院校在开展相关内容的教育时,还要注意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和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堂外,在社会生活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中体验生存,感受生命的美好,以此来构建生命教育的人文底蕴。

4.将生命教育思想渗透进专业课程,体现生命教育的基础地位

职业学校的授课内容往往都与社会生活的生产和服务等工作应用息息相关,例如卫生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内容就关联生命科学,相比其他专业,此类专业实现生命教育理念向专业课程的渗透更具内在优势,也更具代表性,譬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护理专业的知识内容,挖掘临床护理甚至是临终关怀的背后人文内涵,将生命教育对生命尊重、关爱等核心主题渗透进日常教学中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共情体验,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包括人生与人性、生命和伦理、哲学思考与心理学思辨等维度的精神熏陶影响,为教学过程赋予人文关怀的内涵,并最终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为生命教育理论的传播,提供更多现实途径。

5.积极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健全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体系并举

设置生命教育课程是职业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内一些地区的职业院校因为生源复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成长背景较为丰富,加之移动互联网平台各类信息充斥,影响着学生端正思想的养成,因此有不少学校对生命教育的需求较为强烈。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旨在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以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但对于职业教育院校,适合其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的教材编写,仍较为匮乏,这就需要广大教育研究、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师积极开展职业院校的生命教育科研探索,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实践总结经验,分享研究成果,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课程的试点工作,以补齐当前的教育内容空白,使职业院校的思想和德育教育日趋完善多元有针对性。

结语

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不光注重确保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有一技之长,能借此实现人生价值,还应该注意关爱他们良好个人品行素质的培养,以及对生命状态、生命成长的理解和认知的正确引导,确保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能够充满自信、快乐幸福、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以坚韧的品性迎接生活的挑战,因此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需要拓宽视野,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文色彩的生命教育内容,这对我国教育领域的长足进步也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生命思想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