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2022-12-17 22:24杨庭
公关世界 2022年21期
关键词:视域学习者劳动

文/杨庭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后高校不断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并重点发展劳动教育。现阶段的劳动教育仍存在多元问题,新媒体视域下加强对现代技术的有效应用和把握,提升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既能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也能推动高校办学实力增强。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发展意义

1.助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生产劳动是经济生活、道德生活发展的源头,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只有积极劳动才能在全面发展中加强创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也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新媒体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逐渐增强,提升劳动教育科学性与合理性,完善育人架构,既能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时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也能在学习者发展时均衡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格局,推动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新媒体视域下借助新媒体技术推动劳动教育发展,可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助力受教育者更全面的了解劳动教育内容,也能在劳动教育创新与优化时为不同学习者构建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以此为其全方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科学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举措

高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立德树人既是党对高校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高校的工作核心。教育部门近些年来不断强调坚持立德树人,而劳动教育本身属于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借助劳动教育向学习者传授正确的劳动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践行,有利于培养其劳动态度与劳动品德,也能在提升其道德水平时,借助劳动磨炼其意志,锻炼其精神,使其养成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新时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能养成自尊自爱、爱业敬岗的精神,也能在成长为时代新人后,积极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既是科学落实到高校立德树人重任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受教育者健康发展的核心举措。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特征体现

1.时代性特征

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劳动教育具备时代性特征,其针对劳动形态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新媒体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新时代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产业积极融合,使劳动形态发生重大转变。现阶段高校正基于社会发展状态和企业发展需要推动劳动教育创新与优化。劳动教育的与时俱进能使其满足学习者多元需求,也能基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状态,助推教育创新。以此强化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新媒体视域下学习者可以更多渠道了解产业发展状态,以此直观感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有利于其实践能力增强,也能使其社会适应力不断增强,并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综合性特征

虽然新媒体视域下的劳动教育具备一定独立性,但劳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体育、德育、智育等,因此其本身具备一定综合性特征。劳动教育致力于学习者全面发展,一方面劳动教育会针对学生身体机能加强对其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能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方针。学校会基于专业特色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以此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劳动机会。从劳动教育的综合性特征中窥探劳动教育价值,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能在创新劳动教育时推动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路径

1.借助新媒体增强教育辐射力,助推高校加强文化建设

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劳动教育被赋予多元育人功能,借助新媒体技术强化劳动精神宣传,提升劳动教育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并借此契机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有利于和谐教育环境与教育空间,更能在劳动教育发展时形成浓厚劳动文化。学校可借助新媒体加强对劳动教育价值的宣传,既要引导新时代学习者通过真实劳动故事窥探劳动精神,也要使学生了解劳动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劳动者会以多元身份出现在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在身边岗位中感受劳动品质,从普通人入手引导学生尊重劳动,有利于加强对新时代学习者的科学培养。一方面,高校可借助新媒体技术与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有机合作,共同加强对传统劳动文化的创新传承,与时俱进的宣传现代化劳动观。与此同时,高校也应与教育部门进行有机合作,加强劳动监管,及时正面回应错误劳动观,确保弘扬正能量教育内容,以此使新时代学习者感受劳动的伟大;另一方面,加强劳动教育理念宣传时,为确保学习者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深入理解。可邀请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理念传播,助力其为劳动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社会调研奉献力量,以此督促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高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阵地,借助劳动教育发展契机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劳动教育影响力增强。例如,学校可在劳动节、农民丰收日等节日设立相关劳动月或劳动日,并鼓励相关社团组织劳动教育活动。

2.借助新媒体增强教育针对性,均衡理论实践教育比例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普及,为劳动教育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打造线上劳动教育平台,提升知识传播的及时性和科学性,能更好地加强对新媒体技术传播性特点的科学化利用,也能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劳动教育模式。例如,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劳动教育内容制作相关微课件,助力学生加强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以此提升劳动教育比例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劳动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全方位了解与系统性认知。与此同时,学校举办的劳动活动次数有限,为提升劳动活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可举办线上劳动实践竞赛,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大学生的多元劳动实践,以此拓展教学课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现代化人才,也能督促人才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实践教育比例,可助力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基于大学生所学专业强化对其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关注。专业课教师需具备劳动教育意识,既要在专业理论知识讲述时拓展大学生学习视野,也要引导其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相关技能,才能为学习者劳动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例如,专业课教师和劳动教师可不断沟通与互动,强化对学习者的全方位了解,共同为其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确保学习者在掌握真本领后加强职业发展规划。

3.强化劳动教育教师职业培训,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新媒体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发展对教育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教育人才既要具备劳动教育意识,也要有能力传播劳动精神,才能真正借助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健康成长。首先,教育者需系统性接受再教育,要在职业培训中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全方位认知与了解,也要提升自身新媒体技术掌握能力。教师加强积极学习有利于终身性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也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督促学生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劳动教师的持续性考核,持续性考核能全方位了解教师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针对性优化,也能了解劳动教育所需,不断更新教学相关软件和硬件设备,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为提升教师学习积极性,可借助全方位评价畅通优秀教师晋升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审评的重要参考因素,以此确保劳动教育教师不断加强系统性学习,从而为劳动教育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劳动教育评价优化与创新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多元评价后,也需对学习者展开全方位评价。例如,可借助生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师生互评确保更全面地了解劳动教育开展状态,探寻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结果推动劳动教育持续性创新。

结语

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使劳动者的劳动诉求逐渐发生变化。新媒体视域下的劳动教育发展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只有坚持不懈的推动劳动教育系统新性革新,才能构建真正符合现代学习者需要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科学化发展。

猜你喜欢
视域学习者劳动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