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繁荣教授治疗颤证的临床验案举隅

2023-01-05 02:11邓晓东梁繁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夹脊督脉脏腑

邓晓东 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颤证是指以头部或者四肢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西医学中的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小脑病变的姿位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引起的震颤均可归属“颤证”范畴。以帕金森病为例,其好发于老年人群,在8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663/10万人[1]。该病一般起病隐匿,逐渐加重,病程漫长,不能自行缓解,病至后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西医多首选药物治疗,如左旋多巴制剂,但药物治疗也只能改善症状,无法阻断病情进展,且该类药物长期使用易出现疗效降低以及副作用较明显。有研究[2]表明针灸在治疗本病在疗效上可与西药相媲美,且其毒副作用小于西药。并且一项关于针灸治疗PD的系统评价也表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是安全而有效的[3]。

梁繁荣教授是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从事针灸临床工作40余年,创建并擅长运用导气针法治疗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病症,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梁繁荣教授论治颤证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中医对颤证的相关认识

颤证又名“振掉”“颤振”,常表现为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4]。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脑,涉及肾、肝、脾等脏腑,其病程往往漫长,较难治疗。历代医家对此均有论述,其病机颇杂,但不外乎以下几点。

1.1 髓海不足,筋脉失养 脑为髓聚之处,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感觉运动、精神意识等有着密切关系,古代医家对此早有描述,《灵枢·海论》言“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是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5]78,脑髓充盈则筋骨劲强、运动协调有力;髓虚精衰,脑空无用,则可导致头晕眼花、失眠、四肢酸软无力,甚至肢体转摇等症状出现。《医宗己任编》记载:“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6]《黄帝内经》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7]88气血不足,宗筋失养,筋骨肌肉不得控制,故可发而为颤。

1.2 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颤证发病与肝、肾等脏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7]188,肝藏血而主筋,肝脏功能正常,则关节屈伸活动自如,若肝中阴血不足,筋脉失不得濡养,风木内动,则可出现肢体震颤、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类经》卷九注:“凡骨之有髓,惟脑为最巨,故诸髓皆属于脑,而脑为髓之海。”[8]肾乃一身阴阳之本,主骨生髓充脑,《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7]31指出肾中精气不足,髓海空虚,筋络失养,也可渐成震颤。可见肝肾中精血充足,生髓则髓海健旺,脑窍精明,反之,肝肾阴亏,虚风上扰,脑神失用,统率失司,肢体的正常功能不得发挥,则出现肢体颤动、活动不利等症状。

1.3 痰瘀互结,闭阻筋脉 《古今医鉴·痰饮》云:“痰乃津液所化……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所致,百病中多有兼痰者。”[9]本病患者往往病程日久,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闭阻筋脉,或土不载木,也可导致肝风内动,发为震颤。久病多瘀,常常痰饮互结合而为病,阻滞气血,以致经脉肌肉失于濡养而病颤。

2 取穴与施术

2.1 取穴思路 梁繁荣教授结合古代各医家对本病的论述及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颤证的治疗宜以益髓通督、熄风定颤为大法。临床诊治时以经络辨证为要,参以气血阴阳,辨证施针。

梁繁荣教授重视经络辨证,其认为髓海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联系紧密,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灵枢·经脉》 记载“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內眦……其直者,从巅入络脑……夹脊低腰中,入循膂”[5]34,《难经·二十八难》言“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10]78,可见两经脉经气与脑之髓海直接相连。《难经·六十七难》言“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10]144,人体的五脏俞分布于行循于背部的膀胱经第一侧线,刺激相应的脏腑腧穴可调理五脏,充盈脏腑精气。并且《难经本义》云“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11],说明脏腑之气与俞募穴相贯通。故梁繁荣教授在针刺主穴上常取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的夹脊穴配伍百会、风府、风池、合谷、臂臑、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穴以达益精髓、调阴阳、通气血之功。

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两经之间,与两经联系紧密。梁繁荣教授认为夹脊穴有着一穴通两经之效,督脉总领一身阳气,而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经脉循行于头面及背部,均为人体阳气循行之所,亦为人体阴经与阳经交汇之处,同时全身脏腑精气皆输注于背俞穴,夹脊穴与之相邻,借助气街、四海之联系,外通经络,内联脏腑,故针刺夹脊穴可同时起到疏通两经气血,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益髓填精,提升人体正气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阴病治阳”之思路。现代有研究[12]也表明针刺夹脊穴可刺激交感神经以调整脏腑功能。而督脉与阳维脉交会于风府穴,《行针指要赋》记载“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表明其为治风的要穴,且《灵枢·海论》言“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5]78头部腧穴借助头气街与脑髓相互联系,且督脉从风府上入于脑中,故针刺风府等穴可直达病所,配合风池、百会等穴能调节元神之府,祛风止颤,益髓填精。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故取合谷、臂臑既能补益气血,又能定颤止痉,配合原穴太冲以缓急解痉。肝俞、肾俞配伍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三阴交、肾经原穴太溪滋阴养血柔筋,以充髓海。

除了疏通经络,梁繁荣教授还重视敏化穴位的应用。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相应的俞募穴出现疼痛或者温度改变等敏化改变,所谓“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梁繁荣教授通过按压患者腰背部的夹脊穴、背俞穴,寻找相应的敏化点进行针刺,以加强治疗效果。

2.2 施术要领 梁繁荣教授认为穴位是基础,手法是关键。在针刺操作方面,《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5]3,针刺得气,使气至病所是针刺取得疗效的的保证。在针刺手法上梁繁荣教授运用独特的导气针法,《灵枢·五乱》有言“徐入徐出,谓之导气”[5]79,强调在针刺过程中要平心静气、守神,徐入徐出,通过以意引气,使气至病所,在治疗时不仅要求医者针刺时精神高度集中、心平气和,将针刺后手下得气感意气合一,以意引气沿经络向病所传导,做到“针随意转,意随针往”,同时要求患者要平心静气,心无旁念,细心体会,用意念引导针刺部位的得气感觉向病所传导[13]。本病往往虚实夹杂,除了肢体抖动症状外,往往还伴随有情志问题如失眠、焦虑等,故而梁繁荣教授使用徐入徐出的轻柔导气针法配合诸穴可以共奏益髓通督、熄风定颤之功,身心同治,临床疗效颇佳。

3 验案举隅

患者陈某,男,76岁,2020年6月10日初诊。主诉:上肢抖动10月。患者10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肢抖动,静止时明显,并伴头晕失眠,视物模糊,健忘,劳累后加重。于外院诊断为帕金森病早期,间断服用美多芭药物治疗月余(具体不详),症状控制不佳,遂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见:精神较差,双上肢不自主颤抖,行动迟缓,腰膝酸软,面部表情无明显呆板,眠差,饮食尚可,二便尚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查体: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高,病理征未引出。余查无异常。四诊合参,中医诊断:颤证,肝肾亏虚证。梁繁荣教授指出患者肝肾阴亏,髓海失养,以致上不制下,故治以益髓通督、宁神定颤。针灸治疗予针刺穴位选取胸、腰夹脊穴、四神聪、百会、率谷、风池、风府、安眠、臂臑、内关、合谷、太冲、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等穴,采用0.25 mm×25 mm和0.25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操作,进针后均匀缓慢地提插,以患者得气为度,最后以灸盒温灸相应的夹脊穴区域,留针30分钟。每次针灸治疗间隔一日,一周行三次针灸治疗。

复诊(7月6日),患者经针灸治疗10次后,其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上肢震颤频率及幅度较初诊时明显变小,行动较前灵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前夜间睡眠仅4h左右,入睡困难,治疗后夜间睡眠可达6h左右。遂改用穴位埋线巩固治疗2次,2次间隔时间半月,穴位埋线取夹脊穴T1、T2、T3、T5、T7、T9、T11、T12、L2,太溪,三阴交,臂臑。治疗结束后患者肢体抖动基本消失,肢体活动灵活有力,饮食、睡眠尚可,无其他不适。

按语:该患者年过七旬,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髓海失养。髓海空虚,脑窍失能,筋骨肌肉失于濡养,故而出现肢体震颤、乏力等症。气血不足,髓海失养,脑窍失能,则见头晕、失眠、健忘等。四诊合参,故治以益髓通督,宁神定颤之法。因此取夹脊穴、百会、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等穴以通督益髓,此外配伍四神聪、安眠、内关等穴以宁神定志,率谷为胆经与膀胱经之交汇穴,既能通利两经经气,配伍经外奇穴颈百劳,局部治疗亦能定眩止晕。

4 小结

颤证乃本虚标实之证,多因髓海不足、筋脉失养所致,梁繁荣教授认为脑为 “精明之府”“元神之府”,统领一身之筋与百节,令运动协调,故针灸治疗本病选穴上应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采用导气通督之法,补虚泻实,滋补肝肾,调整人体脏腑阴阳平衡,方能达益髓荣神、熄风定颤之效。同时梁繁荣教授引述《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5]164指出在治法上还应当注重顾护脾胃,以充后天生化之源,进而达到调理五脏,固本培元之功,临证根据病情配伍加减运用,同时还可辅以灸法、穴位埋线等手段,以激发人体正气。《灵枢·终始》曰: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5]29采用穴位埋线的方式辅助治疗,通过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中,羊肠线在组织中逐渐被分解吸收时,对穴位起到“长效针感”效应,延长了对穴位的有效刺激时间,弥补了针刺时间短、易复发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14],避免患者频繁往来医疗机构,更容易被患者接受。针灸与埋线相结合,不仅可以取得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同时也提升了治疗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夹脊督脉脏腑
夹脊穴考辨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最方便的健身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