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勤教授运用四妙散治疗特应性皮炎临证经验

2023-01-05 02:11徐沙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2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脾虚

徐沙沙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及心理等因素相关[1],以反复发作的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和瘙痒为临床特征,各个年龄均可发病。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抗组胺药等药物为主,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中医药辨证施治,治病求本,在治疗本病上优势明显。任勤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名中医,师从著名儿科专家李少川教授,从事儿科临床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现将任勤教授治疗特应性皮炎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特应性皮炎病名,将其归属于中医“湿疮”范畴,病程一般较长,易反复发作,皮疹可见于全身各处,常表现为丘疹、红斑或水疱,常伴有渗出、瘙痒、结痂,大便干结或稀溏。任勤教授认为湿疮的主要病位在脾肾,可涉及心肝。湿浊是本病发生的中心环节,湿性粘滞,导致本病迁延不愈。常见证型为外邪袭表证、湿热蕴结证和脾虚湿盛证,其中湿热蕴结证最为多见。任勤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若因感受外邪,初在卫分、气分,后入营入血,血热妄行,外溢皮肤,以实证为主;若素体脾虚,脾不统血,肾阴亏虚,虚火上浮,血不归经,以虚证为主。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感外邪,六气皆易火化,蕴于肌肤毛腠之间,风热与气血相搏,热伤脉络,邪热妄行,渗于皮肤,溢于脉外,发为湿疮;小儿为纯阳之体,若嗜食肥甘厚腻炙煿之品,而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泛于肌肤,气血运行不畅,发为湿疮;脾主运化,小儿素体脾虚,肌肤薄弱,调养不当,极易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浸淫肌肤而生湿疹,脾虚则肝旺,故患儿易烦躁,脾主血,气血不足,津液不充,肌肤失于荣养,以致皮损干燥脱屑、苔藓样变。

2 四妙散方解

任勤教授擅于运用四妙散化载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四妙散源于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四味药物组成,原方主治湿热下注之痿证。黄柏味苦性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专为清利湿热而设,为君药;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味甘能入脾补脾,甘淡能胜湿;苍术味辛、苦,性温,擅燥湿温散湿浊,主入脾胃经,健脾祛湿作用强,亦可中和黄柏、薏苡仁之寒凉,两者燥湿、渗湿并用,健脾、补脾同施,共为臣药;牛膝引湿热下行,通利小便,为佐使之品。中医有异病同治之说,现代医家运用此方化载治疗多种疾病,如高尿酸血症[2]、干眼症[3]、肠息肉[4]、肾病综合征、痛风、湿疹[5]、荨麻疹[6]、系统性红斑狼疮[7]、类风湿关节炎[8]等。

3 经验用药

任勤教授认为湿热蕴结证是儿童特应性皮炎最常见证型,久病易出现脾虚,临床中以清热、利湿为根本大法,且应重视益气健脾、理气醒脾、活血化瘀、祛风止痒等药物的应用。风盛则痒甚,常配伍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兼血瘀者,常配伍牡丹皮、赤芍活血化瘀;热扰心神而致心神不安、烦躁,常配伍栀子、酸枣仁、远志等清热养心安神;邪热迫血妄行,常配生地、玄参清热凉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治疗重视顾护脾胃,常配伍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饮食失调,升降失常,脾胃气滞,而见恶心、呕吐、腹胀者,常配伍藿香化湿醒脾、陈皮理气健脾。

4 验案

患儿,王某,男,10岁,2019年3月2日以“反复皮疹1年余”为主诉前来任勤教授门诊就诊。患儿 2018 年初周身开始出现红疹,伴有瘙痒、渗出,颜面部尤甚,时轻时重,伴纳差、恶心,夜眠欠佳,无发热、咳喘等不适,大便粘滞,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外院间断予外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治疗,停药后易复发,既往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病史,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5%,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提示尘螨、花粉均为(++)。西医诊断:特应性皮炎。中医诊断:湿疮(湿热蕴结证)。以清热、利湿为基本治法。方药:苍术10 g,黄柏6 g,茯苓10 g,陈皮10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白术10 g,牡丹皮10 g,赤芍6 g,薏苡仁10 g,杏仁6 g,牛膝6 g,藿香5 g,栀子10 g,甘草3 g。7 付,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二诊(2019 年 3月 9日):患儿皮疹较前减少,色暗淡,瘙痒减轻,伴有乏力、盗汗,二便如常,予一诊方去杏仁,加黄芪15 g,麦冬10 g。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三诊(2019 年 3月 16日):患儿皮疹消失,偶有瘙痒,乏力、盗汗减轻,睡眠可。将二诊方地肤子、白鲜皮均减为6 g,去栀子,余药不变。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四诊(2019 年 3月 23日):患儿皮疹、瘙痒消失,无盗汗,活动后有乏力,予方药如下:党参10 g,茯苓10 g,白术10 g,甘草3 g,苍术6 g。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

五诊(2019 年 3月 30日):患儿未再出现皮疹、瘙痒,无乏力、盗汗、纳眠差等,停药观察,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本案为特应性皮疹患儿,表现为反复皮疹、瘙痒。任勤教授辨证为湿热蕴结证,一诊方予四妙散基础上加清热凉血药、祛风止痒药、健脾益气药;二诊时考虑患儿久病耗气伤阴,遂重用黄芪,并予麦冬益气养阴生津;三诊时患儿皮疹消失,偶有周身瘙痒,减少祛风止痒药地肤子、白鲜皮用量;四诊时患儿无皮疹及瘙痒,湿热已除,气虚为主,以四君子散加味;五诊时患儿诸症已除,随访后未再复发。本案辨病辨证相结合,随证加减,抑制湿疹复发,值得临床使用。另外,应注意脱离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保护屏障功能,以防本病的复发。

5 小结

特应性皮炎为小儿时期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9],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10],多采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治疗本病,虽可暂时控制症状,但长期反复应用会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停药后容易复发[11]。中医学有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同道借鉴。

猜你喜欢
特应性皮炎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儿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研究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依巴斯汀三倍剂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