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人群糖尿病与高血压的相关分析

2023-01-11 02:23寻红花
健康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胰岛素血压血糖

寻红花

(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850)

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是存在着密切关系的。尿病患者长时间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话,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内皮增生,导致血压增高,所以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1]。在临床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情况是非常多见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而增长。其中2型糖尿病往往较早就与高血压并存。研究发现[2-3],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肾脏损害都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使心血管病、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总之,糖尿病和高血压关系密切,一旦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要积极干预,降糖、控制血压等综合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本文针对慢性病人群糖尿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共140例,根据病情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单纯糖尿病组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在55-83岁(平均69.24±4.18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在52-84岁(平均68.16±4.17岁)。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57-83岁(平均70.24±4.24岁)。上述病例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 ,有可比性。

1.2方法

测定各组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1.3统计学方法

1.4观察指标

血糖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用酶法,胰岛素水平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由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2.1各组患者观察指标水平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糖尿病组BMI(25.28±2.85)kg/m2、空腹血糖(11.78±4.01)mU/L、糖化血红蛋白(7.52±1.23)%、TG(2.83±1.04)mmol/L、TC(5.59±1.23)mmol/L、LDL-C(3.85±0.93)mmol/L、HDL- C(1.26±0.41)mmol/L;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BMI(27.02±2.38)kg/m2、空腹血糖(22.57±8.36)mU/L、糖化血红蛋白(8.13±2.24)%、TG(2.97±1.08)mmol/L、TC(5.66±0.85)mmol/L、LDL-C(4.01±0.96)mmol/L、HDL- C(1.11±0.45)mmol/L;对照组BMI(23.96±2.34)kg/m2、空腹血糖(7.36±3.78)mU/L、糖化血红蛋白(5.15±1.76)%、TG(1.39±0.42)mmol/L、TC(4.95±0.82)mmol/L、LDL-C(3.36±0.52)mmol/L、HDL- C(1.49±0.38)mmol/L。其中,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t值=2.291、5.302、8.151、7.369、2.529、2.742、2.814,P值=0.024、0.001、0.001、0.001、0.013、0.007、0.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t值=5.602、9.388、6.220、7.657、3.996、3.415、3.869,P值均=0.001。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t值=3.664、6.377、9.327、2.474、0.358、3.436、2.003,P值=0.001、0.001、0.001、0.015、0.721、0.001、0.047。可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指标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将上诉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回归系数=1.956,P=0.022)、空腹血糖(回归系数=1.083,P=0.045)、糖化血红蛋白(回归系数=1.918,P=0.037)、血脂(回归系数=1.015,P=0.046)均是影响因素。

3 讨论

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和伴发病之一。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倍。高血压可发生在2型糖尿病之前,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0%有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血压的2.5倍[4]。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与钠潴留及血管阻力增加有关。在1型糖尿病,高血压绝大部分为糖尿病肾病所致的肾性高血压,水钠潴留是主要发生机制,往往紧接着微白蛋白尿后发生。长期的高血压对多器官危害性很大,致病、致残、致死率非常高。高血压病程超过10-15年后,可出现对脑、心脏、肾脏的危害,可引起脑出血、心衰、肾衰等疾病。此外,糖尿病本身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可怕的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果糖尿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可以引起心、脑、肾、眼、神经等重要组织器官损害,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

目前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升高也可以导致动脉血管的内皮细胞出现损伤、凋亡,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5];高血压还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此外,糖尿病也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因为糖尿病患者会对肾脏造成一定损害,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所以,对并发高血压的糖尿病人,更应严格控制血糖,同时,要严格监测血压,积极有效地治疗高血压。而对高血压病人,也应考虑是否有糖尿病的可能。有研究显示[6],糖尿病患者中44%死亡因素与高血压有关。35%-75%有并发症的糖尿病与高血压有关。糖尿病高血压研究的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与非糖尿病正常血压者相比,前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4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指标水平均较高,P<0.05。说明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肥胖、血压及血糖控制不良、合并高血脂症均会加大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大幅提高。同时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可知,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指标水平均是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糖尿病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胰岛素抵抗,同时血管舒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引发代谢紊乱综合征,进而导致高血压。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增加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阳离子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转移,进一步促进血管收缩;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减退;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分裂增殖作用。总之,糖尿病对具有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敏感,糖尿病容易引起肾损害,而糖尿病肾损害可导致血压升高。另外,糖尿病人血糖高,血黏度高,血管壁收缩,血管阻力变大,都是容易引起高血压的因素。由于二者都和血脂高,生活习惯不良,缺乏运动有关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在于:①二者并存加重水钠储留,脂类及糖代谢异常,使血糖和血压不易控制。②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平滑肌对正肾的血管紧张收缩敏感性增加。③加快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基于此,糖尿病病人积极治疗高血压非常重要。因此,无论是单纯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甚至健康人群,都要注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可从根本上改善和预防糖尿病,高血压。治疗方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应鼓励采用非药物理论治疗,包括减肥、增加体育活动、减少饮食中钠摄入量、戒烟和避免过量的饮酒,减轻体重和增加体力活动,通过降低胰岛素体抵抗来改善血糖控制,使用药物治疗中,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肥胖患者,其药物选择必须考虑到体重、代谢紊乱和糖尿病或高血压并发症的影响。通常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先后或者同时发生原因是两者都有共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比如高油、高盐饮食,还有抽烟、喝酒、熬夜等。所以会经常看到高血压人群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人群也会出现高血压。还有一种情况是病人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还有肥胖、血脂高、尿酸高等情况,这些统称为代谢综合征。基于此,高血压与糖尿病在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上没有关系,但这两个病在并发症上面可以互相加重,互相影响,最终都会出现血管狭窄、血管闭塞等其他并发症。高血压损伤血管是由于长期血管内压力增大,导致血管内膜破坏、血栓形成所致,糖尿病也会损伤血管,且会比高血压损伤的更严重,由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所致。大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与自身因素有关,比如肥胖、熬夜、酗酒、缺乏锻炼等。所以一旦发现患有糖尿病,必须要做好预防高血压的准备。同理,一经发现高血压也要预防糖尿病的出现,对于这两种慢性病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我们汇总了预防慢性病护理的要点,包括促进合理营养,限制高脂、高盐和腌制加工食品的摄入,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要求糖尿病患者尽量不用或少用单糖和双糖类碳水化合物,如蜂蜜、白糖和蔗糖等,嘱其注意粗细粮搭配,烹调方法方法要科学;少用猪油、肥肉、巧克力、酸奶等富含饱和食物。务必要避免反式脂肪酸,这类脂肪酸广泛存在于油炸食品中。另外,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人造酥油、植物奶油等也要务必避免;提倡多开展体力活动和锻炼;积极创建无烟环境,用实际行动支持无烟环境,严禁儿童和亲少年接触香烟;劝阻过量饮用酒精饮料;采取健康筛查,早诊治,早康复;强调心理调适,做好自我疏导措施。可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活动中,以满足患者心理需要。

综上所述,高血压与糖尿病,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避免进一步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防治慢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胰岛素血压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稳住血压过好冬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