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价值与作为

2023-02-10 06:14谷俊玲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技能型双师型双师

谷俊玲,孙 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举措。现实中,技能型社会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而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明晰“双师型”教师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和作为,能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很好的支撑和保障。

一、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学历型社会的观念根深蒂固,影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学历型社会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受到歧视和轻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普遍偏高,设置学历、学校等限制性条件,对职业院校毕业生不给予公平竞争的机会。二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待遇、升学通道、公务员考试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不公平待遇。三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与普通高校相比存在差距。四是职业教育机构存在唯学历倾向,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就业导向,不利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等不同步,影响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质量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技术变革不同步,导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滞后或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定位、产业结构、产业特色等不相匹配,不能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符。二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新兴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等不相适应,不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导致教学内容陈旧过时,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三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不相衔接,不能有效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模式,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锻炼和岗位对接,不能掌握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

(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标准不完善,影响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和协调性

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层次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不清晰,导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和转换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历证书等级不对等,导致职业教育学生在升学、就业、评职称等方面受到限制或歧视,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二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财政投入不平衡,导致职业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待遇低、设备落后、课程更新缓慢等问题突出,影响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三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协调,导致职业教育缺乏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部门联动的机制,难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影响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活力。

(四)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不科学,影响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和公信力

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不科学,导致职业院校和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不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分数、升学率、文凭等指标,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不相符,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低,缺乏对技能的尊重和追求。二是职业教育缺乏一套适合职业教育本身特点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普通教育的评价模式,将考试考核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忽略对学生操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效果,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三是职业教育缺乏行业企业等第三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内向,与社会需求和市场标准脱节。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也不能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四是职业教育缺乏国家资历框架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对学生的评价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这种评价方式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凭证和就业证明,也不能为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质量保障。

二、“双师型”教师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价值

(一)“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不仅能传授专业知识,还能传授学生的操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双师型”教师能够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将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二是“双师型”教师能够深入企业实践,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的要求。三是“双师型”教师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中,是学生与企业联系的纽带,为学生搭建见习实习、就业创业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四是“双师型”教师能够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为职业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

“双师型”教师既熟悉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律,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能够有效地实施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一是“双师型”教师能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双师型”教师能够深入行业企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参与技术研发和创新,由此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三是“双师型”教师能够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等,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四是“双师型”教师能够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提升,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的人才。

(三)“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变化,引领职业教育与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相适应。二是“双师型”教师能够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实施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标准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与市场对接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三是“双师型”教师能够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参与教材开发、教法改革、社会服务等工作,开展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四是“双师型”教师能够发挥在综合育人、社会服务、技艺技能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为技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和价值引领。

三、“双师型”教师在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作为

(一)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结合前沿技术和实际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是“双师型”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研讨会、访学交流等活动,学习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教学方法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二是“双师型”教师关注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产品创新需求、职业岗位变化等,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使之与社会生产需求相对接。三是“双师型”教师寻找或创造适合教学的实际案例,将企业的工程项目、技术问题、管理经验等融入教学中,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四是“双师型”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五是“双师型”教师参与或组织专业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技能型社会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好书、育好人,为技能型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一是“双师型”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教育,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双师型”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及时更新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根据新的行业企业先进技术标准、技术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三是“双师型”教师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实践探索。“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和新动能,引领教师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传授最新、最能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助推学生从“就业导向”迈向“产业需求导向”。[2]四是“双师型”教师革新优化教师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指引、示范辐射作用。精准分析发展阶段、不同类型教师发展需求,综合采取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3]培养教师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科研知识、探索创新意识,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双师”素养提升,培养教师“行动导向”教学手段应用,实现在真实或仿真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五是“双师型”教师是实现校企合作“双向双融通”的主要枢纽,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探索跨区域联合组织实施培训。

(三)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健全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建立校企共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校内外交流和实践活动。二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获取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三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情境化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四是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科研与服务工作,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开展应用性、创新性、前沿性的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产品,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四)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指导,为学生提供求职帮助,对学生择业观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培育,帮助学生提高择业能力、执业能力、适业能力及创业能力。一是建立健全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服务体系,制定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服务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二是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组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兴趣、特长、价值观和职业倾向。三是提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的平台,提供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岗位需求信息,邀请企业代表、行业专家、优秀校友等到校开展宣讲、招聘、培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机会。四是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展示、沙龙等活动,邀请创新创业导师、成功创业者等到校进行指导和分享,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服务。

(五)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技能型社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双师型”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为企业解决生产一线的管理和技术难题。一是“双师型”教师提高技术服务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技术开发、技术指导等服务,解决企业的技术问题,推动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改进。二是“双师型”教师提高培训服务能力,能够为企业或社会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咨询和指导,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企业或社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三是“双师型”教师提高文化服务能力,能够为企业或社会人员提供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文化交流等服务,丰富企业或社会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职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六)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

“双师型”教师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开展“产学研”模式,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专业实践能力和行业职业素质。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机制,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资源、工程项目等为教师提供实践平台和学习机会。二是“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工艺改进等活动,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三是“双师型”教师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课题、专利、标准等,开展应用性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四是“双师型”教师将企业的工程案例、技术信息、行业标准等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需求相对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五是“双师型”教师取得行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技术职务等,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行业认可度。

猜你喜欢
技能型双师型双师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