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健康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研究

2023-02-10 06:14陈桐君陈宇斌张丽娜刘一祺付达华杨海东何梦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产教职业技能

陈桐君,陈宇斌,张丽娜,刘一祺,付达华,杨海东,何梦娟

1.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2.福建天兴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福州 350000;3.福建易缇秀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福州 35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职业教育发展要产教融合”,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也对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1]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因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对接区域健康产业发展,如何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与适应性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机构,加快健康管理人力资源建设。[2]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要求,要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3]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主要标志。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我国现有14亿多的人口,处于健康状态的人民群众约20%,处于疾病状态的人民群众大概有15%,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处于亚健康状态,人民群众的健康管理需求迫在眉睫。[4]截至2017年,据统计国内健康相关产业的产值约在6万亿元,2020年健康相关产业可突破10万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高达14万亿元以上,2019-2023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55%,2030年大健康产业将实现16万亿元产值。健康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健康产业从业人员的岗位需求也大大增加。以健康管理师岗位、健康体检岗位、慢病健康管理岗位为例,急需的健康产业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超过5 000万人,而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师的数量还不足10万人。[5]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健康管理产业迅速发展,有难得机遇,也存在众多问题和挑战。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是发展健康产业的主力军,当前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却面临诸多问题,如健康管理人才队伍薄弱、匮乏、无核心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低等。加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缓解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压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6]2021年习近平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作重要指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模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孙春兰副总理在职业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要健全多元办学格局,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办法”。[7]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产教深度融合……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受教育者从业的凭证。”[8]新形势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持续深入、全面深化健康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健康中国背景下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国外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健康管理相关产业开始起于美国兴起,随后日本、德国、芬兰、英国和法国等一系列发达国家也开始逐渐重视起健康管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健康管理作为新兴的专业和行业日渐完善。[9]目前健康管理专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已经形成为较为一套完整的专业体系。美国高校的健康管理专业,是为美国健康管理服务组织和相关机构的运行、发展培养相关健康管理人才,因此美国的健康管理专业,在校期间在学习生物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的基础上,还需要修读社区卫生政策、健康管理成本、金融经济分析等课程。[10]20世纪80年代,日本也在相关高校陆续开设健康管理专业,并且根据社会健康管理行业和产业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因此目前日本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较为成熟的。日本各高校的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同中有异,一般分三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类课程模块、应用类课程模块和实践类课程。基础类课程模块中,主要开设信息化技术、社会学、外语、人文学、法律等课程。应用类课程模块包括了医学相关课程(如临床医学基础、健康运动学、公共卫生学等)和经营管理相关课程(如社会保障政策、统计学基础、经济学、医院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等)两方面的内容。实践类课程模块中,日本高校有较为成熟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即日本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健康管理相关企业(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高校密切合作成立实践基地,共同参与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日本各高校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在应用类课程模块模块,例如东海大学重视对学生膳食营养和运动指导相关专业知识;日本京都大学,借助其特色的医学研究资源,开设以较为高端前沿医疗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医学课程,如高级护理管理学、脑机能康复学、运动机能开发学等;关西大学健康福祉学校则从开设关于公共扶助理论、社会福利政策、地域福利理论等关于宏观政策方面的课程,同时也开设医患沟通学和健康指导学等健康管理技能的特色课程。[11~12]

目前,国外健康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强调,以人才需求结构结合各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层次,合理设置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专业定位,较为完善地构建了面向市场需求的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其毕业生在健康管理行业不同部门基本能够实现“对口就业”。

(二)国内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但是同时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因此,健康管理行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我国的健康管理起步较晚,到了近十年,才在学术研究、产业培育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健康产业迅速增长的需求比较,我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健康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在2015年之前我国各大高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院校很少。2016年开始,我国才陆续有一些职业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而在本科层次,在2017年才在本科专业目录的管理学类别下,增列了“健康管理与服务专业”。由于健康管理专业的设置时间较短,各校对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还处于不断探索的时期,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还不是很规范。虽然2019年发布了全国高职高专健康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但是各院校根据自身专业建设定位和现有的教育资源,设置的课程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国内有研究,比较我国几所较早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发现:[13]一是学分设置情况差异较大。必修课总学分中最大相差82.5学分;集中实践课学分最大相差22学分。二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差异较大。公共基础课学时最大相差131学时,专业基础课学时最大相差464学时,专业核心课学时最大相差330学时。三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设置情况差异较大。健康管理专业知识需求度最高的前六门课程分别是健康管理学、营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几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以上6门课程,但在课时安排、课程定位等方面,差异较大。四是实践教学体系差异较大。健康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实训、综合实训和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定岗实习)等几方面组成,在所研究的院校中,实习学时最大差距875学时。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职业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健康管理的外延、与健康服务行业和产业社会发展需求情况的把握尚不明确。因此,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分布、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在通过多次对健康管理行(企)业和相关职业院校的广泛调研,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质量不尽如人意,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对接,无法完全满足社会上行企业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9]

三、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策略

(一)健康管理行业和产业链的岗位需求与课程体系相融合

“岗课融通”是基于健康管理行业和产业链的岗位需求,精准分析岗位所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以课程作为载体,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使学生具备完成健康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素质、知识、能力,实现岗位需求与学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岗课”融合育人。[14]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一系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健康管理从原来的健康体检服务向健康管理服务的全面转型,围绕健康管理核心内容“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对健康人群及具有慢性病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开展检测、评估和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专业推进“岗课”融合,需要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开展,与健康管理型企业保持紧密交流与联系。学校与健康管理行业、企业共同成立由“校—行—企”组成的健康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在健康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健康管理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依据健康管理相关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如体检报告解读、健康信息采集与管理、体检套餐设计等),确定核心的学习内容、单元、章节或者知识点,进而明确对应的课程、课程结构、学时学分和课程课序,同时围绕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来制定课程标准,使专业课课程标准与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在健康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应以健康管理行业岗位需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为着力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双轨分层递进式校内“基础技能实训、单岗技能实训、全岗综合实训”和健康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健康管理公司“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定岗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健康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标准化、教学过程规范化、实践教学职业化,确保“岗课”融合得到有效落实。

(二)健康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与课程体系相融合

“课赛融通”是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职业技能竞赛是指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依据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生产过程实际,对接行业岗位需求与技术需求,以技能操作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竞技项目。职业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重要环节,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标。

2012年起,教育部联合多个国家部委共同举办的全国性职业院校的技能竞赛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全国各个省、市及其各行业、协会和企业也陆续举办相应的职业技能大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面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职业技能技能的赛事体系。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方案、竞赛项目和考核标准一般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商讨研究制订,可以检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效和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体现了职业性和竞技性,对参赛获奖的学生来说,也体现了其技能水平的示范和标杆。近几年,针对健康管专业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由2019年全国卫生行指委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指委主办“美年杯”全国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和2022年福建省教育厅联合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多个部门举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成果展中社群健康助理员赛项等。通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要求健康管理专业的教师研究赛项内容、考核标准等,选择合适课程作为的切入点,结合学校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将竞赛赛项的考核标准整合,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任务引领,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串联,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三)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课程体系相融合

“课证融通”是指将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相融合。职业资格证书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审核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就业者的职业资格或技能水平实施的客观公正、科学标准的考核评定,对考核评定合格者颁发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含其他部委)备案的评价机构依据职业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结合实际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工作业绩评审、过程考核、竞赛选拔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劳动者(含准备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科学规范客观公正评价,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5]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均面向有就业需求的人员,其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的开发,是与行业、企业真实岗位和工作过程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最真实的对接,体现了行业、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要求。[14]目前,根据健康管理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健康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为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结合教育部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各职业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开展不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目前适合健康管理专业申报的有医养个案管理、老年康体指导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何找准其结合点,根据证书相关的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有机地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构建相结合,将证书规定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学历证书能够真正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形成合力。

四、总结

“岗课赛证”融通的基本原则健康管理行业和产业链的岗位需求和生产过程,其中“岗”是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融通的基本依据;“证”是检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从业资格的基本要求;“赛”是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示范,起着标杆和引领的作用。[14]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找准合适的课程作为载体,构建体现产业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岗课赛证”融通的特色课程体系。

因此,以健康管理行业、产业链的岗位需求和生产过程为依据,融入健康管理师、社群健康助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标准,以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明确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岗位能力为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制定与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相切合的教学内容,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实现与职业岗位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与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与职业技能竞赛对接的健康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的建设。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产教职业技能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