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育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3-02-10 06:14李小俞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外语跨文化交际

李小俞

(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学习,更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桥梁。因此,在高校外语教育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外语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传播能力的内涵

国际传播能力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与来自不同文化、语言和背景的个体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所需的能力和素养,包括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同时要具备敏锐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国际形象。[1]

(一)国际传播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

一是流利的口语能力,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二是准确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并能快速做出反应。三是写作表达能力,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写作,能够正确运用语法、标点和书写规范。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是要有跨文化意识,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为规范,并能够适应和接受这些差异。二是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倾听、理解、解读和回应其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三是要具备文化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灵活应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以适应不同的文化期望和习惯。

(三)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在跨国交流中,及时了解并处理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和生活。国际传播能力还要求掌握媒体技巧,包括运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如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同时,还需要具备有效的媒体管理和危机公关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负面信息和舆论挑战。

(四)敏锐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国际形象

国际传播能力需要具备敏锐的国际视野,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动态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还需要关注全球热点问题,并能够及时作出积极回应。要具备良好的形象塑造能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代表自己和国家,展现出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形象。这些能力能够帮助个人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

二、高校外语教育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培养国际传播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许多企业和组织都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掌握多种外语和跨文化交际技巧的人更容易融入国际团队并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

第二,培养国际传播能力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通过学习外语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这种跨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助于消除偏见和误解,促进国际间的和谐与合作。

第三,培养国际传播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际交流中,语言和文化差异会导致沟通障碍和冲突。通过培养国际传播能力,学生能够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以及在面对问题时寻求解决方案。这些能力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外语教育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语言而轻视文化

在很多高校的外语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在外语教学中重视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介绍和理解。[2]学生们缺乏对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了解,限制了他们对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二)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还有待改进

很多高校在外语教学中缺乏与国际传播能力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活动,缺少与母语为外语的人士进行真实交流的机会。虽然很多高校有外籍教师从事专业教学,但也是侧重外语知识的传授,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这使得学生在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3]

(三)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不足

当前高校外语教材往往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等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缺乏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无法应对跨文化交际的挑战。部分外语教师在文化背景和国际传播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不足,注重语言技能训练,追求各种语言考级通过率,有的教师甚至沿用题海战术开展外语教学,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教授文化知识,这使得学生无法从教师那里获得全面的文化指导。

(四)评估体系不完善

目前,对于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评估还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标准。这导致很多高校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从而难以总结经验和改进教学。大部分外语考试主要以语言知识的掌握为评价标准,而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较为缺乏,评估方式较为单一。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异文化的学习和掌握。

四、高校外语教育有效培养国际传播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当前高校外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

(一)强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理解教育

在外语教学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核心目标之一,与语言技能同等重要。教师应明确传达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的正确运用,还需要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文化素材,如音乐、电影、文学作品等,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其他文化。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看法,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4]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选择或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将跨文化交际的素材融入其中。设立专门的跨文化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文化研究、国际交流经验分享、跨文化沟通技巧等内容,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跨文化交流案例,例如截取影视作品片段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加强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

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是指在跨越国界的交往中,掌握应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能力。可以采用模拟情境、文化差异课程和实践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针对教师跨文化交际技能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国际交流项目,增加自己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共同开展跨文化课程或项目,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发展。[5]

(四)提供实践机会和体验活动

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跨文化交流机会,如与外籍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或组织文化活动等。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文化交际技能。学校可以组织国际交流项目、文化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出国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国际传播能力的方法。通过出国交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语言和文化素养,增强自信心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

(五)完善国际传播能力评估体系

一是明确国际传播能力的核心要素和指标,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视野等。二是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可以引入项目报告、跨文化交流实践、文化摸底调查等形式,多角度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三是将评估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模拟跨文化交际情景、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国际传播能力。四是通过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估,学生可以加深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并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更全面的评估信息。五是综合评估和反馈。评估结果应涵盖学生的优势和改进方向,要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六是建立持续跟踪和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猜你喜欢
外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