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对策研析

2023-02-18 19:04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陶海燕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劳动数学教育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陶海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不仅关系到人的专业素养,也关系到人的道德品质,唯有两者兼备,方可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仍然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养。小学是教育的基本阶段,因此,要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针对数学课程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把劳动教育纳入小学数学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必然性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不仅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更是一门很有实际意义的学科,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并不是单纯教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劳动的内涵,使数学和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的作用,学生对劳动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甚至存在着蔑视。因此,新时期小学数学教育应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应用现状

(一)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对小学数学学习的有效推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首先,教师未能在“劳动教育”“数学”等方面寻找切入点,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完善,导致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科学性,致使学生无法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其次,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把握劳动教育的本质,缺乏有效的劳动观念的培养,这是造成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困难的一个具体原因。最后,由于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特点,没有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二)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缺失

家长觉得孩子只要专心读书,提高学业成绩就行了,不需要参加额外的劳动或其他活动。这样畸形的教育理念必然导致学生的成长发育受到阻碍,最终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关注不够,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课堂上仍以考试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劳动教育,从而使劳动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在目前的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不管是在劳动教育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较强的个体意愿,这些个体意识没有成为自身的教育行为推动者的角色,使劳动教育的成效不明显。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目前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活动的弹性比较小,只局限在教室里进行,这导致实践的缺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下降,导致了初等教育对劳动的渗透力度不足。此外,由于教师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对学生实际劳动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劳动教育无法渗透到小学数学中去。

三、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参与度,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要想让中华的传统美德继续发扬下去,就必须在小学里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美好,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能干的人。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都比较迅速,学生的发展行为与学生未来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将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就要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进行劳动教育知识的渗透时,教师不能仅限于单纯的思想意识,而要把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虽然小学数学课本所涵盖的知识不多,但均由国内著名的专家撰写。数学的内容看似与劳动教学无关,但它包含了大量的、生动的劳动内容。许多工作都可以应用到劳动教育中去,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把劳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去,这对改善我国的劳动教育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劳动的敏锐观察,发掘其有效成分,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劳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教师都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劳动中的主体性,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早期教育。

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课“观察物体和图形”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内在的吸引力,使每个小学生都能体会到劳动的美。教室就是一幅三维立体图,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去操场上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立体的图案。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巩固所学知识。

(二)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合理创设

社会适应性是每个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了解自己的工作。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价值观得到较好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劳动中渗透劳动的内涵,使其在劳动中找到问题,并利用自身的能力加以解决。在进行教育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积累有关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动手意识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对分类法更感兴趣,并具有一定的人生体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任何学科都必须与真实的生活紧密相连,特别是在小学的时候。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良好的数学基础,而将劳动教育与小学的教学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用学生的双手创造价值,通过学习数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教师在“百分数”这一章里,就能创设出与之对应的生活场景。比如在超市购物,有些学生成为店员,有些学生则成为顾客。学生通过谈论超市的优惠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百分”这个词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去,增加学生的社交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适应性,为将来的学业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灌输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对实物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其劳动意识。把数学知识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既能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又能使其养成较好的工作习惯,并使其综合运用于适合社会和实际操作。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乐趣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养成的一种优秀的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将劳动和数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劳动的美,获得积极的价值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深刻地理解劳动和创造的意义。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例如,教学“基础图形”这一课,可以将课本与真实的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观察,从而加深对劳动的了解。通过与之相关的地砖、书籍、玻璃等事物,能使学生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用双眼发现美,体会劳动带来的心灵愉悦。因为小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丰富,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上,大部分时间都是靠学生动手去做,而不是靠脑子去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数学的快乐。

例如,“数一数与乘法”里设置了一个游乐场的场景有很多人在玩,有几个人会乘坐小型飞机?乘小型列车的人有几个?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同时,还可以带着学生去附近的一个游乐场,让学生去数一数,然后再向教师报告,成绩好的学生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快乐,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体验数学文化,明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与生产、生活的需求密不可分,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数学史与文化史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发掘数学的历史与文化,拓宽数学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面积与面积单位”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史来了解区域单位的形成。在古代,尼罗河沿岸的土地是富饶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尼罗河却时常泛滥,把两岸的田地和房屋都冲得支离破碎,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洪灾过后,由于土地的划分问题,人们往往会发生争执,因此,测量土地的面积,就是人们最初进行的测量活动。此外,古代各地的度量单位不尽相同,导致了相互间的交流不方便。

(五)在具体的应用中,提升劳动能力

适应社会是每个人都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而必须具备的劳动能力则是一个人的生存之本。快餐业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也使得人们对外卖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而忽视了烹饪。教师可以把买菜做饭和数学上的优化思维相结合,利用数学中的最优解法,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带给他们的方便,让他们学会烹饪,学会生活技能。例如,在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优化”的问题中,教师可以将此知识融入劳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购买、挑选、烹饪的整个过程。在购买食材、烹饪时,学生体验到了综合思维的应用,生活更加科学、高效;学生要记录买菜的开销,要记录一顿饭的开销,要询问家长一个月的伙食开销,要交流买菜做饭的感受,进而懂得珍惜粮食。

(六)在数学综合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综合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学习活动。比如,“绿色出行”,是六年级下册的一项综合性实践性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了计量、统计、比例等知识,而教材的编制则是为了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调查自己的班级同学和父母的出行习惯入手,让他们自行调查、自己统计,估计一家人每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探讨如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将绿色出行融入自己的行为中。使学生通过调查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生活,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和劳动有机结合。从总体上讲,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有的以学生的自理能力为基础,有的表现了各行各业的劳动情景,有的表现了社会公益劳动的情景。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从文件到实践,劳动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必须与学科相结合,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科之中。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并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设计,而不能本末倒置,为达到渗透的目的,忽视教学内容。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促进素质教育。如果数学教师能充分发掘数学教科书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要抓住机会,以思维的脉动,不断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相信“点滴”的教育,从而达到“劳动与智慧”的双重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学的实践性,组织劳动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劳动数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