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探索

2023-02-18 14:12王丽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书籍习惯小学生

王丽芳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学科教育的重点目标。作为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阅读理解能力也成为广大教师重点关注的素养。家庭既是学生成长的港湾,更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基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特别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均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现状,重点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 阅读习惯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2.007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理解,向来是培养各阶段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层次、知识广度,而且能使学生充分领略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使学生成长为有个性、有格局的新生代人才。当前的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学生要养成科学、健康的阅读习惯,既离不开教师的规范指导,更离不开家长方面的示范教育。

一、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现状

1.阅读方法不恰当

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能力素养的奠基阶段。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积淀,其满足好奇心的方式方法,并不能实现增长见闻、锻炼思维的预期目标。反映到阅读方面,多数小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书籍时,均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面对经典文学故事,小学生并不具备精读、品读的基本技巧,其注意力多聚焦在經典名著中的猎奇、惊险环节,对作者推进情节、阐释人性的高超文学艺术,欠缺品鉴能力;在阅读时,学生也很难领悟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仅仅将文艺作品当成了“益智小故事”;阅读科普类文章时,学生则很难分清主次,被文章中穿插讲述的怪奇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总之,小学生的阅读方法,完全发端于青少年对形象事物的朴素好奇心,仅侧重于强烈刺激想象力的文章桥段,这种阅读重心的错配、阅读方法的不恰当,使阅读对学生的成长助益大打折扣。

2.阅读行为不健康

仅从阅读的行为表现来看,小学生在阅读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阅读基础姿势的不规范;其次,是阅读规划的无序性。当小学生沉浸式阅读某部书籍时,其身姿、举止往往处于随意散漫的状态中,个别学生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逐字逐句扫读,全然不顾眼睛疲倦;还有些学生,则一边阅读,一边弯腰,致使身体早早出现了驼背、脊柱侧弯等发育问题。此外,在阅读规划方面,学生明显欠缺节制和规律。面对感兴趣的书籍,小学生日读夜读不知疲倦,全然打乱了正常作息,而对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书籍,学生则退避三舍,连原定的每日阅读计划都会被随意抛弃。阅读行为的不健康,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稳步提升变成了“随机”成长。

3.阅读环境不理想

《三字经》有云,昔孟母,择邻处。环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三次搬家,现代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同样需要阅读环境、阅读氛围的配合。然而在小学生阅读环境的建设方面,学校和家庭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一方面,学校并没能为学生营造一种鼓励阅读、倡导阅读的氛围,所谓“读书角”“阅读月”,多存在有名无实、形式化建设的问题:读书角一经建成,便无人问津,阅读月的主要阅读材料,往往以复习资料为主。另一方面,回到家的学生,同样缺少阅读氛围,在家长刷手机、看电视、玩游戏等娱乐行为的错误示范下,学生往往也有样学样,迅速丧失阅读动力,堕入“享乐优先”的涣散状态中。

4.阅读书籍的质量低

当前小学生的阅读,普遍存在内容浅显、立意平庸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和家长在学生观念成长方面存在错误理念。他们认为,有些书籍的主题、情节,学生还理解不了,或者不宜接触,因而主动予以屏蔽。实际上,阅读能否起到锻炼人、培养人、启发人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阅读主体的意志、方法,同时也受阅读客体,即书籍质量的影响。读一万部口水故事、低龄卡通书,也不能提高学识水平,相反,精研一部高质量书籍,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他们的精神境界才能提升。所以,教师要在家庭教育中实现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家长和教师双方需要及时摒弃“低智化、低龄化”的教育方针,秉承理性心态,真正从教育主体的认知层次、学习需要出发,精选高质量书籍,供学生阅读品鉴。

二、家庭教育对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稳步提升的阅读积累是惠及学生终生的精神财富。就语文学科而言,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精准领悟文学作品主题,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从家庭教育着手,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有效弥补了学校教育无法兼顾学生课余活动的问题。在家长、教师的联合辅助下,学生将处于全方位的教育熏陶中,更充分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分,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也将逐步掌握更符合个人认知特点、更灵活的阅读方法,进而获得更清晰系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基于血缘羁绊的亲子沟通亲切性,是校园教育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家庭教育参与的阅读习惯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习能力培养的常规教学意味,使这一教育过程,更贴近人生经验、价值观念的家庭传承。在指导子女进行阅读时,家长可以顺势为小学生科普那些主流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融洽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指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类共同存在的重要精神需求之一。具体到小学生群体,则体现为希望被父母关注、指导、认可的心理诉求。父母参与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实时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解答学生的阅读困惑,正是满足这种心理诉求的体现。因此,在阅读习惯的培养环节,教师积极引入家庭教育元素,以阅读为桥梁,进一步夯实父母和子女间的亲情关系,使父母和子女间的思想交流更深入,对彼此的认识、理解进入一个客观真实、自然融洽的理想状态。

三、家庭教育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必要在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助力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氛围和阅读环境。为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意识,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要打造平等、轻松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阅读环境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够安心读书的重要前提。家长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和学生相处时,家长应避免使用命令性的口气和语言、尽量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沟通。只有在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下,家长对学生的阅读引导和启发才能发挥作用、学生才能发现阅读的乐趣并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当中。

其次,家长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环境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调查数据显示,与在客厅、餐厅等环境中阅读的学生相比,在书房阅读的学生能够从书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可以说,在阅读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专注力更强,阅读效果也更好。为此,家长可以为学生专门开辟出一片空间用于读书,如在家里设置阅读天地、阅读角等。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专门用于阅读和学习的书房,引导学生将娱乐和阅读区分开,帮学生纠正边玩耍边读书的不良阅读习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专注力,家长还可以在学生的阅读区域进行环境创设,如在墙面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学生喜爱的诗词佳句等。

此外,在营造阅读环境的过程中,为更好地激励和鞭策学生按时阅读,家长不妨和学生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并将计划表贴在书桌上。阅读计划既可以包括阅读时间、阅读时长,还可以包括阅读的进度和书籍的选择。在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計划的制定应参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切不可因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而枉顾学生的能力和爱好。

2.提供便捷的阅读条件

为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习惯,家长应为其创造便捷的阅读条件,使学生从自己喜爱的书籍开始,走上阅读之路。为此,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读物。调查结果表明,如果家中书籍众多,那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能够更主动、更自然地进行阅读活动。对于经常接触各种读物的学生来说,阅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使学生产生更为浓厚的阅读兴趣,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种类的书籍,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为释放小学生天性、帮助其建立规律的阅读习惯,家长可以在把控阅读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选择书籍种类和阅读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自选读物、自主规划阅读时间,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个性化要求,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学生之上。

其次,家长要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辟新的阅读渠道,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技术优势的支撑下,引导使学生接触大量的网络阅读材料。需要注意的是,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家长有必要进行严格把关,为学生筛选出网络上的优秀阅读材料。

最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图书馆的书籍都要优于家庭藏书,有心的家长可以充分借助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在图书馆阅读、借读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其阅读渠道得到有效拓展,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为此,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学生办理图书馆的借阅卡,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资料中发现自己的阅读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

3.采取科学的阅读方式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式。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自律能力更为有限,因此,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家长需要借助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帮助其养成阅读习惯。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家长伴读。小学初级阶段的学生认字数量有限,阅读能力仍旧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家长可以采取伴读的形式帮助学生开启阅读之旅。在伴读材料的选择上,家长可以尽量选取学生喜爱的绘本、画册,并借助书中五彩斑斓的图画、有趣的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伴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尝试采用高低不同的语调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

第二,朗读。在培养阅读习惯的过程中,针对阅读材料的差异,学生采取的阅读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在学生阅读情绪激昂、情感充沛的阅读材料时,家长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充分表现文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第三,默读。在阅读需要用心感知、细细思考的内容时,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默读,引导学生在不动唇、不发声的阅读过程中,静静思考、深入体会文字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初步接触默读的学生,大多难以区分默读和朗读,有些学生甚至会在默读过程中不停动唇,甚至小声阅读。遇到这一情况,家长需要认识到这是学生在借助声音进行文字理解。所以,针对学生在默读过程中无法完全静默的问题,家长无须过度担心,只要持之以恒地对其进行纠正,学生自然会逐渐掌握默读的要领。

4.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

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热爱,帮助其树立长期阅读的意识。适合小学生的家庭阅读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两个类型:

第一,日常亲子阅读。家长的言行举止能够在无形中影响和改变孩子。为使学生建立阅读习惯,家长可以为自己和学生制定每日读书计划,利用每天的休闲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既可以和学生共同阅读、分享同一本好书,还可以各自阅读自己所喜爱的图书,共享温馨的阅读时光。

第二,家庭朗读比赛。为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喜爱之情,家长可以将阅读活动与家庭娱乐项目相结合。如在周末和节假日举办家庭朗读比赛。学生可以单独朗读,也可以与其他家庭成员合作、共同朗读。在朗读内容上,学生既可以在自身的阅读积累中进行选择,也可以通过抽“盲盒”的形式进行分配。此外,家长还可以在朗读比赛中设置一些奖励,奖励既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涉及精神层面和家庭权限方面。通过有奖竞赛,家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并引导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多加用心。

综上所述,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作为语言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提供便利;通过组织倡导趣味阅读活动,教师和家长持续发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优势,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获得知识,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红《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读写算》2019年第34期。

[2] 李彩霞《家校共育的农村学校阅读教学思考》,《文学教育》2021年第4期。

[3] 李堃、张静漪《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11期。

[4] 张继生《试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新课程》2020年第12期。

[5] 王巧玲《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影响》,《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书籍习惯小学生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上课好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书籍
好习惯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