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探究

2023-02-18 14:12杜胜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课标节气传统

杜胜兰

摘 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等教育理念,指明教学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学生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并且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本文在新《课标》背景下,从小学语文教学入手,阐述了“二十四节气”在教学中的运用,意在通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2.0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核心素养中也有文化自信的内容。这些都充分说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节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变化,也能指导人们的生活。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节气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现状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需要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也能在课堂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育人作用,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时,往往只是粗略讲解,没有向学生介绍文化的演变过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也无法理解这些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形成与自身相匹配的核心素养。

同时,小学语文学科也涵盖了古诗词、古文、传统节日、成语、习俗、礼仪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中既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也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容量,主动了解学习一些中华传统文化。但是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中学习教师所介绍的传统文化知识,并没有主动去探索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并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也不會主动学习课外知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二、“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历经了千年传承,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其与小学语文相融合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可从以下几点阐述:

首先,具有丰富的自然教育价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也是大自然变化规律的有效反馈,更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精华,不仅体现着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也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二十四节气能够引导人民科学安排农业生产,并且合理推算不同农作物的收获时间,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当前新兴技术以及科技高速发展,气象监测、天气预知等技术被广泛利用,逐步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但是二十四节气仍旧具有难以替代的教育价值。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二十四节气,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学习与农业相关的知识,也能让学生认识自然、亲近自然,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其次,具有健康教育价值。二十四节气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都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学校方面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二十四节气,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爱惜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具有人文教育价值。二十四节气不仅展现了中华文传统化深厚的人文底蕴,也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节气文化中包含了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处世态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此外,古人也创作了许许多多与节气相关的文章。这些都充分说明二十四节气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将其引入小学语文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也能让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诗词佳作,有助于学生敬畏生命,思考人生价值。

三、将“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

(一)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新《课标》背景下,想要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教师首先需要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元素。教师从这些元素入手,能够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二十四节气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以及文化韵味,体现了中华民族所流淌的文化基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肩负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且培养学生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经过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研究和分析,从低、中、高不同学段入手,教材中所蕴含的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因素有如下内容:

低段:一年级中的课文《秋天》《四季》《古对今》能让学生感受白露、秋分、霜降节气之美,了解立春、立冬、立夏的时节变化,并且了解二十四节气冷暖变化的知识和景象特征;二年级《田园四季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可以让学生感受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积累关于节气的诗词。

中段:在教学三年级“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时,教师可以开展小暑、大暑、立秋、处暑节气研学活动,以及春分、清明、节气习俗活动。四年级《暮江吟》《雪梅》《乡下人家》则是让学生学习寒露、小雪、大雪等节气古诗,了解节气农业与生活的关联。

高段:五年级《四季之美》《乡村四月》扩展了与节气相关的习俗文化;六年级《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学习和秋分、霜降、夏至、立秋等有关的节气诗词;人文主题:民俗民风可以让学生了解各地不同的二十四节气习俗。

以上是小学一至六年级中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元素,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深度挖掘更多与之相关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研究、思考,如此不仅能让学生深度了解我国的节气文化,也能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创设情境,突出节气教育的实践性

情境是借助对话、互动、图片、视频等因素所创设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场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建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趣味性、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逐渐了解二十四节气,并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应用。

例如,在二年级《四季歌》的教学中,本课描述了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却也隐含了节气文化,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同学们,《田园四季歌》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年四季中田家不同的景象,教师想知道夏天采桑养蚕又插秧,为什么春天不可以,秋天也不可以呢?”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养蚕要吃桑叶,秋天的时候叶子都黄了,蚕没有食物吃。有的学生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只有春天插秧,秋天才能有收获。学生纷纷给出了不同答案,教师可以在这时总结学生们的讨论结果,然后向他们说:“同学们,不同季节需要做不同的事,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根据季节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指导农事,在不同的时节做相对应的事,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地,芒种五月节,春至不纳棉,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三)组织设计,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活动

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围绕着二十四节气这个主题组织学生参与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性,那么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育。同时,听说读写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教师也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设计学习活动。

1.分层次活动

分层次活动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针对各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客观因素,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

低学段:一二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知识积累并不是很丰富,此阶段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具有趣味性、教育性。教师可以向学生引入《二十四节气歌》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并且了解二十四节气,学生在阅读背诵过程中也能积累一些新词汇。对于活动设计,教师可以设计发现秋天的美这一活动,并且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引导学生把传统文化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了解民族文化。学生则可以在活动中通过口语交际、写话、演讲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所发現的秋天的美。

中学段: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并且也能学会深度思考,此阶段的活动应当具有教育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设计“节气诗词我积累,节气文化展英姿”的活动,并且也可设计不同的活动任务:

(1)参与诗词收集整理,品味阅读经典的活动,可通过资料查找、网络搜集等方式整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

(2)在教室中设立一块节气文化展览墙,展示学生所收集到的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

(3)三年级学生可以参与诗词诵读,四年级则可以进行节气文化演讲分享。

(4)开展“我眼中的秋天”作品展,学生们可以通过摄影、手抄报等多种方式展现别样的秋天。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充分吸引三四年级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也能够在不同任务的完成中了解更多关于节气的文化。

高学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趣味性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并探究语文,并且学会合作,是新《课标》对五六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在二十四节气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就可以社会活动、校园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题,由学生自主撰写活动策划。五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全班学生投票之后,确定了活动主题为“探访文化之根,探究节气之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全班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料查找、网络搜集等多种途径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对节气形成一个整体认知。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收集的资料。

(3)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周末寻找周围与节气有关的因素。

(4)以班级为单位参与知识竞答活动。

由学生自主制定的活动方案受到了热烈欢迎,在资料整理、资料展示之后,学生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展示了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的体现,并且积极参与知识竞赛活动。

2.综合性活动

节气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独创的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季节变化,也为农事活动提供了相应指导。历经千年传承,很多文人骚客也撰写了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这些都能成为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能促进节气文化与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

听说读写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教师可从此入手,开发设计更多的语文活动。

听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朗诵倾听的活动。首先寻找教材中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内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教师也可以播放《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等音频素材,引导他们感受不同节气的美好。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一切与节气相关的名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对节气的感受。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很多思维灵活的学生已经可以直接说出对于节气的感受,其他学生也可以相互讨论自己在阅读之后的感想。

读是语文的核心,阅读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词就是很适合的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在阅读课、课余时间、假期时间阅读,积累丰富的诗词,而教师则需要定期开展阅读分享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度感悟诗词。

写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积累的过程。这个活动可以写作的形式开展。教师在课堂中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校园中、自然中观察体验,并且将自己所看所想书写下来。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创新。二十四节气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意识到其教育价值,运用分析教材,挖掘文化内涵;创设情境,突出节气教育;组织设计,开展多元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二十四节气,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胡文钦《新课标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文教学的融合》,《第二课堂》2023年第6期。

[2] 彭晓宁、贺少雅《新课标视域下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非遗传承研究》2023年第2期。

[3] 李治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探析》,《名师在线》202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课标节气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24节气
24节气